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老祖宗很早就給出人際關係和諧方法,即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用現在的話說,拜訪要有“隨手禮”,交往“禮多人不怪”,這是符合社會心理學人際交往原則的,如價值交換原則、相似性原則、平等性原則。

禮包括物質禮物和心理禮物,二者很多時候就是一回事兒,或者說都是為了心理健康建設。著名的《麥琪的故事》就是如此,夫妻各自偷偷賣掉心愛物以便送對方聖誕禮,買來禮物失去物理價值卻包含心理價值,這就是最珍貴的愛。

那麼,我們送給自己的珍貴禮物就是自我成長,具體說是情緒管理與心智成熟。情緒冷靜是心智成熟的前提,因為情緒有2個特點:一個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另一個是“行有餘力則可學文”。

良好情緒有助於但未必確保成功,而負性情緒會必然導致失敗。人際關係和諧需要情緒穩定,心理健康、輕鬆幽默也離不開情緒穩定,情緒更是自我的核心。

自我情緒管理方式,就是我們反覆說過的“表達訴求”“以直報怨”,這是暴力溝通的反面,也是非暴力溝通最後一步“提出請求”。

如果能做好自己情緒管理,讓自己保持冷靜平穩,才可能有餘力則學文,也就是幽默一點,自嘲一點,友愛一點,共情一點。

這就是對別人進行情緒管理,能共情,具體說就是會傾聽。

如果對方情緒暴躁,大發脾氣,我們要首先來一句,也是共情利器之一提問,“你想要什麼”“你需要我做什麼”。這是自我情緒管理方式的延伸使用,把表達我們訴求推廣到別人那裡,協助別人做好他的情緒管理。

一般人,聽到我們這樣發問就會冷靜下來,不得不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原因很簡單,換成我們也會這樣做。

第二步,對方就會說出來,敘說他自己的事情,這時候我們的共情利器之二就是傾聽,“聽話聽音”“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一個人表達訴求會有三種形式:表面、委婉、隱藏。也就是直接說,含蓄說,隱蔽說。

有時候直接說沒什麼,有時候不得不含蓄說,比如我們去廁所會委婉問洗手間在哪裡,甚至隱蔽的打斷說話出去下。還有一些真實想法不好意思直接說,直接說了被拒絕都尷尬,乾脆委婉些,戀愛中的人估計都無師自通會這點。

這三種形式的說,對應的就是三種形式傾聽:聽表面、聽真實、聽缺失。共情別人就是理解到對方的話語有這三種情形,當然特指後面兩種。

比如,有親戚想借錢,直接說法就是買房缺錢能借點不,這就是表面的直接說出訴求。還有委婉說法,買房缺錢問問如何貸款,這就要聽到“畫”外之音,考慮真實訴求是借錢。

給老人找的保姆,節後回來提出想陪自己家人,有些不想幹了,這也有多層意思:一是真實訴求想漲工資,二是缺失部分是老人不容易照顧。讓我想起任正非說留不住人才,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受委屈了,二是錢給少了。

再比如,老媽常說大姐當年多不容易呢,那麼我們春節時候就記得去看望大姐,這就是滿足了老人想說沒說出的,是聽話聽音。還有,老孃說起二姨時,直言“我是不會和她來往了”,表面意思是不想見面,真實意思是表達情緒,生氣憤怒傷心,付出那麼多卻被冷漠以待,缺失部分是感慨當年那些艱難日子,如何我們問一句“那麼困難都走過來了,如何做到的”,才是最好共情,因為激發了心理力量。

小結一下:我們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是情緒管理,具體是保持冷靜說出訴求;我們送給別人最好禮物是情緒共情,具體是用心傾聽聽話聽音。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秦緒文:生活就是這樣,總是失望,又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