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最早接觸海歸,還是四十年前,海歸是稀有物種的年代。

每到發工資的日子,母親就會牽了我的小手,到一個老舊城的大院子。那裡住著一位她的同事,翁老師,已經退休,在那個沒有銀行卡和手機轉賬的年代,母親負責給她送工資。

印象裡的翁老師不大愛說話,也不怎麼拿小孩子逗趣。可我總盼著去她家,因為每次去我都有驚喜。

翁老師的愛人戴眼鏡,是金絲邊框的那種。出門戴鴨舌帽,領帶打得一絲不苟。七十年代末,時興四個兜的中山裝,有文化的再插兩支鋼筆。可翁老師的老頭子卻永遠是西裝,很另類。一次我看到他自己拿烙鐵熨燙西服,烙鐵下墊的溼毛巾呲呲作響。

用現在的話說,這是個講究人。

母親管翁老師的愛人叫老那,那姓不是漢族,是滿族人。老那說自己有皇族血統,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代。老那尊重婦女兒童,說話很有修養。有時會說出一大段我聽不懂的話,母親就告訴我,老那曾留學日本,是正經的工科出身。在日本生活過三十多年。他和翁老師是再婚家庭。

那個年代,女人再婚受人指點,不過,我倒覺得翁老師能有這樣一個丈夫,想必是幸福得偷樂。

童年的玩具好少。老那家的玩具卻真多。

比如基本款的俄羅斯套娃,一個套一個,越來越小,好像裡面永遠都取不完。還有木製的不倒翁,怎麼撥弄也不倒。我玩的時候,老那可沒讓我閒著,他問我,為什麼不倒?你知道原因嗎?光玩不行,得搞清原理才可以。寓教於樂這套,老那蠻熟。

一個上了發條的麵包師,用誇張的黃色大腳,蹣跚走來。手裡的托盤上,放著烤得金黃酥軟的麵包,然後做一個“請”的姿勢,把托盤遞到我面前。動作一氣呵成,生動流暢,那時我上一年級了,跟同桌講這個玩具,她聽得目瞪口呆。

一天,街上碰見老那,老那讓我母親帶我去他家看動畫片。

我走進西邊屋子的時候,徹底驚呆了。那完全是一個模擬的小型電影裝置,佔了整整一面牆壁。那麼多零件,齒輪,膠片,包括燈光,投影,全部老那親手製作。最早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我是在老那家裡看的。一張張膠片放過去,故事情節非常完整。要說美中不足,就是缺了配音。

不愧是海歸,自制的小電影播放裝置。現在想起來還很震撼。

老那還有後續,下次再聊。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我們需要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