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讀完本文約需23分鐘

在我選這本書的時候,所有人都說,樊老師我們需要講這麼終極的書嗎?我說這本書可絕不簡簡單單是關於死亡的一本書。它是一本非常有野心的心理學書籍《怕死,人類行為的驅動力》。為什麼說它非常有野心呢?大家知道心理學當中,弗洛伊德告訴我們說,人們的所有的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是性。

後來慢慢地被很多人證明沒那麼準,阿德勒告訴我們說我們的各種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是自卑,這個我們聽《自卑與超越》就知道。但是這本書的三位作者告訴我們說,他們經過了三十多年的長期研究,做了五百多次心理學實驗,證明我們的種種行為背後的動力是怕死這個動力。

而且聽完了以後你會覺得還真有點特別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我特別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家把關於我們自己的認識上升一個新的高度。

為什麼怕死這件事非常重要,就是人和其他的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人知道自己會死,其他的動物很難知道這一點。其他動物是活在當下的,它過了一天算一天。但是因為人有了這個前庭的部分以後,我們可以想象、可以總結、可以交流。所以最後我們發現說原來死亡是這麼嚇人的一件事。

當我們能夠意識到死亡這件事情的時候,這作者說這是人類智力的一大缺陷。就是人類的智力有這麼一大缺陷。你知道了自己一定會死,你跟別的動物不一樣,所以你會活在恐慌當中。

那我們究竟是怎麼去應對這個恐慌的呢?如果死亡這件事是必須的,那是不是我們的生活就特別荒謬?我們每天還為什麼要努力呢?就你努力來努力去做了這麼多的事,但是你總會死,你為什麼要這樣?甚至很多人死之前都沒花完那些錢,那意義何在?

所以,這三位作者做了大量的實驗之後,發現人們應對對死亡的恐懼這件事情主要透過兩種方式來進行。一個叫作文化世界觀,就是這個世界的意義。我們透過文化賦予這個世界意義。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自尊。自尊就是個體的意義,一個講世界的意義,一個講個體的意義。我們賦予了個體和世界的意義之後,你發現我們能夠抵禦這個恐懼。甚至我們今天可以做一期節目來討論人都是會死的這麼一個話題。

那這實驗怎麼做呢?這很有意思,他們這個實驗的設計本身我覺得就特別巧。有一個案例,他找來好多個法官,好多法官他都要審案子。這些法官都要去判各種各樣的案子,小案子。他會分成兩組,給這組法官在判案子之前讓他們填寫一個問卷,這個問卷的確不太愉快。這個問卷就不斷地暗示你人是會死的,人死了以後會怎麼怎麼樣。就讓這個法官在審案子之前,腦子裡想了很多跟死亡有關的事,先填個問卷,填完問卷之後法官去判案子。

另外一組對照組的法官沒有填這個問卷,所以他沒有被提醒死亡這件事,然後他照常去判案子。判案子的結果,比如說抓住一個妓女,要判這個妓女要有保釋金,國外是要交保釋金的。他們就發現所有被提醒了死亡這件事的法官,所判的保釋金是那些沒有提醒的法官的保釋金的九倍,就是保釋金的金額。

因為法官有自由裁量權,他的自由財產權竟然給到上限,就是最高的這個保釋金。然後對於那些要發獎勵的人,他們說市政府要表彰一批人,也是讓他們讓一批人填關於死亡的問卷,填完之後發現當他們腦子裡有死亡的壓力和概念的時候,他們給這些做了好事的人的獎勵,也是其他的那組沒有做死亡暗示的那個組的三倍以上。

為什麼我們的行為會在這個時候突然的放大?懲罰也放大,獎勵也放大。原因很簡單,因為當你意識到了死亡的時候,你會盡自己的努力來維護你所認可的那個價值觀。這個犯了錯的妓女或者是那個做了對事的見義勇為的青年,他們都是在破壞或者是維繫你過去的價值觀。所以當你感受到了死亡的壓力以後,你的行為就產生了變化,然後帶來了這個最後的結果的不同。

還有一個實驗,他們常用的就是叫填詞遊戲,比如說CO然後後邊空幾個格,對吧?讓你想什麼詞。如果一個人腦子裡邊想著特別多關於死亡的事的時候,他填的就是棺材這樣的一個詞。但是如果他不想他可能填coffee這樣一個詞,按理說我們正常人肯定看那個就應該填coffee。

但是如果這個人腦子裡邊想了很多關於死亡的這種問題和壓力的時候,他所想到的詞就會跟死亡相關。coffee是COFFEE,而棺材是coffin是跟這個有關的。skill技術SKILL,這是skill,但是SKULL就是skull就是骷髏,然後grind,GRIND磨碎,但是墳墓是grave,GRAVE。

你看這些詞都很接近,它們空的那個地方,正好是不一樣的地方。然後讓他們填詞,然後怎麼做呢?就比如說他把一群加拿大人找來,然後給他們看一篇大肆批評加拿大的文章,很有意思。當這些加拿大的人看了大肆的批評加拿大的文章的時候,他們去填那個詞的時候,更多的人填的都是骷髏、墳墓和棺材這樣的詞。

當你的主流價值觀受到了挑戰,當你一直賴以去信任的那個價值觀被動搖的時候,你的腦子裡邊立刻就會跟死亡搭上線,就會想到更多死亡的方向。所以這就是我們說死亡和我們的行為之間的一種潛在的關係。所以他才能夠得出之前的那個結論,就是人們用自尊和文化世界觀這兩件事情,來支撐我們免於對於死亡的恐懼。

咱們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關於自尊這件事情。這本書把自尊講的真的挺透的。他說自尊是堅毅的基礎,堅毅就是你活下去的動力,對吧?你不會被死亡壓垮,而自尊的定義是什麼呢?你能夠參與在有意義的領域裡,成為一個有意義的參與者。在一個有意義的領域裡邊成為一個有意義的參與者,這就是自尊,能給你帶來尊嚴感。

那麼有一個實驗,這個是我特別喜歡的實驗,他們把一群大學生叫到這個實驗室裡,說你們是心理系的,心理系的人做實驗就跟別的地方做實驗不一樣。咱們今天做一個電擊實驗,看看你們的身體承受電擊的時候的反應。這個電擊會比較痛,看運氣隨機的,有的電一下,有的電六下,六下你也得忍著點,誰讓你們是學這個的呢?然後這些人說我怎麼這麼倒黴,選了這麼一專業還得被電。

然後說電之前咱們要做一個事,要做一下智商測試,然後給他們做智商測試。三組人:一組人的智商測試結果說你很聰明,你很棒。第二組人的智商測試說你很糟糕,你比正常人都要笨一點,然後第三組人沒做,就壓根沒做智商測試。

好了,三組對照組就開始去做,做完了以後要電擊,實際上沒有電擊。就是他們等了半天都惴惴不安地等著那個電來,一直都沒有來過。

但是測什麼呢?測他們手心出汗的程度。就是一個人如果緊張的話,你會出汗,你會特別緊張,對吧?會分泌很多的汗液,所以他們手心有一個感測器去測量這個出汗的程度。

結果就發現那個被宣佈智商低的那個人手心出汗超多,那組人凡是這一組的人都會出大量的汗。因為覺得好糟糕,然後那組這個沒有經過智商測試的人,就是正常人,正常人也會微微出一點汗,有點緊張。

表現最佳的是那些被告知智商高的人。就這麼奇怪的一件事,他的智商並不是真得比別人高,而是被告知智商高,你知道這在心理學當中是最常用的一種詭計。

如果你想短期之內提升一個人的自尊,你就告訴他,你智商比一般人高,只要他聽到這個他自尊水平就高了,自尊水平一高,他連忍受疼痛的能力都比別人強了很多。他都不緊張了,說那就電一下,無非最多6下,試試看,因為他自尊水平提高。

所以自尊是堅毅的基礎,自尊可以保護我們免於死亡恐懼的影響,這就是實驗的結論。

如果自尊不足會帶來什麼狀況呢?毀掉自尊有兩種方式,想要毀掉一個人的自尊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個體或者群體對其文化價值觀失去信仰,這話說得太學術化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清朝剛剛滅亡的時候要剪辮子。剪辮子這個行為,這就是整個文化價值觀的喪失。你想這辮子都是明朝滅亡的時候強迫留下來的,但是不行,已經留了300多年了,人們留習慣了,我就認同,我就是大清子民了。

這時候拿著把剪刀街上剪。很多人剪了辮子以後自殺了,就不活了。剪了辮子你活得好好的,幹嗎自殺呢?不行,我崩潰了,因為他的文化價值觀被徹底摧毀了。這個時候會形成自尊的大幅下降,這是第一個回到自尊的方法,我們需要讓個體或者群體的文化價值觀失去信仰。

第二個毀掉自尊的辦法就是社會角色被主流文化否定。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文化是什麼?主流文化不是你身上有刺青,這是主流文化。但是當這個主流文化給你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的時候,推銷員之死這樣的事就會發生,那個小說記得嗎?《推銷員之死》,這個推銷員怎麼努力都賺不到足夠多的錢,當他看到說這麼多人都賺到了錢,我怎麼辦?我的孩子將來怎麼辦?他最後決定買了一份保險,給自己買了一份保險,保額是2萬塊錢,他自己死掉了。

死掉了以後,他面帶微笑的在文章裡就寫說,你能夠想象口袋裡揣著2萬塊錢美金現金是什麼樣的感覺嗎?人會異化到這樣的程度,人會認為自己的生命都沒有那2萬塊錢美金重要。這就是社會的主流文化不認可你的價值的時候,有可能你是一個很棒的人,像梵高你是一個很棒的藝術家,但是主流文化不接受,因為你畫的畫賣不出去。我們判斷畫行不行是看能不能賣得掉,你的畫賣不掉,所以我們不行。

所以,當人們在追求自尊的時候,你會發現有時候人們對於自尊的需要會超過對於成功的慾望。這個說起來不是矛盾了嗎?你不是說要自尊嗎?要成功嗎?不,他們最後為了維護自尊,他們可以選擇不成功。為什麼呢?

他給自己設定特別多的障礙,他說我之所以不行,是因為我不想幹。我並不是不能成功,我只是不愛幹這事。我只是小時候受到的這樣教育不好,所以我幹不了。他給自己設定特別多的障礙,使得自己難以成功。原因是因為他不能夠接受自己的尊嚴受損。

看起來大家在追求成功,但是尊嚴更重要。他希望我是一個有面子的人。所以當一個人自尊水平不高的時候,他做各種事都舉步維艱的原因就在這兒。因為他根本就不希望面對全力以赴的結局。

有時候對於自尊的需要甚至會超過對於成功的慾望。我們會給成功製造各種障礙,以便失敗的時候當作現成的藉口。比如說早晨的口頭彙報當然很糟糕了,但是昨天晚上我一夜都沒睡,還和朋友一起開派對,測試得了D也沒什麼好稀奇的。課程我逃了一半,而且佈置的閱讀任務我也懶得做。你看我們聽過很多這樣的話,這就是他寧願去失敗,寧願不追求成功,他也要保護自己的自尊。

那是什麼使得我們無法建立穩定的自尊感去完成這些困難的事?這裡最重要的是父母冷漠、不負責或者是要求過高,都會造成自尊的障礙,導致一個人一生磕磕絆絆。所以如果一個人的自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會有哪些代價?

這個我簡單地念一下,太嚇人了。缺乏自尊會引發的問題真是數不勝數,包括身體健康欠佳、抑鬱、暴躁、敵對行為、產生自殺的念頭、精神病、酗酒、濫用藥物、青春期抽菸、危險的性行為、自殺未遂、飲食失調、自殘、嗜毒成癮、強迫性購物、行騙等等,都在其中。這都是因為一個人的自尊狀況出現了問題,而它的來源是父母在小時候對他過於嚴厲或者過於放縱、管教不當等等,傷害他,都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當人們的自尊出現了這樣的狀況時候,他們的應對方式是什麼?你會發現有這麼幾種情況,在書裡邊總結的,有的人他會突然信教,他突然之間狂熱地迷戀上一個東西,然後還有人會產生大量的反叛行為。

這裡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弗吉尼亞理工的那個案件,那個韓國的孩子叫趙承熙。趙承熙最大的傷痛,因為他事後寫了很多的文字。大家就能夠看得到他在課堂上就不能說話,只要他一說話就有一幫人嘲笑他,說你回韓國去吧。你這口音太糟糕了,嘲笑他,很多人打他。因為美國的校園裡其實暴力的行為還是蠻多的,會把他摁在馬桶裡邊。

他寫了很多說,你承受過這些事,你就知道這些人有多麼的可憎。現在我就要給他們好看。他就拿著槍進到校園裡邊,當時殺死了幾十個人。

趙承熙的這個案件當時給美國很大的震撼。實際上也不能說所有的低自尊的人都會走向暴力行為。但是幾乎所有暴力的行為的背後都有低自尊的影子。一個孩子在11歲的時候,如果自尊水平沒有建立好,那麼在13歲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暴力的青春期行為。這就是缺乏自尊的一個慘痛的結果。

我們應該怎樣去獲得自尊?獲得自尊的第一個方法,竟然是我們中國的方法。這個作者說,獲得自尊的第一個方法叫作多樣化的自我觀念。什麼叫多樣化的自我觀念?孔夫子講的君子不器。

那些孩子為什麼被逼得自尊水平很低?因為他的父母認為說對於你來講,學習是最重要的事。你別的什麼事再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學習,你奧數成績上去了沒有?你考級考過了沒有?當父母把孩子當成一個單向度的人,整天就只知道向他要成績,要畢業文憑,要怎麼怎麼樣。這個孩子就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越來越沒有自尊的水平。

同樣的這種狀況會延續到我們的生活當中,當一個人認定說我就是一個職業經理人,所以我就要怎麼樣。做了這樣的限定以後,你會發現除了做職業經理人這條道路之外,他幾乎不考慮別的事。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人生的所有價值是來自於我有沒有當上總經理。那些在政府裡邊的人,他就會認為說我如果升不到副廳,我覺得這事就沒有任何意思,他根本體會不到做這個事本身所帶來的意義和價值。

所以,我那天跟我一個做公務員的朋友聊天,他就問我說該不該繼續。我說你真的這件事你要這樣想,你做這個事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意義絕不是你的title,不是你做到了什麼級別。如果衝著這個角度去的話,那真的不值得一賭,人生就賭這麼點東西。但如果意義是你為整個社會做的事,你能不能夠實現自己的一些抱負和理想,能夠改善這些人的生活。讓你變得有價值,這事是值得的。他說那我覺得這事是我很樂意的。你看,他馬上堅定了可以繼續做下去。

同樣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不僅僅是工作中的人,我們還是父親,我們還是丈夫,我們還是兒子,我們是校友,我們是社會公益人士。我們是樊登讀書的會員等等。我們身上有著很多豐富的角色的時候,你的自尊體系會比較穩定。你會容易被支撐起來。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有一個單向的評價,就是拼誰家房子大,就是拼誰有錢、誰開什麼樣的車,我覺得太痛苦了。

那天我遇到一個姑娘跟我講她是做微商的,她說很艱難。我說為什麼?她說因為我一直沒有買一個好車。我說你想買個什麼好車?她說我買個勞斯萊斯。我說你掙多少錢買個勞斯萊斯?她說我不管掙多少錢,我貸款也要買個勞斯萊斯。拼了,就是跟別人拼了。我當時勸她,我說你千萬不要這樣做,這車會把你逼瘋的。

而你知道嗎?她甚至都不會開車,她想買個勞斯萊斯,最起碼是為了拍照,她要拍照秀在網上讓別人知道她做微商賺了錢。真的不對,因為你的比較維度真的太單一了。你的比較維度就只有車這一件事,陷入到其中拔不出來了,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所以,我們要多樣化的自我觀念,這是第一條。

第二個就是幫助他們培養社會角色。有一個人是車禍,然後截肢,這其實是很慘痛的,沒有腿了,然後很消沉。後來他的家人就幫助他學游泳,學游泳慢慢地他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後來他參加了殘疾人奧運會,然後代表美國出賽。這時候你發現他的自尊水平就在不斷地提高,這就是培養他新的社會角色,幫助他在這個社會上有位置。

還包括在一些老人院裡邊有人實驗,說老人院的人都年紀很大了,我們中國人講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真的住到老人院裡邊以後,全是老人家就不寶貝了。所以他們就跟這個社群的整個社群聯絡,說你們如果有任何事不明白的,可以到老人院來請教,我們老人院免費給你們所有人做諮詢,這就把老人的經驗用起來了。

這時候你發現整個老人院的這些老人們的精神狀態、健康狀況,甚至生存的時間都會比之前要好很多。這就是因為他們找到了社會角色,這些百歲老人都找到了價值感。

當你能夠透過培養社會角色,幫助他能夠找到社會角色的時候。他的自尊度會提高。體現在哪兒呢?就是他不太會在乎別人的眼光。

這裡邊有一個案例,孔子談自尊水平的時候就是談子路,他說子路這個人我覺得比一般人強一點,強在哪呢?子路能夠穿著特別破的衣服,跟那些穿著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他依然面不改色,談笑風生,說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可能只有子路了,這就是子路自尊水平高的體現。

所以我希望透過這本書我們瞭解到自己的自尊水平,以及我們要幫助孩子培養他們的自尊水平。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啟發。瞭解完了自尊這件事情以後,我們來看看人類在過去是怎麼面對死亡的。人類過去面對死亡有一個歷史,就是在最早的時候,人們突然發現同伴死了,這時候他們會做很多修復性動作。

什麼叫修復性動作呢?比如你打保齡球的時候,這個球扔出去打偏了,你會怎麼辦?好好回憶一下那個場景,很多人發現這個球扔出去打偏了以後,他的身子會朝一邊傾,他會用身子往回這樣拽。他希望那個球能夠偏回到軌道上,這樣那個球能夠回來,實際上回不來,但是這個叫作修復性動作。

還包括你跟一個二把刀的司機開車,然後你坐在旁邊。那個司機眼看著就要撞到前面的車了,你會怎麼辦?你的腳就會踩剎車,你這邊根本沒有剎車,你踩什麼呢?但是這叫修復性動作,你不行你就希望這樣。

所以過去很多農村的人,尤其是那些比較原始的部落裡的人。他們甚至會在長麥子的時候在麥田裡邊跳,在麥田裡邊朝上跳,一邊跳還一邊唱著歌。他就希望這個麥子能夠長得像他一樣這樣往上跳。

其實就是修復性動作,在原始社會當中就發現人死了以後,很多人就會去模仿他那個死的動作,希望他能夠站起來等等,做很多這樣的動作,就變成了原始的舞蹈,變成了原始的舞蹈和儀式。所以人們開始出現了修復性的儀式,舉辦各種各樣的儀式,然後來彌補對於死亡的恐懼。

接下來就產生了藝術和超自然的想象,人的想象能力既可以想象知道死亡這件事,也可以透過想象來彌補這件事。所以人們開始相信有靈魂,人們開始創造了宗教,所以神話和宗教給了人們很大的安慰。

接下來人們會追求永生,你看古代的木乃伊,就是追求永生。秦始皇兵馬俑,然後相信靈魂,還有中國古代做煉丹術,就希望你吃了能夠長生不老。這都是對於死亡的一種對抗的過程。

現在有永生主義者,像谷歌的創始人就是永生主義者。他堅信在哪一年人類就能夠實現永生,包括有人在實驗換頭術,把頭換掉。有人在實驗什麼高科技、冷凍、智慧晶片等等這樣的方法。這都是我們現代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的一些努力和舉措。

還有一種永生的方式叫象徵性永生。象徵性永生,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在用了。比如說作品,曹雪芹死了這麼多年了,但是我們經常會提到這個人,為什麼?《紅樓夢》。李白有他的詩,所以當一個人能夠留下一部永垂不朽的作品的時候。他在某種意義上得到了永生,這是人們所追求的。

你就知道人為什麼會追求家族的使命,大家覺得我們家族的榮譽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個人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家族的成長,這就是一種永生的方式.

還包括對於名聲的追求,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出名?有一個例子特別逗,你坐飛機的時候顛簸得很厲害,嚇得要死。後來竟然能夠平穩下降了,結果第二天你發現喬治·克魯尼昨天跟你坐同一班飛機。你明白了,說原來是跟他坐同一般飛機。你說這是很荒謬的事嗎?說跟喬治·克魯尼坐同一班飛機,飛機就不會摔。有很多人有這樣的想象,大量的人都會覺得跟名人一起坐飛機會覺得更安全一點。

這都是我們的想象,這都是我們用想象的方法,我們的文化價值觀來塑造我們對抗死亡的一些方法,成為英雄或者領導者,也可以使得我們永垂不朽。還包括過上富裕的生活,就是似乎有錢能夠延緩死神的來臨。

我說的這些都是似乎,但是問題是這就是人們心裡當中所建立的這種觀念,所以你就能夠理解了為什麼人們喜歡出名,為什麼人們喜歡賺錢?為什麼人們喜歡把家族搞得越來越興旺等等,這都是人類從古至今對待死亡的方法。

對死亡的恐懼給我們現代人都帶來了些什麼?除了自古至今的這些東西以外,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表現,就是人們的殺戮的本性。

當年當這些歐洲人到達南美洲的時候,他們根本不必要殺當地的人。當地的人是那麼和善,然後跟他們交換,給他們吃的,讓他們活了下來。但是他們之所以要把他們全部殺掉,原因是因為他們是異教徒。異教徒會怎麼樣?還記得我們前面講加拿大那個例子嗎?當你去否定他的價值觀的時候,他會想到死亡這件事情。所以當他發現這些人是異教徒,他們跟我們相信的東西完全不一樣的時候,他們對死亡的恐懼就被逐漸調動起來,所以他們大肆殺戮當地人。

事實上就是從一次大戰到二次大戰,對猶太人的迫害等等。所有殺戮的前提,首先要做一件事,就是把對方整個的妖魔化,或者是非人化,不斷貶低他。因此對猶太人大肆的貶低,對各種種族的大肆貶低,背後潛藏著的就是當他已經跟我們的文化格格不入的時候,他已經威脅到了我們所信奉的那個東西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殺掉他。

因為只有這種恐懼感可以給你帶來死亡的喚醒,你會覺得我做這件事是為了我的種族,是為了我們能夠活下去。所有瘋狂的事情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所以這種殺戮的本性其實也是來自於對於死亡的恐懼。

還有包括我們對於肉體的排斥,你說我不排斥肉體,你是排斥的,比如說人體的各種分泌物在我們看來都是髒的,你沒發現嗎?實際上唾沫可能比水要乾淨,但是你把唾沫吐在手上這麼搓,你就會覺得這人真噁心。

人體的所有排洩物在我們人看來都是排斥的,為什麼?因為這些排洩物讓我們想到了動物,讓我們想到了人和動物的聯絡。人和動物的聯絡越緊密,人和社會意義的聯絡就越鬆散。

當他不斷地提醒你的動物性的時候,他會讓你不愉快,因為他讓你想到了死亡。他讓你覺得說既然我是動物,我就終有一死。因此人們在文化生活當中有很多特別奇怪的禁忌,都是跟對於身體的排斥是有關係。

這裡邊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心理學實驗,我也很佩服他們能想出這樣的實驗。他們找一男一女坐在一個小房間裡邊,然後準備面試,或者是完成一個什麼事。那個女孩是一個實驗人員,她是假裝的,她知道一切,男孩不知道,然後兩個人待著的時候,這個女孩就從包裡邊不小心掉出一個東西來,說掉了,然後趕緊撿起來放在包裡邊。除此之外,別的事每個組都是一樣的。

有一組女孩掉出來的是衛生巾,有一組女孩掉出來的是髮卡,掉出來的是梳子或者是別的什麼東西。那個任務很簡單,做完了結束之後讓男孩評價對女孩的印象,打分這個女孩到底怎麼樣,好不好,智力怎麼樣,都要做一個評判,你自己估摸一下。

結果就發現凡是女孩掉一個衛生巾下來的,男孩給她的打分都非常低。但是掉髮卡、掉梳子、掉鏡子、掉手機都沒事。事實上就是同一個女孩在不同的組裡的表現,只是她掉的東西不一樣而已。但是因為衛生巾這樣的東西讓人們想到了身體,想到了動物,想到了我們人會死,我們的壓力好大。所以社會禁忌已經形成了,他會對她的評價變得很低。

因此對死亡的恐懼會導致我們很多行為上的扭曲,包括暴力行為以及很多社會禁忌和規範。這都是我們在這本書裡才剛剛學到的,對於死亡帶給我們生活的改變。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明明死亡就在那兒,壓力就在那兒,每個人都要面臨這個東西。這個書裡給我最大啟發的東西也正好在這兒,就是每一個人對死亡都有兩種防禦機制,一個叫作近端防禦,一個叫作遠端防禦。

什麼是近端防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分散注意力,這個叫作近端防禦。你比如說你突然想到死亡了,你覺得人終究是要死的。得了,看兩部電視劇吧,你覺得電視劇不錯,因為什麼?電視劇好玩,電視劇讓你忘記了死亡這件事。想到死亡了怎麼辦呢?養生,養生也是近端防禦,鍛鍊身體,然後學習,讓自己變得更棒,這都是近段防禦,包括養生、鍛鍊、戒菸、麻醉自己。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就是當人們被提醒了死亡這件事以後,他會比平常喝更多的酒,喝更多的酒就是一種麻醉自己的過程。所以這都是近段防禦,就是短期之內讓我別想這事,讓我忘了這事。我就生活在我的這個看似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的生活當中,這叫近段防禦。

什麼叫遠端防禦呢?就是文化、價值觀、自信心、自尊。這些東西是遠端防禦的機制。如果你的遠端防禦機制,也就是這個面對死亡的盾牌出現了裂縫,會怎麼樣?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個話題。就是你沒有建立好一個穩固的盾牌,你的自尊水平不夠高,你的社會文化認同感不高,你對於你所相信的事也不夠相信,這個盾牌上是有裂縫的,這時候會怎麼樣?

有一個人總是說自己跟李小龍是朋友,這是一個西方人。他說我的朋友是李小龍,然後我過兩天就要去見肯尼迪,我要改變美國社會。瘋了,這人真的是瘋了。後來被送到醫院去,直到最後他在醫院裡面自殺,死掉了,他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就是他的盾牌碎了,他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沒有建立起來一個完善的盾牌,所以他會自己試圖構建。

當他自己試圖構建一個盾牌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就會把自己想象的特別強大。我很棒,我很厲害,我能解決這些問題,我是救世主,這是比較嚴重極端的例子。

其次就會發現如果這個盾牌出現了裂縫,他會出現精神分裂,出現強迫與恐懼,出現PTSD,也就是應激障礙、出現抑鬱以及自殺、上癮等等。這些都是由於你的那個遠端防禦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盾牌碎裂了以後,他試圖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所帶來的結果。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剛剛我們說精神分裂那個你理解了。他希望透過自己來拯救世界,來解決這個問題。恐懼這件事,比如說有的人怕蜘蛛,怕蜘蛛這件事怎麼就成為恐懼症呢?如果你看到一個蜘蛛,這不叫恐懼症。恐懼症是有的人因為怕蜘蛛,連公園都不敢去,連草地都不敢去,這叫恐懼症。

我們講焦慮症那本書的時候,你記得嗎?說有一個人總是覺得她老公今天出門腳趾頭會掉,會被東西切掉,所以就特別焦慮,這都是心理的疾病。這些心理的疾病是為什麼能夠出現的呢?這是轉移對死亡的注意力。因為他沒法面對死亡,他不知道死亡來了會怎麼辦,所以他乾脆怕蜘蛛好了,怕蜘蛛還好過怕死亡,他有一個可以轉移注意力的地方。這就是當一個人沒有建立起來遠端防禦機制以後,他所做的業餘的方法。

我們要去檢查一下我們的那個盾牌上面有沒有裂縫?我們盾牌上有沒有那些沒法給我們帶來保護的東西?真正的盾牌,自尊以及跟社會的連線。就是當你有這一套支援你的社會價值體系的時候,比如說像我能夠想到孔子講的,朝聞道,夕死可也。我覺得面臨生死這件事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我只要每天不斷的追求道就好了。我能夠想到莊子說的生者寄也,死者歸也,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這些都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價值文化給我的東西,能夠讓我去抵禦對於死亡的恐懼。

所以包括佛教也是一樣,就是有很多信佛的人在面對生死的時候,他會更加的看得開,更加能夠理解。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的過程當中,自尊也沒有建立起來,社會價值感也沒有建立起來,他的心理就會出現焦慮、抑鬱、恐懼、應激障礙等等這些狀況。

治療的方法是什麼?作者在這裡簡單的給出了兩個方向,這兩個方向我覺得大家都可以參考一下。一個就是我們要學會幫助病人重拾他們原來的人生意義和價值觀體系,改變病人現有的信念和信仰,使之變得更有效、更長久,幫助病人重新樹立一套新的意義和價值觀體系。我們現在的心理醫生經常給人吃藥,覺得吃藥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為什麼吃藥會很流行?因為只有醫藥公司才會贊助你們做大量的實驗。

所以這些醫生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所看到的醫學報告都是研究藥的藥力的,所以吃藥這一派就越來越強大。但實際上像弗洛伊德、阿德勒,像這本書的這幾位作者,都會建議大家要從價值觀的角度出發,才能夠真的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說要幫助他構建一套新的價值體系。

第二個就是你要幫助這個病患消除生存孤獨感。這是存在主義治療方法的第二個目標。要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尊嚴,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賦予他社會角色。當他能夠感受到自己多樣化的社會角色的時候,他才能夠把自尊的盾牌建立起來。

一個是對於社會的信念,一個是對於自己的信念。這兩個東西能夠給你保駕護航,讓你不至於被死亡的壓力擊潰。好多人說我不是死亡的壓力,我是沒錢的壓力,沒錢的壓力就是死亡的壓力。你別忘了,有錢似乎能夠更安全。所以這些最深層次的根本的動力是來自於死亡對我們的威脅,只是我們不願意直視它。

我們都希望這些事不要在我們腦海中經常出現,提到這個詞我就討厭。所以我們會整天去轉換自己的注意力,假裝沒有這個事發生。但實際上這兩件事是一定要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以及自己的自尊的建立,我覺得這就是這本書的核心。

最後,我們念一段書裡的原文來結束今天這本書。在書的最後作者寫到: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我們不是永生不死的。這雖然很令人恐懼,但這同時也可以讓我們的一生變得莊嚴,給我們生存下去的勇氣。讓我們對別人充滿憐憫,也讓我們對人類的未來表示關心。為了戰勝死亡的恐懼,我們必須追求永久的意義。

為了尋求永久的意義,我們可以把人生的意義和社會價值觀結合在一起,還有社會交際、精神內涵和信仰,個人成就與自然合一,體驗超越生死的感覺等。這些手段都可以幫助我們抵抗死亡的焦慮和恐懼。

我們還要採納一種正確的文化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必須既可以給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明確道路,又可以容忍不確定性和不同信仰的存在。

所以在你去甄別這個價值觀的時候,你要考慮它對你到底是控制還是幫助?邪教和真正的有幫助的宗教的區別就在於邪教是在控制你的精神,用麻醉你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是真正偉大的宗教是能夠給你帶來啟迪,帶來智慧,讓你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這個世界的。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心通了,關係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