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經常說,想要一個人廢掉,就讓他閒著。

有道是,業精於勤荒於嬉。「閒」確實能讓一個人廢掉,不管是鬥志、思維,還是身體、能力,都會處於​下滑的狀態。

那麼,忙就一定是對的嗎?或者說,忙起來的人就一定可以過得好,收穫成功嗎?

倒也未必。

因為忙也有層次之分,有些忙是高效、有價值的忙,而還有些忙則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是​在瞎忙活。

很多時候,瞎忙往往比閒著更可怕。

​那如何判斷一個人到底是不是在瞎忙呢?

我認為,主要有三點考量的標準。

01

是不是經過深度思考

在《戰國策》裡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魏王想要攻打趙國,大臣季梁聽聞這件事,立馬前去拜見魏王,試圖勸魏王放棄出兵的想法。

季梁對魏王說,在來見大王的路上,我遇到一個趕著馬車向北走的人。他告訴我,想要去楚國。

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向北走​?那人回答我,說他的馬跑得很快。

我說,您的馬雖然跑得快,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那人又說,我的盤纏很充足。我說,你的盤纏雖然多,但往北走去不了楚國。

這個趕路人不知道的是,方向錯了,馬跑得越快,趕路的條件越好,他離楚國的距離就越遠。

大王您現在仗著國力強盛,軍隊精銳,便想攻打趙國,要知道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您稱霸天下的​目標就越遠。

這便是南轅北轍的故事。

故事所講述的道理也比較簡單,就是說當你的行動背離目標的時候,越是努力,越會失敗,結果越差。

一個人是不是在瞎忙,首先衡量的一點就是做事是不是經過深度思考,有沒有仔細、全面分析過。

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應該怎麼做,我的方向對不對,方法對不對,是不是可以藉助外力...

同樣都是趕路,方向錯了、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那差距是非常大的。

很多人看似特別努力,但往往卻在做南轅北轍式的無效努力,這是典型的瞎忙,也是他們事業、生活難以​有突破的原因所在。

老話說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

凡事不要埋頭苦幹,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多用腦,多思考。思考得越是全面、深入,往往效率才會越高,反之亦然!

02

是不是有結果和價值

古人說:欲速則不達。

很多事都需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保持耐心。但這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等到結果出來後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在瞎忙。

換句話說,我們其實是可以透過階段性的結果來衡量自己的努力是否有價值,到底是不是在瞎忙。

所以,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瞎忙的第二個衡量標準,就是看階段性是否有結果和價值產生。

舉一個例子:

我們想透過某個考試,前期刷了大量的習題。

如果開始每次模擬考都只能在50分左右,後來透過一段時間的刷題和學習,每次模擬考的成績能提升到70分甚至更高,那麼就可以說明沒有在瞎忙,​這樣的努力是有效的。

反過來講,如果做了很多的習題,投入了很大的時間和精力,最後依然還是保持在50分左右甚至變得更少了,那麼這樣的努力就可以視為瞎忙,就要思考學習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有問題了。

以結果為導向,這往往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你沒有瞎忙,那麼只要你付出努力,就肯定會有成長和進步,就會有比之前更好的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是不是比半年前的自己更優秀了?是不是懂得東西更多了?業務能力是不是更出色了​?存款是不是更多了​?

...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需要這樣的自我審視。

03

是不是注重時間管理

瞎忙與高效是對立的。

而提到高效,我們自然就會聯絡到一個概念:時間。在越短的時間裡,工作完成越多且完成得越好​,這才叫高效。

所以,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在瞎忙的第三個衡量因素,就是看他是否注重時間管理。

那麼,時間管理的精髓是什麼呢?

並不是今天上午九點做什麼,下午三點有什麼安排。我認為,時間管理的背後其實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流程管理,二是精力管理。

什麼事情是緊急的,什麼事是重要的,什麼事又是普通的,可以暫緩執行的,自己什麼時間狀態最好...

真正高效的人,往往會活得像一臺機器。他們非常清楚自己在什麼時間段需要做什麼事情,有著很多高效做事的習慣。

比如說,最簡單的就是列代辦事項清單,按輕重緩急一條條列好;再比如說稍微高階點的,對生活和工作斷舍離,化繁為簡,集中精力去做重要的事情。

會不會時間管理,註定是兩種人生。

上述這三點,我們可以自我反思,不要讓自己陷入瞎忙的陷阱裡,請努力得有​意義一些。

作者簡介:哈叔,青年暢銷書作家,2019年新作《破局-超越同齡人的思考與行動指南》現已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架。擅長用歷史解構職場,文字接地氣,簡練精闢,深受當代年輕職場人的的喜歡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是不是男人真愛的女人,這些細節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