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會認識一些三四十歲的單身女性,她們要麼沒結過婚,要麼離異,當有人問她們為什麼不重新找一個時,她們幾乎都有一個標準的回答: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真正的愛情嗎?
如果別人再補一句:碰到合適的條件好的就嫁掉吧!這時她們又會有一個幾乎標準的回答:到哪去碰條件好的,你給我介紹一個呀?再說條件好的不一定看得上我,後悔年輕的時候傻,嫁給一個窮人。
我也碰到過這樣的問題。當有人問我是否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真正的愛情時,我每次都回答有,然後告訴她們:十八歲有十八歲的愛情,三十歲有三十歲的愛情,五十歲有五十歲的愛情。
接下來我會解釋:十八歲的愛情是風花雪月,精神層面的東西多一點,畢竟年少初識愁滋味;三十歲的愛情物質多一點,畢竟鍋碗瓢盆是要錢的;五十歲的愛情責任擔當多一點,畢竟知天命後陪伴多一點。
實際上,關於愛情,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有一個定義:愛情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男女雙方基於共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愛慕,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一種高尚的情感。
從這個定義不難看出,愛情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曾經在抖音上看到一句關於愛情的感悟:女人年輕的時候嫁給了愛情;中年的時候嫁給了金錢;再後來嫁給了人品擔當責任。
這句話實際和我之前對愛情的解釋差不多,反映了女人對愛情的認知順序是:精神——物質——精神和物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