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沒有家教別人是可以看得出來的,不是你自己說你有或者誇一下自己的孩子他就有了,旁人是根據你的處事手段,是根據你的對事態度,是透過你對人說話的方式,以此得出你是否有家教。
家庭永遠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接觸最多的,也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最早接觸的地方,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受此影響頗大,父母的行為是我們模仿的物件,父母的態度往往是我們以後為人處世的態度,所以良好的家教是我們無法選擇卻又佔據我們一生舉足輕重的地方。
▷ 以德報怨是為德
《人性的弱點》中卡耐基說過:平安快樂的第七大原則就是尋求快樂的唯一途徑是不要期望他人感恩,而要享受給予的快樂。
少年扶老人被訛這件事,他的父母在趕到現場的第一件事就是送老人到醫院並給老人墊付了醫藥費,少年儘管一直在哭,可是他的父母在確認他沒有受到傷害之後,並沒有對他有持續的安慰動作,而是第一時間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相信這個行為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人在事後的第一反應是小孩子有連帶責任,這個想法在她的女兒道歉之後有沒有改觀這個我們不得而知,可是孩子父母對此並沒有表現出懊悔的神態,可見他們的品德是高尚的,一個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他的未來在遇到類似的事情大機率也是同樣的做法的,這個德字必然也是伴隨著這個孩子的一生。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憲問》
別人對我們好,於情於理我們也應該對別人好;別人對我們不好時,我們應該分析原因,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那麼我們需要改正,而如果是別人的問題,那麼我們按照事情正常的流程處理就可以了。
▷ 以身作則是為達
《人性的弱點》平安快樂的第九大原則:命運交給你一個酸檸檬,你得想法榨出甜的檸檬汁。
《孟子·盡心上·忘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在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約束好自身,在能力充足的情況下幫助他人。
孩子的父母在被訛的時候,仍然能夠冷靜地看待整件事態的發展,最終是由老人的女兒退還全部費用。
在這件事情上,儘管孩子的父母得到的是命運給予的酸檸檬,可是他們卻榨出了甜的檸檬汁。
孩子父母的以身作則讓世人看到了在這個逐漸變得冷漠的社會還有真情的存在,他們在品則上的“達”必然會讓他們的孩子在這條路上前進,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這世上不僅有以怨報德更有以德報怨這一品行,他們稱得上是“達則兼濟天下”。
▷ 言傳身教是為行
語言很重要,一杆筆不僅能殺人更能救人。古代的文人先賢們都有提筆安天下的能力,說完之後如何去做這更是別人需要看到的。
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在育人方面,除了言傳,更重身教。有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也闡明瞭這個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行為來給予他們表率,孩子都有很大的心理模仿性,他們正處於身心發展的成長期,也是他們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求知慾極強,對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更容易接受。
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孔融,他年幼時,每次和哥哥吃梨都拿最小的。於是有一次父親問他原因,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此後,“孔融讓梨”成為了團結有愛的典範。
受這個故事的影響,不知誕生了多少謙虛的少年,又不知發生了多少謙讓的故事,是以言傳身教能夠很好地給人樹立典範和榜樣。
這個孩子是幸運的,生在這樣的家庭,有著這樣的父母,體會著這樣的溫情,他體會著這個社會上少有的、珍貴的家庭教育,這次的事件更可能是他心靈的洗禮。
▽
在這個世界上,一味地抱怨並不能改變這個社會,你遇到的事情,你認為的黑暗,你所受的苦,你的子孫後代一樣都不會落下的重新體會一遍。
莎士比亞劇的主人公李爾王喊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
如果父母常抱怨子女不知感恩,是因為沒有教導他們如何感恩,所以便不能期待他們來謝我們。感恩有如幼苗,需要細心地呵護和栽培。
當你很好地給予了這顆幼苗充足的養分,對他的生長方向做出了正確的引導,在言傳身教上做出正確的表率,相信會得到豐厚的碩果。
永遠不要指望言不由衷的話語,言行不一的行為,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