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長江為分界,我和丈夫就分別是來自山東和湖北的南北組合。
起初,我覺得沒什麼不好,正好我也愛吃麵食,還時常和丈夫一塊兒包餃子,他擅長擀皮兒和煮餃子,其它的工序則都被我承包。說起來,吃餃子時,我和他唯一的差別是,他愛直接從鍋裡幹撈出來就著蒜泥吃說那樣香,而我則要在一箇中號碗裡擱上鹽油蔥再盛上餃子和湯吃從小就吃慣的水餃。
結婚前我最愛吃的就是滾著紅油冒著熱氣的川味火鍋,丈夫還陪我吃了幾次,每次他都吃得很歡造成與我志同道合的假象,讓我很是開心。可是一婚,他就明確表示自己不吃辣,尤其是我的最愛肥腸火鍋,我自己買過幾次,但一個人對著一大鍋美味,愣是就沒啥食慾了,於是我常常會傷感,懷念起有個人坐在我對面跟我搶肉吃的歡暢,雖然曾經是恨不能他在我吃火鍋時消失掉。
曾經自認為拿手的青椒肉絲,在丈夫嘴裡就成了毒藥一般,做出來他是不沾一筷的,我常是失落地做好一盤再自己吃上好幾天,直到這道菜從我們的飯桌上消失。不是我不堅持自我,而是我覺得兩個人一桌吃飯各吃各菜就沒什麼意思了。
不過他雖挑剔,但其實也並非難伺候之人。每天只要有涼拌黃瓜或西紅柿、清炒土豆絲、乾煸四季豆或當季的清淡可口的蔬菜在桌,他就吃得很開心。至於葷菜,常亮相的是他的拿手菜紅燒武昌魚和基本每週一次的水煮基圍蝦。我們偶爾也下下小館子,多是吃水煮肉片等我喜歡的菜。
想起來那段二人世界的日子,雖然有矛盾,但是甜蜜是大於傷感的。
變化來臨在兒子出生,婆婆從山東來了,帶來一堆煎餅和很多海鮮。她親切地對丈夫說小磊磊多吃點多吃點,而對我則是常常旁敲側擊地埋怨我沒照顧好他兒子。為了他們,臨產前我常常吃饅頭和麵條,心想總比沒人做飯給我吃好。
婆婆來的那段日子,宜昌很熱,她天天說山東如何涼爽,這裡簡直不是人呆的地兒,我離預產期只有十來天了,她不止一次說要我們回去生孩子,我當然拒絕了,萬一生在路上咋辦呢,我把裝了空調的房間讓給了她睡。
孩子出世後,矛盾就更多了。一出產房,身上的血還沒洗,半死的我迎來的是婆婆遞過來要吃奶的寶寶,其實到了第二天我才有奶喂孩子。我任孩子吸了吸沒奶的乳房,讓媽媽去弄盆子和熱水給我擦洗身上的血。出產房兩個多小時後,我終於喝到了三姨拎來的紅糖煮雞蛋。當時我只想睡覺,因為從前天夜裡12點開始發動,我整整疼了一夜,當天一早進了產房,到出來,有10多個鐘頭沒休息了。但我的婆婆大人,就時不時地把啼哭的寶寶抱來讓我餵奶。我鄰床的那位,孩子遲一天出生,她出產房後就安靜地躺了一天,讓我很是羨慕。
關於月子食物,南北差異所帶來的矛盾也很多。婆婆做的是小米粥和海魚,是丈夫愛吃的口味。而媽媽和姑姑就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那味道對於湖北人確實很不習慣,況且我也沒什麼食慾。住院期間,後來就是姑父做飯,雞湯、鯽魚湯等,還有一些湖北口味的小菜。
我的家人一再說,婆婆也是想照顧好月子,只是因為南北生活習慣不同,她的勞動沒有得到認可。從這點看來,南北差異帶來的矛盾或者傷害真的是很重,特別是對我。可能北方人都更重孩子,我的表姐嫁的也是北方人,她是剖腹產,產後婆婆只顧抱孩子,孩子哭鬧時她還要帶著傷口自己下床給孩子衝奶粉。
現在我在婆婆家帶孩子,公公婆婆都要看店,孩子的爸爸也很忙,從早到晚就我自己帶孩子。在這裡生活的這幾個月,我發現雖然山東的飯菜很清淡,做起來卻省事。最經典的就是白菜豆腐肉了,擱上油,把肉塊(這裡切肉都是大塊)用豆瓣醬炒一下,再放白菜炒炒,最後放豆腐和水使勁煮煮,煮好了放點鹽就好了,在很餓的時候吃這道菜很香。
不過我喜歡這裡的餛鈍,和家鄉同樣的價錢卻是一大碗,吃得很過癮。
我也喜歡這裡的海鮮,在家鄉海鮮只有在飯店才吃,而這裡似乎是道家常菜。
總體來說,南北差異所帶來的矛盾和傷害對婚姻是致命的,幸好我和丈夫還能互相理解常常溝通,不過我們也要好好維護,否則,我們的婚姻也會陷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