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找論文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一篇論文標題《我為何單身》,就格外的羨慕!索性就分享出來了!下面正文開始↓
在中國,只有少數單身人群主動選擇 獨居,更多的單身人士處於“被迫單 身”的狀態
“不將就”的單身生活“有工作和足夠的錢,即使不結婚,也可 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也有能力自己養老。” 在王雲看來,伴侶只是她世界裡錦上添花的角 色,而不是必需品。
經濟社會的進步讓掌握了財富的男女不再 指望婚姻成為自己生活及養老的保障,更多的 年輕人決定遵從自己內心的意願,在伴侶選擇 上更加感性.這也是大城市裡中高收入女性單 身的主要原因。
“我不接受有人影響我的情緒,不希望在 我很忙很累的時候,還要去應付另一個人的喜 怒哀樂。”王雲的言論在老一輩人那裡經常受 到批評,認為這樣的年輕人“只想著自己,過 於自私”。對此,王雲的看法是,如果和她一 起步入婚姻的那位男性不能給她想要的生活, 她還要為了婚姻妥協,影響自己原有的生活和 工作,這樣的婚姻意義在哪裡? “在這個過程 中,很可能變得相看兩相厭,甚至可能以離婚 收場。那麼婚姻就成了一次時間、心力、物質 成本的極大浪費。”
已經30歲的王雲,不是主動選擇了單身 狀態,她和身邊許多同齡人的想法一樣——在 不改變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試圖 找到與自己天然契合的那個人,在這種思維模 式的慣性下,他們進一步細化了對另一半的要 求。例如,“身高在一米八以下的一律不考 慮” “必須是會打籃球的男生” “不能接受吸 煙的人” “只找北方人” “不接受單親家庭” 等等,在男性與她們接觸之初.就進入了 “掃 雷遊戲”狀態,一旦踩到“雷點”,遊戲便結 束了。 相對於這種明確的要求,更難解決單身 問題的是那些對於物件條件本身就十分模糊的 人。
當被問到有過兒次相親經歷時,宋樂說: “沒有100也有80了吧。”宋樂是北京某重點大學畢業的研究生,畢業後順利進入國企,成為 一位優秀的工程師。據她說,剛進入公司時, 先後被七名同事追求,但她都拒絕了,“沒有 感覺!”這也是宋樂數次相親均不成功的原因。
不管是一條條羅列條件,還是始終只講 “感覺”,“不將就”都是這些單身人群堅守 的底線。
與過去不同,在超高離婚率的當下,單身 人群對於婚姻的信心逐漸被消磨。適齡結婚生 育在仍舊單身的人看來已經不再是順理成章的 事。到了年紀的男女在面對結婚問題的時候表 現出了較明顯的遲疑。
不將就”的另一個原因是比起老一輩人,新一代年輕人否認了父母一輩關於 “結婚能得到幸福”的觀念。
人們在相親會上檢視徵婚資訊
劉斌,35歲,畢業於北京大學,現 在是一名資訊科技公司的經理。劉斌一 直是一個有著明確事業規劃的人,對於 未來的伴侶也有明確的要求。“要有共 同語言,要品味相當,要獨立,當然, 還要漂亮。”他說,“遇到了合適的 人,很快會在一起吧。”
劉斌並不認同母親的觀點,認為這 種觀點已經與當下年輕一代的婚戀觀發 生了背離。在劉斌看來,老一輩人在婚 戀上過於循規蹈矩,而在張揚個性、主 張自我的當下,對婚姻的審視與考量變 得嚴苛許多。“我的焦慮可能是因為工 作壓力,並不能斷言是因為沒有進入婚姻。
武漢市北湖區舉辦單身青年聯誼活動
調查顯示,比起婚姻.90後甚至00 後幸福感更多來自於穩定的收入、父母 的身體健康、良好職業前景以及充實的 業餘生活等。
因此,在婚姻問題上,“應該結婚 了”已經是過去式,而“我要找到理想 的人”開始大行其道。
經濟壓力下的單身男性如果對於女性來說,感性在婚戀選 擇中佔據主要位置,那麼對於男性,特 別是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打拼的男性來 說,來自住房、育兒、養老等經濟方面的壓力則是他們順利進入婚姻的阻礙。
2019年國金證券釋出的《單身經濟專題分析報告》顯示,北 上廣深已經成為單身人群的聚集地,29.7%和26.4%的單身青年散 落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從收入水平看,大部分一線城市單身青 年月度可支配收入為8000-15000元;由於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單 身青年短期內沒有購房的經濟基礎,在一線與新一線城市的單身 青年,多為選擇租房。
高房價增加了單身男青年找到合適的伴侶的難度。
“在未來的兩三年內,我可能還是繼續租 房,你接受嗎? ”張嶽向坐在他對面的相親對 象問道。
薛嶽出生在陝西省一個小城市的普通工人 家庭.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理工大學資訊工程 專業。因為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中 國聯通集團,目前已經是部門主管。稅後30萬 元的年薪已經高於北京市的平均工資水平,但 是他仍舊買不起一套小房子。“我有一個談了 五年的女朋友,要結婚了,因為房子的問題, 她跟我分手了。”從那之後,每次接觸異性, 薛嶽都會先將自己的經濟情況告知對方,“很 多女生開始約會時會把’人品最重要’掛在嘴邊,但是最後還是會選擇經濟條件更好的人結婚。”但 對於薛嶽來說,他未來的伴侶必須接受他暫時買不起房 的現狀,_起努力,讓兩個人的生活慢慢變好。
長相帥氣的薛嶽不乏追求者,“我只接受跟我門當 戶對的人,家庭環境太好的女孩,我都拒絕了。”薛嶽 說,如果女孩家裡已經在北京或者其他大城市有一處以 上的房產,他擔心兩個人的關係走不長久。
在薛嶽看來,大城市裡男女關係有長期和短期之 分,他將非門當戶對及雙方對未來規劃不一致的關係稱 為短期關係,“除了經濟地位懸殊帶來的不穩定因素, 大城市人口流動性大,因工作調動而更換城市也會給雙 方的關係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雙方對於未來的 長期規劃是否一致很重要。”在兩方面因素下,32歲的薛嶽至今仍舊單身。
“陌生人社會”下的社交在男性單身人群中,有一部分是感覺 負擔家庭開支經濟壓力巨大,不想因為婚 姻降低原有的生活水準而選擇短期或是長 期的單身生活。還有一部分男性,將大部 分精力放在職場打拼上。
“我工作太忙了,經常出差,接觸的 圈子有限,所以一直單著。”從事金融行 業的何建說。何建大學畢業後從老家重慶 到北京打拼。在過去的5年裡.何建一直都 是“空中飛人”。“有時候一天換三個城 市,早上在酒店醒來,我都不知道自己到 底在什麼地方。”何建說,一個月可能只 有一到兩天會在家休息,這一到兩天的時 間裡,他甚至不願意再出門與朋友聚會。
之前有過女朋友,但是一個月也 就見一次面,吃個飯看看電影,很多時 候.剛見面,就接到工作電話不得不回公 司處理工作,經常放對方鴿子。哪怕是人 不走,也是電話不斷。”何建說,時間久 了,女孩子沒有一個可以忍受的,都提出 了分手。
很多女孩不理解我這種工作性質, 她們需要對方更多的陪伴。”因為工作繁 忙,何建既沒有太多的時間戀愛,也沒有 時間去社交接觸新的人。“在北京,我認 識的人大多是公司的同事或者業務夥伴, 朋友不多。”
和很多北漂一樣,城市化程序的加 快,讓“何建”們離開從小生活的地方, 進入一線城市打拼,從“熟人社會”走向 “陌生人社會”。
“每天就是公司和家,兩點一線,沒 有什麼機會認識新的朋友。”去年剛從英國回來的劉家旭說。此前,在朋友的勸說下,劉家旭下載了一款交友軟體,沒多久,她就發現軟體上 面有各種推銷和詐騙。“感覺不太可信,我看過很 多網上交友騙錢的新聞,於是很快解除安裝了那個軟 件。”面對家人的催婚,劉家旭試著參加了幾個社 團組織的相親會,體驗之後,劉家旭發現,一線城 市的男女比例問題很大,“相親會上,女生人數總 是比男生多,很多女生條件都很好,但是男生條件 就不那麼令人滿意了。”這種條件上的差異讓透過 相親會解決單身問題的兒率變得很小。此外.劉家 旭也並不擅長與異性溝通和相處。工作之餘,劉家旭除了和女性朋友逛街吃飯,就是宅在家裡上網。 網路的發展使年輕人喪失了一部分社交能力。特 別是性格較為內向的人.往往能夠在網路上滔滔 不絕,但是現實中卻不知道該如何與陌生人開展對話。
幾番思考之後,劉家旭想到了根據自己愛好, 利用週末、節假日參加集體組織的運動或者活動。 “有共同的愛好,就有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在相處 的過程中.可以有一起做的事情,這比參加相親會 效率高一些。”
對於並不想長期單身的人來說,也許重新審視 自己的需求,清晰定位自己在未來婚姻中的角色, 拓寬自己的交往圈是不錯的選擇,而提供這些服務 的交流平臺和活動組織也將在單身社會中迎來新的 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