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地方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話,比如我聽過的三觀最正的一句話是什麼什麼,類似這樣的文章,我建議直接划走,這些人可能連三觀是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只是拿某個人群喜歡的一類話,讓某個人群舒服從而來圈粉。比如說女孩子要把自己打扮的精緻一點,活的精彩一點。男人要娶一個會過日子的等等。就像當年說星座說屬相的那群人,什麼獅子座樂觀,白羊座易相處等,總是可以圈到一波粉。
人性就是這樣的,人們愛聽自己想聽到的,並且會把一部分愛轉給說這些話的人。三觀最正到底是什麼?比如我喜歡一個女孩子而不得,我以為她是嫌我又窮又醜,後來發現窮醜雖然是原因,但卻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三觀不合?。那麼到底什麼是三觀,我喜歡出門,旅遊,而對方卻喜歡宅在家看書,這是三觀不合嗎?不是的,這是愛好不同。我喜歡與人交流溝通,對方卻覺得交朋友沒有什麼意思,凡是也不願意跟人解釋,這是三觀不合嗎?也不是,這是性格不同。三觀的觀是觀點觀念看法的意思,你覺得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世界觀)?你覺得你的人生應該怎麼過(人生觀)?你覺得什麼是有價值的事情和東西(價值觀)?你的價值取向是什麼?這才是三觀。比如有人覺得自己是世界上一個渺小的螻蟻,而有人覺得我命由我不由天。有人覺得人生短短急個球,有人覺得人生得意須盡歡。有人工作只是為了賺錢,而有人工作是為了給社會做貢獻。有的人入世奮鬥,勵志要當人上人,強勢的像一匹狼,而有的人出世信命,悲觀抑鬱,每天無病呻吟,悲春傷秋。所以嚴格來說三觀沒有不正,只有不同,如果非要嚴格劃分,那隻能說符合主流的真善美,積極向上的這些三觀就為正,其他的就是不正。
那麼三觀為何不同呢?三國時期,曹操有很多兒子,也有很多養子,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秦朗和何晏,何晏這個人長的非常的帥氣,容貌俊美。曹丕就很嫉妒他,經常打壓他,但是這個人又很清高,矯情,每天高談闊論。在曹丕稱帝之後,給其他養子官做唯獨沒有給他,或者給了他一些小官,他還看不上不去了。他每天就在自己的家裡研究古人的經典,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最後沒想到的是居然真讓他創立了一個玄學,就是研究古人典籍,虛頭巴腦的去討論萬物有無的問題的一種哲學。而秦朗完全不同,這個人不矯情,不思考不愛說話,只幹事,曹丕讓他去北方去當太守,他就去了,曹叡時期讓他帶兵抵抗諸葛亮,他也就去了,打仗還打的有模有樣,還被諸葛亮點名誇獎了他會打仗。他倆的三觀不同,是因為從小的家境,人生軌跡的不同而導致的。
除了個人有不同的三觀之外,三國時期的各方勢力也有普遍的三觀,比如劉備的原班人馬,關羽張飛簡雍孫乾等,這些人相對北方大家族來說只是地位比較低下的人,一生顛沛流離,所以他們光腳不怕穿鞋的,他們崇尚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這波人非常的猛。而劉備佔領益州以後的益州集團呢?他們這波人想的是你們這些外地人,過來佔領我們還要統治我們,我幹嘛對你們那麼忠心,我只要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他們在意的是自己的土地,自己能不能當官,自己有沒有錢花。所以他們並不願意給蜀國多出力,也不是很配合劉氏集團的統治。孫權一方的統治階級是淮泗士族,在北方戰亂的時候,他們從北方徐州一帶遷到淮河安徽這一帶,在這裡也沒呆多久,這地方又是疫情又是戰亂的,他們就繼續往南遷移到了當時人煙稀少的江南,所以稱他們為淮泗流亡士族。這些人本來是讀書的有本事的有家產的,但多年的流亡到了異地之後如履薄冰,朝不保夕,所以這群人的觀念裡有一種消極求存,投降的意味在裡面。赤壁之戰時,他們跟孫權說還是投降吧,合肥之戰時,他們又跟孫權說投降吧,夷陵之戰時他們還是跟孫權說投降吧。曹丕統治集團的北方士族呢?這批人是很豪橫的,他們覺得我是正統是文化人是知識分子,你們啥也不是,你孫權就是個小芝麻官的兒子,你劉備呢就是個窮鬼,家徒四壁,賣草鞋的。所以你們都是反賊,這群人的觀念就是我們治理國家把自己的事做好,我們讓自己富起來,我們有更多的糧食人口,總有一天會把他們秒殺的。
最後總結一下,三觀的不同是由於環境經歷,人生軌跡的不同而不同,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鼓勵你跟經常打罵你是不一樣的,在學校裡經常讓人欺負跟你是個榜樣也是不一樣的,工作順利,感情順利還是工作不順感情不順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是醜男的話,你肯定悲觀抑鬱消極避世的情緒會多一點,如果你是美女,你的人生可能就是開掛的模式,幹什麼都順,所以才有更多的底氣去積極進取。
真正牛的人是已經入世並且已經取得了傑出的成績,像王陽明這種人,他看透才是真的看透。而當前很多人是在現實的世界裡混不下去了,才假裝很清高(比如我),悲觀自卑的看待問題,這沒有什麼對錯,說不定什麼時候也創出個什麼玄學!總之,作為一個人,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是有社會屬性的,積極進取總是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