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90後是一個神奇的族群。

起初,他們是老一輩人口中“垮掉的一代”。

後來他們成了整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什麼脫髮、出家、低慾望、持續努力、間接崩潰等都和他們粘連在一起。

這不,最近“第一批90後已經離婚了”又成了新的熱門話題。

最年輕的90後已經21歲了,最年長的也不過三十而已。

可他們卻開始成為離婚群體的主力軍。

有人說,第一批90後正在經歷婚姻裡的“七年之癢”,離婚率升高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可是,真的是“七年之癢”的問題嗎?

婚姻不同於愛情,可以憑藉一腔熱血愛得死去活來。

婚姻中更多的是現實,是生活,是柴米油鹽,雞零狗碎,甚至一地雞毛。

在我們的身邊,那些離婚的朋友們離婚的原因五花八門,但實際歸結起來,也不過是三個原因七個字:

沒錢、事多、合不來。

而這些原因,也並不是“離婚冷靜期”實行之後就可以拯救的。

現在的婚姻文化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配偶是完美的。

即使此時此刻不夠完美,也期待有一天她(他)能擁有和自己一樣的三觀,並且成長步伐能夠一致。

男孩希望老婆可以顧家,收拾打理好家裡的一切,不僅能洗衣服做家務,還能照顧好孩子家人。

女孩希望自己能夠被關愛、被體諒,並且能夠有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和自由。

可是婚姻生活裡佔據主體的卻是生活的瑣碎,而非浪漫的驚喜甜蜜。

更重要的是,那些瑣碎能輕易磨光一個人身上的光彩。

為了維持婚姻生活,不管男方女方都要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談戀愛的時候,我們可以有情飲水飽。但在婚姻裡,一點一滴都需要物質的支撐。

但90後這一代,既沒有遇到70、80後那樣改革創新、只要努力,抓住時機就能暴富的時代,人們對於婚姻和自我生活質量的要求卻越來越高。

暴漲的房價、昂貴的醫療、教育成本的拔高……

每一樣都成了可能壓垮一個家庭的稻草。

我們常說成家立業,可是當真正經歷了之後,很多人才會理解“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意義,才會懂得“先立業後成家”的好。

不是說沒有錢就不配擁有好的婚姻,而是好的經濟基礎,能夠讓一段婚姻走得更順暢,更長久。

畢竟,在一段婚姻裡,有很多矛盾和問題的產生,都源於“金錢”。

老一輩經常說,機器出了問題,就拿去修理,婚姻也是一樣。

但婚姻文化發展到今天,90後已經更注重生活質量和個人發展了。

婚姻裡的兩個人,本是因為愛而彼此關照,成為戰友,一起對抗生命裡的虛無和孤獨的。

可如若三觀不一致,兩個人的生活比一個人生活更累更苦,放棄往往會成為人們的第一抉擇。

疫情期間有一對石家莊的26歲確診夫妻的日程表上了熱搜,引起無數人的熱議和共鳴。

在確診前的20天裡,妻子獨自一人帶著孩子在菜場、母嬰店、包子店、家之間來回穿梭。

孩子生病也好,需要生活物品也罷,都是女人帶著孩子一人操辦。

而在這20天裡,男人作為丈夫和父親,他的活動區域只有網咖和家。

在這段婚姻裡,女人活成了“喪偶式婚姻”,男人多了一個為他生兒育女,照顧他的人。

這樣的婚姻,成了男人的避風港,女人的風雨亭。

最後的結果又如何能好呢?

有人提過這樣一個問題:

“你是想一個人灑脫自在,獨自美麗,還是想體驗兩個人的甜蜜幸福呢?”

《流金歲月》裡的蔣南孫小姨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靠婚姻也能獲得幸福。”

但如果,婚姻是兩個人的甜蜜幸福,又有誰不願意體驗並且擁有呢?

那些步入婚姻殿堂,最後又離婚各奔東西的戀人,十有九成都是奔著幸福去的。

思想愈發成熟和注重自我獨立的90後,一個人也可以擁有理想的生活,但也同樣渴望兩個人的幸福。

可如若原本嚮往的幸福甜蜜變成了“即使互相遷就也解不開的荊棘遍佈的痛苦生活”,而夫妻雙方又都有能力“離開對方也能獨自芬芳,過得更好的時候”,分開便成了最穩妥的結果。

生活本已經足夠辛苦,每個人都在用力地活著。

《流金歲月》裡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

生活給我蜜糖,我就安享蜜糖。

生活給我考驗,我就披甲上陣。

我可以是不諳世事的公主,也能是獨當一面的英雄。”

不是90後對婚姻太過兒戲,也不是他們從不把家庭當一回事。

只是相比於那些“將就的人生”和“表面的幸福”,他們更執著於擁有“真正的幸福”。

今日話題:同為90後的你怎麼看?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55歲老漢娶20歲智障妻:這場不對等的婚姻裡,貧窮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