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翻完了《當下的力量》。這類書,我一直是十分排斥的,用思維來讀此類書,讀不懂不說,真的覺得毫無意義。

不過,前幾天,與一位朋友交流以後,讓我徹底改觀,並再次閱讀了這本書。她說,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傲慢與偏見》。那本書其實講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你有偏見,你就不會接受我,如果我有傲慢,我就不會愛上你。她認為這是人性。

很犀利。原來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帶著“有色眼鏡”在看這個世界,不自覺,甚至無意識的。很多人或許不知道,自己在內心特別痛恨的一些東西,只是因為自己得不到,因愛生恨而已。

在讀這本書之前,她還給我一個建議,最好用“心”讀,而非用“腦”。

翻了目錄,感覺最精彩的兩章還是關於“臨在狀態”、“臣服”的內容。臨在,這是一種A與B在一起的實在性與深度性的概念。臣服,這個有點抽象,從字面意義來講,從思維層面,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把自己置身於“臣服”。其實,在這裡,需要我們臣服的是事實以及我們自己,而非外在。

一竿子捅到底。放下抗拒,即臣服。不是指的是外在,而是人的內在,思維、精神層面的。這有點禪的味道,放下,放下,徹底地放下,就是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角色,有很多面具,其實很難放下。

生為人,活在世間,我們總是有太多太多各種各樣的束縛。對於過去、未來,總是有著無限的焦慮或者期待,不是大喜就是大悲。

這本書認為,人應該活在“當下”,即刻。與過去、未來,隔絕的狀態,類似於一種心流,聚焦在此時。

我們知道,在丁元英看來,“恰到好處”地活在一個點,其實是很難的,幾乎做不到。所以,他很喜歡說的是:隨心、隨力、隨緣。

按照這本書來說,其實可以做到。就是不糾結,不拒絕,大開大合。要做到這點,臣服於事實很重要。如何臣服於事實,需要的是你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悲不喜,不評判,不抱怨,不情緒化,只是專心地著力於解決問題就好,這其實就是一種臨在的狀態。

如何判定自己是否處於臨在狀態。你如果自己沒有懷疑,沒有問題,其實就是臨在狀態。內心會特別的平靜、隨和。

用文字來準確形容描述出來,感覺其實挺難的,文字還是一種思維層面的東西。

這本書來講,本體、意識、生命,其實都是同一種東西,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當局者迷,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我們沒有意識的覺醒,沒有生命的覺醒,我們自身是不會做出新選擇。還是會沉浸在原來那個膠著的世界,那畢竟是個體世界觀的一部分,所以提升認知,思維思考,的確也很重要。

臣服於事實,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其實就是丁元英所說的強勢文化的一部分,即是要去無限接近並把握規律、人性,然後才能夠讓成功的機率大大提升,這個畢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我們內心要臣服於此。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能將平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人,才是生活的真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