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女兒四周歲生日,一個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
一大早,我們一起開車,去學校報到。
一路上,小朋友很開心,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只因為我們第一次一起送她去學校,以前都是外公在操勞。我能感受出她格外興奮和高興,她不停地說著,我內心裡也很開心。
有些事情很普通,比如親自接送小朋友上學,但由工作的原因,我一直沒有做到。每當說起這個,心裡都會感覺非常慚愧,
假如每天都能陪伴她上學和放學,聽她一路講這講那,我的心裡一定會非常快樂,哪怕工作再忙再累。
因為成長的每一個過程都是不可逆的,等她長大了,也許有些事情就不願意跟我說了。
我們帶上換洗的被子和床墊、枕頭,到了幼兒園,她帶領我走進小四班,熱情地朝老師打招呼,跑來跑去,特別開心的樣子,還很激動。
這裡是她每天成長和生活的空間,而我來的次數也屈指可數,上一次還是半年前新生報到。
然後讓她帶我去睡覺的小床,幫助她鋪好床鋪,我發現自己的動作特別笨拙,弄了好一會才做好,還擔心枕頭是不是放反,被子有沒有放顛倒,來來回回折騰。
第一次體驗到鋪床時父母的良苦用心,一個小床鋪都要前後思量,更別提她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和挑戰。
不知道哪位作家曾說過,我們總是成長得太慢,而老去得太快,一不小心,孩子就長大了。
彷彿一眨眼的功夫,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第一次上託班,到第一次上幼兒園,再到現在越來越高,越來越有主見和想法,小朋友的成長速度也越來越快,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
漸漸地,她有每天都要提到的好朋友,她喜歡一起玩耍的每一個瞬間,有她要照顧的小動物朋友,還有每天要做的各種事情。
平心而論,我在陪伴這件事情上,做得還遠遠不夠。
在陪伴的時間上,我總是會習慣性的壓縮時間而忙於自己的工作。
在陪伴的質量上,我更多時候,會陷入習慣性的嚴肅,有時甚至會以一種強迫、威脅的方式來溝通,給她造成一種內在的壓力。
有時,面對孩子的情緒,我也會提高自己的嗓門,讓她感覺到我的焦慮。
有時,我會將自己的經驗和習慣,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而我自己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我的行為已經越界了,而這樣一來,又會給她造成更大的壓力。
有時,面對她的小任性,我第一時間會忽略她的感受,而是習慣性的否定。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回想起我們的父輩,總是習慣以一種“為你好”的態度來要求我們做這個做那個,總是擔心我們會受到傷害而過度保護和控制,總是擔心我們將來不穩定而寄予我們各種各樣的期望。
於是,在我們的身上,也重複著父母教育的輪迴。
而當下的小朋友,他們面臨的是更加廣闊的世界,更多無限的可能,更多元的選擇機會,他們的成長空間比我們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懷和尊重,他們需要建立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而我們當前的這些行為,倘若按著父母的老路,難道還是同樣的輪迴嗎?
在遠遠的背後引領,需要我們高質量的陪伴,更需要我們反思並改進那些原本習以為常的“越界”行為,不斷的從原有的本能思維和固定思維中跳脫出來。
他們需要的不是被教育,被管教,而是需要被激發,被引導,探索他們的內在可能。
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去不斷探索,去發現,去感受,去學習。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更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來陪伴和發現,否則,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會發現,早已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了。
也許這很難,但我們父母必須要面對,要去勇敢實踐。
因為孩子們的未來,應該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的空間,是充滿無限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