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麼多年來,我和公公在爭什麼?或者說公公和我在爭什麼?
看過陳佩斯和朱時茂演的小品《胡椒麵》的人,都應該記得裡面的經典情節:陳佩斯去吃餛飩,正好坐在了朱時茂的桌子對面。桌子中間放著一瓶胡椒麵,放在那兒誰也不動就沒事。一個人拿過來離自己近點兒,另一個人就重新放到離自己近的地方,然後倆人就爭搶起來了。
我和公公之間的矛盾就在於一直在爭什麼?可是爭什麼呢?家大業大都是他的功勞,我嫁進他們家就是拎包入住,婚後的點點滴滴、無時不刻都在提醒著我:這,是他的地盤。他這麼處處提防,虎視眈眈地防備著我,怕我拿走那個“胡椒麵”瓶子,這個瓶子到底是什麼呢?
後來,我想清楚了。這個“胡椒麵瓶子”就是他兒子。從結婚起,他就怕我奪走他的兒子,怕我奪走對他兒子的掌控權。
從小,他像老母雞一樣把兒子保護起來圈養。老公說,小時候他父母總是把他鎖起來,不讓他下樓玩,他要想出去就得把鑰匙從四樓給小夥伴扔下去,人家上來給他開門,他才能下去。而且經常不讓他跟三樓的哥哥玩,在他爸眼裡那個掏鳥蛋、逮青蛙的孩子太淘、不學好。他媽媽擦好的大衣櫃鏡子不能摸,出現一個手印都得說他弄髒了!等他用電子琴學會了彈某支新曲子,就把窗戶開啟,讓他一遍一遍地彈奏,讓大家聽。在他父母的眼裡,聽話,就是他最大的優點,也僅需要的優點。公公婆婆的感情一直是外人看著特好,其實一輩子吵架幹架,可能原來倆人也爭孩子,控制孩子,我和老公結婚後就“一致對外”防我搶他兒子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到來倒促進了他們老倆團結一致。
公公看不上任何人做事,他也確實手巧,會打傢俱,會做飯,會做衣服,從裁剪到縫紉樣樣都行,還會車枕套、被罩、床罩,會裝修房子、會砍價買東西……就這麼說吧,除了不會生孩子其他的都會。以前過年的衣服,婆婆的毛料褲子、老公穿的小西服,都出自公公之手。這麼一個能人,你乾點什麼他都看不上,你興致勃勃做完,換來他一頓貶損。如果你對他做的有微辭,等著的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所以能和他相處的都是“廢物”,別不服,你來你也是,再花著他的錢買房、買車,天天就只能圍著他拍巴掌唱讚歌了!老公從小在這環境長大,就學會了給什麼要什麼,不給不要,給了不挑;什麼都不主動做,因為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所以一直以來我就覺得,他家是封建家庭,家長作風,公公是永遠的主角,全家人就得圍著他轉。後來我才明白,我就是他們拉來看他們唱大戲的,不,是我自己要來的。但是,我來本是要和他們的兒子一起過日子的,這下可好了,拿了他們的就得聽他們唱,看他們演,想中途退場太難了!
可公公好像意識不到,世事都在變遷,家庭的格局也在發生變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誰都相當自己的主角。當孫子成長起來後,我這當兒媳的地位也跟著上升啦,“母憑子貴”——這是歷史驗證不可推翻的真理啊!孫子是爺爺奶奶的“心尖子”“眼珠子”,看著他們一天天地長大,心底裡是滿滿的欣喜和驕傲,但不論怎麼從內心裡忽視,家庭地位倒數第一、比外人強點兒有限的兒媳卻是孫子們的親媽——孩子心裡最親的人。如果他們不明白孫子的感受,那想想自己的母親不就明白了嗎?非要拿親媽和爺爺奶奶比,孰重孰輕,還不一目瞭然嗎?這個關係沒法用錢來衡量,無論爺爺多有錢,媽在孩子心目中是最重要的。也可能我家爺爺的錢還沒多到讓孩子們連媽也不認了程度。
今年的“公媳”矛盾我遲遲不肯妥協,就是希望公公也能反思,這麼許多年的感情能不能不要張口閉口先談錢?難道您沒錢,就是個普通退休工人,我能不孝敬不伺候您嗎?我對您和婆婆的好有錢沒錢一個樣,不是看您給多少,我孝敬多少。我對您老倆的情分,是看在我和您兒子的情分上,我倆感情在,我的孝心就在!但是,話說回來,我和老公的感情在一次一次的家庭矛盾中能一點兒都不損傷嗎?我倆在有矛盾、有爭吵時,我早已一滴眼淚都沒有了。
很多事發生了,不解決是傷口,解決完了是傷疤。同樣,心裡不會恢復到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