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特別戳心的一句話:

人這一生有兩次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時候,一次是肉體的消失,還有一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了”。

我原本這句話的含義是指以為人與人之間的生離死別總會帶上悲傷,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撫平,漸漸地人們從悲傷中走出,遺忘逝者。

但最近我才發現,這句話更深層地反映了時代下老人與子女的關係,和時間撫平悲傷不同,在“肉體消失”後的短暫時間內被至親遺忘,顯得殘酷而心酸。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

雲南昆明的一位老人,在逝世之後,他的子女迅速將其房子賣掉,拿著錢不見人影。

而老人生前的遺物,卻被子女拋棄在賣掉的房子裡,等到新住戶入住後,被當成垃圾打包丟進垃圾桶。

這些“垃圾”中,包括老人的舊照片、舊磁帶、舊證件,以及生前視為珍寶的結婚照,可以說這是老人存在於世上的最後痕跡,但卻如此輕易被拋棄。

老人生前的鄰居看不下去,翻遍垃圾桶,把老人的遺物拿出來,小心擦拭後妥善保管。

“自己將這件事發出來,只是因為心痛,覺得彷彿樓上那個老人“又死了一次”,而這一次,他徹底消失了。”

在鄰居拍攝的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老人生前的各種證件被丟棄在黑色的垃圾袋中。

下面是老人的結婚照,幾十年前的風格,照片已經發黃,但擦拭得很新。

旁邊是一盤黑色的磁帶,孤單地躺在那裡,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樣子,不知裡面是否有老人愛聽的歌。

這幾樣東西,是老人生前最珍貴的物件,如今卻被當成廢品,丟棄在垃圾堆中。

落葉尚且有歸根,而老人生前的記憶卻無處安放。

老人們常說:“人死如燈滅”,可阿柒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住著偌大的房子,卻容不下長輩那不足三尺的遺照。

人走茶涼,當逝者再度消逝,徹底蕩然無存時,這一幕怎顯得如此悲涼?

如今,我國經濟的發展一度走在世界的前沿,科技的不斷創新讓人們享受到無法描述的歡樂,以至於我們陷入一種錯覺,每個人都能從電子產品中找到無窮的歡樂。可事實真的如此麼?

據人口調查報告資料統計:截止至2019年,我國空巢老人數量達到1.6億,預計2020年將突破2億,空巢老人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高達60%,其中達到疾病程度、需要治療的佔到10%至20%。換言之,有將近2億的老人獨自居住,子女在外無法陪伴在身邊。對於這些老人而言,長期無人陪伴導致他們感到孤獨、焦慮,以至於出現心理問題。

不得不承認,科技時代的發展,正在讓老人們陷入“與世隔絕”的情況。

年輕人們所崇尚的電子娛樂產品,並不能給老人們帶來過多的歡樂,他們的焦慮源於內心對親情的渴望。就像我們第一次獨自出遠門所感到的無助,老人們也在經歷類似的感受。

上文那位被丟棄遺物的老人,或許是老人與子女關係最糟糕的一個縮影,但不可否認的是,子女與年邁長輩之間的關係,正在隨著時間和距離的擴大,逐漸變得陌生。

陸雲峰在《眼界TRLK》中回憶道:

有一位老人患了新冠後,被送進醫院治療,等到病癒回家後才發現,自己早已被子女所拋棄。

貴州一位97歲的老人,被子女拋棄在山上,每隔十來天送一點米,老人在雞窩中艱難生活。

如果說以上的事例屬於極少數發生,那麼你或許在生活中看到過這樣心酸的場景:

·逢年過節,村子裡獨自居住的老奶奶坐在門口,一動不動地盼著遠方,希望看到子女們的身影,哪怕子女已經好幾年沒來看望老人。

·養老院裡,年邁且神志不清的老爺爺不停地詢問護工,子女們什麼時候來看自己

·冰冷的公寓裡,老人逝世後十幾天,傳出的臭味驚擾到鄰居,這才被人發現,子女們到來後匆匆料理,一鬨而散。

原來,科技時代發展中,被淘汰的不僅有舊時代的事物,還有老人。如果親情是一場生存挑戰遊戲,那麼毫無疑問,第一批被淘汰的就是老人們,人到老時,唯一能掛念的就是身在遠方的子女,但這卻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

在我們不斷吹捧科技給人們帶來何種好處的同時,孤獨的老人們和疏遠的親情,何嘗不是一種時代悲涼的底色。

或許有人會說,子女也有自己的家庭,需要承擔生活的壓力,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陪伴在老人身邊。話雖如此,但“盡一份孝心”和冰冷無情始終是兩回事。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有人打著“父母養我是天經地義,我養父母負擔太重”的藉口,好幾年不回家,把父母當成外人,不管不問。尤其是在自己成家立業之後,更是如此,在他們看來,兒女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但這些人忘了,父母何嘗不是如此。

而另一部分,哪怕珍惜父母,但看著自己為數不多的假期和渴望外出遊玩的心理,也不怎麼願意回家。年邁的父母,他們的嘮叨以及跟不上時代的思想,年輕人總會有一種觸之即發的不耐煩。

看著莫名發怒的子女,這些經歷時代浮沉的老人,他們年輕時曾是家裡的頂樑柱,曾為子女遮風擋雨,是孩子內心依靠的大山,如今卻顯得手足無措,慌亂的想著自己做錯了什麼,委屈得像個孩子。

我們迎著新時代降生於這個世界,卻忘了在新時代的下方,是舊時代的老人們在支撐著,隔開老人與子女的不是工作,是新舊時代不同思想和見識的矛盾。

用逃避去減少和父母的衝突,用少見面去隔開父母的嘮叨,我們一直以為自己聰明無比,卻忘了父母自始至終奢求的只不過是希望子女更好而已。

朋友阿賓之前說過一個故事:

阿賓毫不思索地回答:“肯定是被人遮蔽了。”

過了一會,父親再次發來語音,輕輕地說著自己知道了,語氣中卻有著藏不住的難過,這時候阿賓才想起來自己把父母遮蔽的事情,那一刻他的眼睛一酸,有著說不出的難過。

我們總以為科技的發展能給老人帶來數不盡的歡樂和高興,卻沒想到他們的世界,除了我們之外,皆是尋常的孤獨。

原來,比肉體消失更讓人悲傷的,是被這個世界所遺忘,徹底消失。

“空巢老人”和老人與子女關係冷漠的問題,不止一次被人們所提起,可網際網路上發聲的始終大多數是年輕人,老人們無從得知。但如今看來,這個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

科技時代進步是好事,但老人與子女之間的親情更是重中之重。

緩解老人孤獨,賦予距離溫暖,除了社會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子女。

·常回家看看

為人子女,始終要明白一件事,不管父母如何嘮叨,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能包容下外界的大風大浪,怎麼就不能包容父母那點“小毛病”。

逢年過節,沒事的時候就回家看看,在父母想念我們的時候,在他們朝思暮想,盼望我們身影的時候,挪一挪工作,調整一下放假計劃,回家陪伴他們,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好的。

我們感慨歲月易逝,青春不再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父母已經步入老年,他們的日子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多,能多陪他們一天是一天。

·善用手機

許多人拿著手機,在空閒的時候除了玩遊戲就是刷影片,其實趁著這個時間,我們不妨給父母打個影片電話,和他們聊聊天。

年輕人忙於工作和生活可以理解,如果實在無法抽空回家,那不妨善用手機,拉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

不管科技如何發達,多少事物被代替,家人之間的親情始終是無法取代的,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人類的需求和情感萬般複雜,在推崇科技發展的時候,又懼怕社會陷入冰冷無情之中,只要我們心中始終存在著溫暖,保留那份最原始的親情,又何須懼怕冰冷的科技。

生於科技發達的時代是一種幸事,只希望我們在往前奔跑的同時,能緊緊擁抱住那些被舊時代束縛住的老人們,不被拋棄,更不會被徹底忘記。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半世恩,一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