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為什麼都不想結婚了呢?三十歲的人是這樣,五十歲了的人也是這樣?前一種是挑剩的,後一種是沒得挑的。
人生過了二十八,你不覺得老,可你媽覺得你老,七姑六婆都覺得你老了。對於女人,最寶貴的青春時期是二十二到三十五這十來年的時間,其中要完成學業,生兒育女,家庭這幾個階段,過了這個黃金時期,各自只能自求多福了。而男人只要有錢,他是到哪個階段都是黃金時期,傷不起的永遠是女人,也玩不起。當然這還不包括考慮後代的延續性問題。
從古到今,女人都被列入戰略物資資源對待。人類社會,甚至動物世界,可以說整個歷史、社會的走向都是由女性來決定的,這個事實的事實不到你否定。從蒙古大軍橫掃亞歐大陸的人種滅絕政策到德國納粹的純種雅利安人計劃。女性擁有絕對的決定人種生育權利,至今在中歐、東歐一帶遺留的蒙古血統還影響著地域人種的走向。由此就有了東方教育俞洪敏對女性問題在社會決定性的一番話,當然這話一棍子掃翻了全球男人的自尊心,也因此他也作出了道歉,不過他說出了事實的大實話呀。女人強則社會強。話損理不糙。執行了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在新時代裡突現了無可挽回的人口紅利損失。有人說是變相的新時代清政太監製度的遺留,也有人說是對著名論斷“人多力量大”的反抵制。不得不說,短成效的方法對歷史造成的錯誤是無法挽回的。整個社會推行的精英政策給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但相對於社會基層的基本構成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人口減少,老齡化社會,現代青壯年要成家立業,隔車隔房隔丈母孃,特別在北上廣深蘇浙杭一線城市,中心地帶樓群裡夜晚一盞亮起的燈代表一千萬起步,等到剛出校門的年青人奮鬥出一千萬,人都老了,還何來的人口迭代更替,薪火相傳?社會大眾幸福指數的降低不是一句空話,如果連衣食住行都成了問題,年輕人哪來的幸福可言?誰還敢急於成家立業?自己都吃不飽,還能擔什麼社會責任?
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家庭是社會穩定的基石,發財可以,但要堅持信仰,一路高歌猛進也要有前赴後繼的力量才行。社會犯的錯最終要這一代的年青人承擔,也最終要年青人承擔起這補天的精神。人生百年,如彈指瞬間,現不奮起直追,怕要錯過了今生又並無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