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曾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娘在的時候,兄弟姊妹是一家人;娘不在了,兄弟姊妹就是親戚。”意思是說有娘才有家。看到這兒,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已去世多年的苦命孃親。

回顧的孃的一生,我自認為用‘’命運多舛”來概括是再合適不過的。她老人家兄妹七個,可笑的是外婆因為從小嬌生慣養竟然不會做針線活兒,而外公又為了一家溫飽常年在外奔波做些小生意。姑娘生前在與我們閒聊時曾說過:她在七歲時就開始為哥哥、弟弟、妹妹縫補衣服,做鞋、做飯、操持家務。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一大家子人的家務,在那個缺衣少穿的年代經歷的艱辛可想而知。長大成人後本以為嫁給父親後負擔會減輕一些,但卻在23歲那年因一場感冒徹底改變了孃的一生。當時因為沒錢,感冒引發了嚴重的肺炎,自此娘69歲的的生命歷程中竟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裡就再沒有像正常人一樣自由呼吸過。肺炎-氣管炎-肺氣腫-惡性腫瘤困擾了孃的剩餘大半生。但她面對命運的不公從來沒有怨天怨地,而是拖著病弱的身體,為一家老小的吃穿花銷日夜奔波操勞。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做鞋縫衣服。最多的時候,我家有六個孩子上學,大學、高中、初中、小學每個層次都有,每學期一開學就要交學費,但她從來沒有找人借過錢,都是按期如數繳納。她曾說,只要你們願意上,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給,不用考慮錢的事情。就這樣,我們兄妹八個人中有七人跳出龍門,走出農村,分別從事了醫生、護士、公務員、警察、老師等不同的工作。

我一直認為母親不是一個平凡之人。因為她在地裡幹活時突然咳嗽劇烈並開始吐血,一般人應該是馬上通知家人住院治療。可是娘非常冷靜,怕給孩子添麻煩,竟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默默忍受病痛,居然沒有告訴任何人,就連父親也不知曉。直到一年之後父親才發現。等把她強行帶到醫院,經過檢查才得知肺氣腫已經轉化為肺癌,且已擴散。我們幾個驚恐萬分,束手無策。她還沒享受一天的好時光,唯一的兒子還沒結婚。自此直至一年後病逝,她竟然非常聽話的配合治療,但無奈為時已晚。另外讓人更揪心的是從發現咳血時娘就清醒地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於是就趁家裡無人之時悄悄地縫製自己的“送老衣”也稱“壽衣”,遇到有人回家時就收起來,等沒人的時候再繼續做。遺憾的是一直沒人發現她的這個秘密。直到臨終前才告訴家人到時不需要再另行購買壽衣而浪費錢。等到娘病逝後家人就在一個櫃子的角落裡找到一個包袱,開啟一看一層層已經套好,直接一次性穿上就行。每每寫到這裡淚水就隨即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無法想象母親一個人在家裡縫製自己壽衣時的心情,我一直在想難道她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和對這個世界的留戀?還是對升入天堂後可以自由呼吸的渴望大於了對死亡的恐懼和對享受天倫之約的嚮往,我至今無法得知。

娘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這從街坊四鄰和親友中都可以得到證明。平時看到鄰家有難或者遇見乞討者,娘總是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儘管她的幫助是杯水車薪,但她樂此不疲。村裡的孤寡老人都吃過她做的飯和穿過她送的衣服。她還關心國家大事。曾記得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發生以後不久,就先後接到母親的電話,開口就問我們全家捐款了沒有,捐了多少。當我告訴她按照上級的要求捐助的數目時,她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捐得太少了,我知道有難的日子是多苦。”並叮囑以後再有活動時,應該再多一些奉獻才對。

接下來回憶,娘又是一位十分小氣的人,尤其是對自己及家人,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浪費。曾記得小時候因為我家孩子多,而且年齡間隔不是很大,所以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各個年齡階段的都有,上學需要的花錢專案很多。對於我家只靠種地為主要收入的情況來說,要應付家裡日常所有開支和幾個孩子上學所需費用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所以母親總是在需要花錢時斟酌再三,錙銖必較,就只差一分不能掰成兩瓣花,儘量不浪費一分冤枉錢。但就是在幾個孩子先後走上工作崗位經濟條件好轉的情況下,娘仍跟以前一樣,放著新買的衣服不穿,給的零花錢不捨得花,只穿我們姊妹幾個淘汰下來的衣服,吃的方面更是能省則省。擔心我們剛走上工作崗位上掙得錢少,她一有時間就在家蒸饃饃,然後讓父親抽空送到單位或者禮拜天我們回家時一兜兜帶走。我們都說她擔心的太多了,蒸饃是個力氣活太費勁了,你又不是身體好,況且買一斤饃饃又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對於大家的指責,她總是一笑置之:“你們啊,還是年輕,有錢不知柴米貴,以後花錢的地方多著呢?”簡直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

再回憶,娘又是一位極有前瞻眼光之人。在當年家庭經濟十分困窘的情況下,大字不識一個的娘拿出不捨得給自己看病的錢供養我們7個女兒、一個兒子上學。面對親戚鄰居的紛紛嘲笑與指責:“養了一群姑娘,早晚都是人家的人,再說村裡上下好幾代都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還指望閨女光宗耀祖,真是痴心妄想。還不如學聰明點,趁早讓孩子輟學,一方面自己少辛苦,另一方面還能幫幫家裡減輕經濟負擔。否則早晚得把自己的身體累垮。”娘總是一笑了之,既不解釋,也不反駁,仍舊拖著有病的身體照樣起早貪黑,忙了家裡忙地裡,毫無怨言。

再再回憶,娘又是一位睿智之人。在看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她的眼光遠高於常人。記得每次在與回家的孩子閒聊時,她總是嘮叨:“在工作上,要幹好自己的本份;牽涉到錢時,是自己的就要,不是自己的問也別問。外財不富窮命人。你看我和你爹,多麼苦難的日子都熬過來了,要知足;為人處事上,別人敬你一尺,你要敬人一丈,那樣你的工作生活環境才好……”在母親樸素的教誨中,我們平安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但有時面對孃的教誨,我們也會禁不住反駁:哪個人不如自己就是因為會“來事兒”被提拔了,或者調到更好的工作崗位了。或者發財了。”面對發牢騷的女兒,娘會這樣勸:“人都有長處,你要把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比,那樣心裡才會平衡,你的才能總有被發現的那一天;別人發財咱不羨慕,不要光看見賊吃肉,看不到賊捱打。”聽了母親的話,我們姊妹幾個浮躁的心竟然靜了下來。

至如今娘去世已經十年了。但她老人家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是一筆享用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透過母親的一生言談舉止,我們深切感受到一位普通農村婦女的思想覺悟和對世界的認知,在我看來遠比我這樣一位國家公務員的覺悟要高得多、看得遠。她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下一代:“人,遠不是一撇一捺那麼簡單,它,構成了我們這個中華民族的脊樑,支撐著我們一直勇往直前,不辜負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重託”。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對婆婆說:“媽,我們決定做丁克族”,婆婆的迴應讓我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