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大人說過這麼一句話:“都老大不小的人了,還跟個孩子一樣。”而我們都會在心裡嘀咕一句:“誰還不是個寶寶呢。”
在傳統父母輩的眼裡,20幾歲就已經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人”了。所有的言行舉止,都要符合一個所謂“大人”的形象,告別曾經的瘋丫頭、熊孩子;思想上要上升到一個“大人”該有的基礎高度,要知人情,懂世故。而我們,經常潛意識裡覺得自己還只是個孩子,還沒長大。
在我所處環境裡,父母那一代文化水平都很低,甚至小學畢業的都不多,大多數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那個年代,他們從小就幹農活,十幾歲就得幫家裡賺錢養家餬口。大多數人20來歲開始結婚生子,超過25歲已經是晚婚的年齡。他們對於家庭、責任、擔當等的體會和理解更早,也更深刻。
現在年輕一代的我們,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但也都從小不愁吃穿。20歲的花樣年華,大部分人還在學校讀書;25歲正是職場的奮鬥階段;30歲未婚已不是特殊個例,也有不婚族或丁克。
這大概是兩個時代背景和文化教育等不同,所產生的思想觀念的差異吧。上一代人,肩上早已扛起責任。可能他們還都沒想明白為什麼要那樣做,也沒有時間讓他們想明白,擔子就擺在眼前,卻不得不去扛;然後邊前行邊成長,慢慢懂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真諦。
相比之下,新時代的我們,是幸福的。從小沒吃過什麼苦,也體會不到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滋味。面對生活,關於未來,可以想清楚了再出發,而不是稀裡糊塗的被趕鴨子上架;很多事,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哪怕不結婚,也不會被當成怪物般看待,時代賦予了我們更大的包容性。這一切看似歲月靜好,因為總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