首頁>情感>

尼采說:“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當一個人身患絕症,任何治療都無法阻止這一過程時, 應該讓生命的最後一程走得完滿有尊嚴。

所謂尊嚴死,就是指在治療無望的情況下,放棄人工維持生命的手段,讓患者自然有尊嚴地離開人世,最大限度地減輕病人的痛苦。

但,我們由於受傳統觀念和文化的影響,明知道不可為,也不可能改變病人的現狀,但還是讓病人受各種各樣苦,花數不清的冤枉錢。

覺得只有這樣,就是孝心,就是對親人最好的告別。其實,都是遭受罪孽。

資料顯示,中國人一生75%的醫療費用,花在了最後的無效治療上。

我的一位朋友,父親患癌晚期。第一時間他知道診斷結果後,如五雷轟頂,不願接受現實。但他跟父親深入交流後,堅定了主意,瞞住家人,帶父親旅遊,重回闊別的故鄉,和做豆腐的、種地的鄉親聊天,度過了最後一個幸福的春節,吃了最後一次團圓飯。半年後,父親帶著安詳的微笑走了。

但,後遺症來了,母親知道後,斥責他忘恩負義,整天哭哭啼啼,好幾月不見他。妹妹懷疑他捨不得花錢,以冠冕堂皇的理由送走了父親。

面對責問和謾罵,他一度陷入困惑,後來差點兒得了抑鬱症。

尊嚴死亡,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看不到邊!

北京軍區總醫院原腫瘤科主任劉端祺說,他每天幾乎遭遇這樣的請求。

“錢不要緊,你一定要把人救回來。”“哪怕有1%的希望,您也要用100%的努力。”

他雖然答覆著,卻在心裡感嘆:“這樣的搶救其實有什麼意義呢!”

劉主任感慨萬端,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講,他最不願去的就是ICU,儘管那裡陳設著最先進的裝置。

“在那裡,我分不清‘那是人,還是實驗動物’。”花那麼多錢、受那麼多罪,難道就是為了插滿管子死在ICU病房嗎?

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一番搶救後,終於保住生命。但鼻子裡從此插上了胃管。

長期插管,嘴合不攏,巴金下巴脫了臼。只好把氣管切開,用呼吸機維持呼吸。

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可是他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家屬和領導都不同意。就這樣,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巴金說:“長壽是對他的折磨!”

陳毅元帥的兒子陳小魯一直後悔沒有幫父親有尊嚴地離開。

陳老帥病重到最後,已基本沒有知覺。氣管切開沒法說話,全身插滿了管子,就是靠呼吸機、打強心針來維持生命。父親心跳停止時,電擊讓他從床上彈起來,非常痛苦……

不久前,浙江大學醫學院博士陳作兵,得知父親身患惡性腫瘤晚期後,沒有選擇讓父親在醫院進行放療化療,而是決定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

自己的手機卻被打爆了,“很多人指責和謾罵他不孝。”面對謾罵、質疑,陳作兵說:“如果時光重來,我還會這麼做。”

美國是癌症治療水平最高的國家,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有一份叫作“生前預囑”的法律檔案,它允許人們在健康清醒時刻透過簡單問答,自主決定自己臨終時的所有事務,諸如要不要心臟復甦、要不要插氣管等等。

一位美國人約翰遜透過三條“生前預囑”,表明了自己對待死亡的態度——如果遇上絕症,生活品質遠遠高於延長生命。我更願意用有限的日子,多陪陪親人,多回憶往事,把想做但一直沒做的事儘量做一些。

但,中國人,絕大部分做不到。

我們,應該學會人生如何“謝幕”!

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如何確定另一半愛不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