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比較簡單,很容易解決,有的問題關係緊密,錯綜複雜,讓我們不知從何下手,難以解決。這時我們就要用到結構化思維。
一、一些讓人慌亂的場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場景,讓我們感覺十分困惑。
我們想做一桌飯,就需要先考慮清楚,要做哪幾道菜,需要準備什麼食材,哪些配料,採用什麼烹飪方式,是蒸、炒、煮,還是燉、熬、炸,是清蒸、紅燒,還是白灼、亂燉,這些問題必須先想清楚,理出頭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條不紊。
我們想出去旅行,首先得選準目的地,明確幾個人,決定去幾天,去哪些景點,走什麼路線,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在什麼地方落腳,住什麼旅店,甚至吃什麼小吃等,都要提前想清楚。這樣才不會遇事慌張,手足無措。
至於那種說走就走的旅行,走走停停,走到哪裡算哪裡,除非時間允許,精力充沛,經費充裕,否則無法實現。
我們開展一項工作,經常會樹立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然後把目標進行分解,把任務進行細化,細化到每個部門、每個班組、每個人。
我們常常把工作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幹什麼,由誰來幹,幹到什麼程度,都要提前想清楚,然後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落實,這樣才能保證這項工作順利開展,落到實處。
而所有這些,其實我們都用到了結構化思維,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或者在不知不覺中運用到而已。
二、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考物件,來引導思維、表達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考方法。
當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夠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並採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開展,最終取得高的績效。這就是結構化思維的典型表現。
結構化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清晰、穩定、有序的思考結構,使我們的知識體系實現從零散化到系統化,從無序到有序,從低效到高效的轉變。
思維決定行動,思維決定發展,思維不同會導致結果不同。
擁有結構化思維,能夠使我們做起事來準備充分,條理清楚,有條不紊,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成長、生活豐富、職場晉升等發揮巨大的作用,還能有效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辦事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使我們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高。
三、結構化思維的步驟結構化思維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即分析目標(確定目標)——資源分析——制訂計劃。
以裝修房子為例,裝修房子的過程,就是一個透過結構化思維來完成的系統工程。
第一步是確定目標、分析目標。有了房子,我們首先要確定裝修的風格,是中式的、還是歐式的;是簡單裝,還是豪華裝。必須有自己的想法,準備把這個房子裝修成什麼樣子,實現哪些功能,滿足哪些要求。然後經過實測,請專業人員進行專門設計,拿出具體的裝修方案。
第二步是資源分析。根據裝修方案,對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分析,明確需要準備哪些材料,需要多少人,花多少預算,多長時間完成裝修任務。
第三步是制訂計劃。根據裝修時間進度,明確什麼時間買哪些材料,材料的大概進場時間、開工時間、中間驗收時間、最終驗收時間、裝修過程的控制與管理等等。
透過以上步驟,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安排,心中有數,規範有序。
透過結構化思維,整理思路,梳理問題,把問題層層分解、區分輕重、抓住重點,使我們有條不紊地應對任何問題,不管這個問題對我們來說有沒有經驗。
結構化思維,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技能。當目標明確時,可以用結構化思維理清思路,分解問題。當目標不明確時,可以以假設為前提,用結構化思維進行提問,分解事實,從而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結構為王,提高搭建架構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格局,也決定了我們能夠掌控的範圍。應用結構化思維,能夠使各種問題變得簡單有序,易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