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昨晚和朋友一起吃飯,因為他是開養老院的,於是我們就談到了關於養老的問題的現狀。面對的是日益嚴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趨勢,養老成為了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

第一點,我和大家的關注點一樣,一定會是收費問題。當我問起來時,對於這個問題,朋友回答得很坦誠:“根據服務的不同,價位是不一樣的,最起碼,一位老人每月收費也在五位數以上,可能定位低的,價格會便宜一點。”

聽到朋友的回答,我腦海中直接產生了一個想法,現在老年人的錢這麼好賺?在生活壓力嚴峻的現在,普通城市一箇中產的工資在7000塊已經不錯了,家中如果有兩個老人。兩口又忙於工作,無暇照顧老人,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這樣下來,一個家庭能夠剩下多少結餘?

我開始有點跑偏地思考這個問題,在經過短暫的沉默之後,朋友似乎猜出了我心中所想。

緩緩的說到:“實際,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住得上高階的養老院,而國家根據家庭環境的不同,實行的養老方針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所實行的養老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社群養老,主要就是在不同的區域開設養老院,將附近的老人集中起來,讓養老機構統一的服務這些老人,國家進行補助,老人再承擔一部分費用,從而達到贍養這些老人的目的。第二,就是居家養老。社群居家養老,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各類社群資源,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社會化服務。因為在很多地方,國人的腦海裡一直想著的就是養老就要在子女身邊,一旦到養老院,就是被子女遺棄了,在道德的層面不能夠認同,所以就出現了居家養老,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進行養老,社會的養老機構上門服務,利用高科技的技術,處理應急問題,來實現老年人的養老,這也是現在國家提倡的,並且一步步完善的養老方案。第三種:福利養老,就是透過福利補貼,讓老年人自行養老,這種弊端很多,在這種情況屬於能夠解近渴,遠遠達不到養老的真正意義,也屬於無奈之舉。”

朋友說完之後,我反問到:“養老院養老,應該屬於消費最高的了,在裡面服務和消費真的能劃上等號嗎?”

對於這個問題,朋友顯然猶豫了一下,然後無奈地笑笑,說到:“花錢能夠買到的基礎設施,我們這邊提供的都是好的。可是,老人是有情緒的,而情緒的事情,是很難用金錢來買到的。你想一下,老人們來到養老院,真的是為了感受睡覺的床有多貴? 養老院的設施有多全面? 他們想要體驗的並不是這些,他們想要體驗的是老人們之間的氛圍。 他們也是需要社交的,他們同樣會吵架,會拉幫結派,會因為某個老太太爭風吃醋,這些是來源於他們內部的矛盾。 還有來源於外部的,就是護工的服務精神,現在虐待這個問題已經很少了,處處都有攝像頭,基本上都不會虐待老人。但是,老人們一旦有爭執之後,誰來為他們的這些爭執評斷對錯?一旦遇見護理問題時,她們優先考慮誰?她們會不會有意的偏袒?她們可能不可能帶有針對情緒?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才是影響老年人生活的關鍵。因為,他們是社會上的不同群體,他們解決事情的方法難免不同,難免形成小群體,難免會有偏見。”

朋友又沉默了一會,緩緩說到:“好多的問題不是想管和不想管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管得了的問題。看著收取了老人的錢,但是運營起來需要成本,扣除各方面開支之後,到護工那裡,每個月也就幾千塊錢。誰能保證,這幾千塊錢的工資護工能夠將老人當親爹親媽一樣養著?何況,還有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說法。”

我說道:“可以給護工更多的工資,這樣她們的積極性自然就起來了。”

朋友有些激進的說到:“在同行裡,我開的工資已經算是高的了,這已經有很多人對我有意見了。我小孩在幼兒園,裡面老師的工資比護工還要低,照顧老人和照顧小孩子實際是一樣的,因為明白裡面的道理,我就從來不奢望因為我交的那點錢,別人會把我的小孩照顧得有多好,照顧好了,那是情分,沒顧得上,那也是本分,只要孩子安全不存在問題,我就放心了。我不可能要求老師和護工拿著五千的工資,來做五萬的事情,這也不合常理。”

朋友定了定神,緩緩的說到:“無論如何,都要生一個孩子,養兒防老並不是空談。別以為我的話裡矛盾,到時候,我也是要進養老院的,可是有孩子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威懾,在年老後,那就是自己的底氣,有孩子了,不一定會讓自己的老年生活變得多好,但是,最少也不會太差。”

當說到這裡的時候,我開始有些警醒了,感覺朋友後邊說的話才是重點。

“養老院這個環境,是個半封閉的環境,除了老人與老人之間接觸之外,就是老人和子女之間的接觸了,外界的輿論和道德很難約束裡面的行為。因為老人需要休息,外界人士的參觀是不允許的,在這樣一個小社會里,它遵循的規則是什麼?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這裡,和你以前社會的地位沒有關係了,別人看的是,欺負你之後,會不會有人來進行報復。同學,朋友,兄弟,都是老胳膊老腿了,你不可能指望他們從別的養老院裡翻牆出來,來為你出氣。這時候,就只剩下了孩子,只有他們知道了事情以後,才回過來秋後算賬。”

朋友深深地喝下一口酒,提高了嗓門說到:“我的孩子,我不希望他對我多好,只希望他存在,它存在了,我就有底氣了。養老院裡的冷暴力,護工的針對性,哪怕看到你煩了,對接你的需求不加理睬,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事情,他們對環境那麼熟悉,做完之後,能給你留下證據嗎?即使攝像頭留下了證據,那也需要人去檢視的,你的孩子自己不去檢視,誰幫你檢視?”

“在裡面,護工最關心的是老人安不安全,不會去在意開不開心,只要老人在世上,能夠源源不斷地收錢就好了。你在裡邊的矛盾,就如同小孩子在學校的矛盾是一樣的,不是透過他們自己就能夠解決的,孩子希望的是家長為自己撐腰,有了這個外援,他就不會委屈,他就有了勇氣。老人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個外援不一定要孝順,不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出面,但是至少心裡有盼頭,有底氣。如果沒有孩子,那就鐵定的孤立無援。”

朋友緩緩地攤在椅子上,說到:“不是我有多壞,而是我見到了太多的壞東西,我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每個老人都能夠老有所依,不僅可以養老,並且能夠有尊嚴的養老。”

我們對視了一眼,緩緩的沉寂下來。可能彼此都在想,我們年老以後又會怎樣吧?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熱鬧中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