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十幾年前,我去外地讀書,那時,年輕的心抑制不住地想要逃離熟悉的環境,逃離父母,逃離那個以為只要回頭就能夠看見的城市。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離開生長了10幾年的故鄉,輾轉在蕪湖和安慶的大巴車上,有過不安,但更多的是興奮。

好多年後,再回憶每次爸爸媽媽送我上車之後的情形,他們永遠站在車窗外面,看著我,朝我揮手,我覺得不好意思,裝著不理的樣子,低頭用手機告訴他們快回去,不用送,哪怕我知道永遠不會奏效。

我離開了家鄉,以為帶著父母的驕傲,其實,帶走了父母的牽掛。

我們總以為父母會先離開我們,其實,明明是我們先離開他們……

有時候總是會害怕,與父母的一世緣分會因為距離變淡,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我媽今年就該退休了,我從來沒有想過她會退休,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要上班了,家裡有吃的。

身為醫護人員的她,從小就沒能夠好好陪在我身邊,記憶中,連續好幾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都要給她送年夜飯。

如今退休兩個字變成了近在遲尺的期限,我反而有點茫然。

所以,最近連續好幾天都在夢到小時候的自己,老房子裡,那個此生唯一養過的小狗滿屋打轉,爸媽還是年輕的模樣。

我究竟還是未曾長大的孩子。

之所以會頻繁進入這樣的夢境,除了媽媽即將退休之外,也許和這本《雲上:再見啦!母親大人》有關。

這本書,是過年期間在老家的時候,閒來翻開的一本散文集,作者不良生,資料顯示是一個青年作家,影評人。

字裡行間中,作者也是一位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曾經是一個不懂柴米油鹽,有點叛逆,又有些有趣的孩子。

這樣的人,是作者,更是你我。

01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告別

卓文君在《白頭吟》裡寫: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離別的故事,從來都帶著悲傷的情緒,遺憾的是,無論是誰,終將要承受這最決絕一場悲劇,我們能做的,只有在尚未告別的時候,留下更多的回憶。

作者說

很多事情,母親在的時候,我不懂。母親不在了,我方才明瞭。

誰又不是呢?很多時候我們牴觸母親的嘮叨,她們總是不厭其煩重複一件你本可以做到的事情。

比如熬夜,比如天冷多加衣……

母親在身邊的時候,覺得煩,然而當我們再也聽不到這樣的嘮叨聲時,自己是否會抱著一些愧疚早早休息呢……

生死的距離是什麼?是你們之間再無音訊,是在這人世間,你我再無團圓。

關於告別,作者說:

為什麼這個世上的人突然走了就是永別呢,一下子就沒了。

連四季更迭不都是循序漸進、緩慢變化的嗎?

可不可以緩一些?

其實,我們用一生去學會跟親近的人說再見。

時間給了我們幾十年,只是我們總覺得離別很遠,浪費了太多時間。

我們都疏忽了父母本應該擁有的更好的陪伴。

02 那些習以為常的小事,你還記得嗎?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很多次都非常羨慕作者。因為他能夠一直陪在母親身邊,他們共同生活,參與著彼此的人生。

可很多像你我這樣的人,早年求學之後,再沒有機會可以和母親長時間生活在一起。

慢慢的,我們似乎變成了兩個世界的人,只是靠著血脈相通的親近,彼此掛念……

關於父母的回憶,好像在某一個階段斷了電,從連貫的劇情,變成了片段,然後變成碎片。

作者能夠事無鉅細的回憶,有那麼多和母親談笑風生、言笑晏晏的時刻,這或許也是另一種慰藉。

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一直不會讓我感覺到膩的原因。

每一個故事,都像一副畫面,平凡又真實的生活畫面,母親簡單的話語,都變成了常在耳邊迴響的提醒,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的回憶自己母親和我說過的每一句話,以致於屢次起身,帶著焦躁的腳步在家裡來回的走動。

我怕我忘了,我怕漏掉了什麼。

03 多慶幸讀到這本書,在我們還來得及和身邊的人告別

作者好多次在書中留下自責的文字,比如:

我本該像小時候母親給我洗臉一樣雛鳥反哺地給她洗洗臉,我本該有良知做好一件力所能及的微薄小事。

這些文字不斷的叩擊著我自己,不斷詢問自己:我為什麼不,我為什麼沒有……

小時候總是對父母說,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帶你們去哪裡哪裡玩

然而如今,這樣的許諾似乎變成了兒時的笑談,總覺得,還有時間,還有機會

其實正如作者說的那樣:

也許很多年後再回望,我們的人生就像河流一樣靜靜地淌下來,在光陰裡飄蕩過去了。

其實正如作者說的那樣:

原來時光最殘忍的並不是催人老,而是告誡我:無論怎樣,都永遠再無歲月可回頭。

好在,我們還有機會,還可以將這些許諾變成現實。

這也許是這本書給我最簡單,也是最實際的啟示。

1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不算訂婚的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