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村裡的人都說“這娃以後肯定有出息,能掙大錢”,但是,去過外地讀書的小林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差距。

那些城市裡的孩子,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自信,敢說敢做,和人打交道不怯場不自卑。再看小林自己,在學校期間,不是呆在宿舍就是去圖書館,反正大學四年和異性說的話都少得可憐,穿的是廉價,吃的也從來是食堂,手機是充話費送的,小林覺得自己是自卑的,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標籤

貼標籤

但是,如果真的覺得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那就太沒意思了!

在校期間的小林,最幸運的是養成了一個習慣--讀書(他不是天生喜歡讀書,至少在家裡因為不看書捱了父親不少的罵),由於長期受到家裡的高壓教育政策,小林在讀大學之前就患上了應激性抑鬱症。

這種病在平時不會顯露出來,但是在壓力或者困惑之下,或者二者同時作用,會讓人陷入抑鬱之境,各種負面情緒如潮水般湧上心頭,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幹什麼事都沒有勁,對外界的事情喪失興趣,自卑,懷疑。。。。為此,小林一度有想過結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但是,一想到自己還沒有報答家裡人的恩情,有這種想法極為不應該。

於是,小林產生了他就不如自救的念頭,而讀書是成本最低,長期收益最高的方法,小林首先想到的便是先對抗自己的心理病症,小林側重於心理學的知識,廣泛閱讀,尋找著能夠解救自己、解答內心疑惑的良藥。

不過,如果事情有這麼順利的話,那就不會是人生了!

沒完沒了

時間往往是不等人的,大學四年彈指就過去了,馬上來到了畢業進入社會的時期,而且還是必選項。

家裡不是富裕家庭,一切都必須靠自己。

畢業以後的小林,來到了一家工程公司,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的閒雜活,由於沒有什麼技能,而且又不善於和別人打交道,往往一兩句話就把氣氛搞僵了,所以,工作了一年的小林也沒有什麼朋友,大學裡看書的習慣,早已被丟到了一邊。

更糟糕的還在後面,23歲的年紀開始接受生活一根根稻草的壓迫,彷彿要看看他到底什麼時候被壓垮一樣。

深夜,父親打來電話,電話裡說老家比自己小一歲的表弟打算結婚了,質問他到底在幹嘛,女朋友都沒有一個,供他讀書竟然比不過一個初中畢業的。小林一聽這話,一下子就爆發了,當場就和父親大吵了起來,最後兩人誰要不服輸,甚至說到了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但是要讓小林拿出一百萬作為贍養費

說起來,小林的病就是在每次和父親通電話之後爆發的,在平時沒有刺激時,看起來就像正常人一樣,在家庭關係與血緣關係的影響作用之下,那種無法被理解和期望被認可的感覺相互刺激下,如果得到滿足還好,但是事實是,在那種環境下永遠不可能得到小林想要的東西。

只能拼命!

他必須明白,他只能靠自己,就算是以後自己組建家庭,也是自己張羅自己出嫁!!!

那天晚上之後,他和家裡進入了暫時的冷戰期,父子兩人誰也不服輸,誰也沒主動給對方打電話,可能你們會疑惑母親去了哪裡,因為小林十歲時,父母就離異了,小林由父親撫養。

小林撿起了之前被扔到一邊的讀書習慣,重新學習。由於工作的任務很清閒,正好給了小林大把學習的時間,他給自己定下了學習計劃,每天下班回家後也必須要學習的時間安排。

就這樣,一年後,小林通過了工程師和建造師的考核,得到了公司的領導層的關注,把他調離了那個清閒的職位,在新的崗位,小林也是一刻不停的學習,他很清楚,只有自己有能力,才有說話的資格。

在一次的出差當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小林加入到了一個讀書俱樂部,在那裡小林終於收穫了自己的愛情,就像小說電影裡的一樣。

說完,忍不住的哈哈大笑,我就這樣看著他,良久,他的眼眶溼潤了,沒錯,小林哭了。

他說:“她救贖了我,我本來都已經放棄了,是她的出現,讓我選擇相信,我也可以是幸運的,我決定用我的一生去愛。”。。。

我掏出本子記下:“本來是已經放棄了的人生,原來也可以得到救贖,或者可以說是救贖一直在等我們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你35歲了嗎?你是否正在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