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這個平淡卻又滿是奇妙的世界裡,總能看到一些雖然自相矛盾,卻又實實在在的狀況,就比如,一些朋友明明很愛錢,也很努力的在賺錢,按常理說他們雖然不至於立刻就大富大貴,可也至少不會口袋空空,但現實中就存在“很愛錢,很努力賺錢,但不僅月光,甚至還負債”的人。

他們真的愛錢嗎?他們的錢又都花到哪兒去了?

雖然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錢花哪兒去了、不知道為啥自己那麼努力賺錢,卻還是口袋空空。但既然沒有借給他人,那就肯定是消費了、既然每個月確實有收穫,那就肯定存在一些原因讓錢最終沒有留住。

這時候可能有些朋友心裡就在想,“那肯定是虛榮心強愛攀比,所以錢都用來逞強買面子了”、“物慾比較重,看到什麼都想買,這肯定最後手裡什麼都留不下”。

我也認為這些可能性是存在的,而同時呢,對這些可能性的認同,其實就等於是在說“他們其實並不愛錢”。

基本上每位朋友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表、裡兩面,並且也都知道“重要的是裡,而不是表”,以及“我們往往看到的就只是表”。

這兩句話其實在這裡也非常的適用,就比如,一位虛榮心很強的朋友,明面兒上也可能正十分努力的賺錢,但促使他賺錢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喜歡錢,而是喜歡虛榮心被滿足後帶來的精神愉悅。所以,表就是看起來喜歡錢的“努力賺錢”,裡則是“渴望滿足內在的虛榮心”。

在自我沒有成長起來,對自己欠缺約束和主導能力的時候,是慾望和本能在努力協助我們適應和生存。

就像那位因為內在缺乏安全感,所以對物質比較依賴,物慾比較重的朋友,如果他欠缺了金錢和物質上的滿足,就會陷入極度的焦慮與不安中。

人有慾望和人會被慾望驅使,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但如果由“會被驅使”轉變為“一直被驅使”,那就有問題了。

上面提到的“努力賺錢,但口袋總是空空”、“用錢購買虛榮心的滿足”與“用物質填補內心的不安”,其實都屬於“一直被驅使”。

慾望雖然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動力,但終究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口袋。而在我們逐漸長大後,也需要學習“如何與慾望平起平坐”的方法,不然,最終我們所有的收穫都會被慾望吞噬。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可以怎麼做”。

〇嘗試減少對慾望的滿足

長城不是一天就建立起來的,慾望對我們的影響,也不是在人生的一開始就特別大。而既然影響是因為一些因素逐漸擴大的,那我們自然可以透過一些調整來降低慾望對我們的影響。

雖然可以強化慾望對我們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但也可以簡單地劃分為“怎麼看”與“怎麼做”。

就比如,當我認為“錢就能給我安全感”、“我就應該努力賺錢,給自己買安全感”的時候,就會因為“我覺得這是對的、是應該做的”,而持續的往這個方向努力;

又如,當我賺到一些錢之後,就立馬把錢用於消費,藉以滿足自己內心的慾望,這樣週而復始地“自我滿足”,會持續增加慾望對我們的影響力。

那麼由此,“減少對慾望的滿足”就不僅包括了行為上的節制和調控,還包括了“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當下的問題”。

〇在生活中養成自我調節的習慣

這一點在表面上看確實與“慾望”和“慾望的滿足”沒有多少關係,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人在小時候確實是指望著慾望和本能活著的,所以當我們想要有所改變的時候,它倆多半已經影響我們很久了。

去改變一個穩定且長久存在的習慣,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比如,我已經習慣用買東西來填補自身安全感的匱乏,這突然不去買了,或者買得少了,內心的焦慮就會陡然增加。這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個人狀態,也會讓我們不自覺的產生類似“還是別瞎折騰了”的想法。

所以,在這個時候養成自我調節的習慣,其實是為了衝減改善帶來的負面影響。那麼,可以做的事情,就包含了冥想、運動、寫日記、培養新的愛好等諸多方向。

〇挖掘背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自出生後就在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中生存,並且也大都會接受一定的教育,但不代表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會學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或者產生一些暫時解決不了的隱疾。

就像上面提到的“滿足虛榮心”和“缺乏安全感”。

我們需要去挖掘慾望和滿足慾望背後,我們內心的缺失究竟是什麼、是因為什麼而產生缺失,然後在足夠了解的基礎上去進行自我調整。

當我們把“極度自卑”、“自己不能給自己安全感”這些坑填了之後,基於問題誕生的“迫切想要去滿足慾望與收穫慾望滿足的衝動”也就會隨之減少。

〇強化支援體系

支援體系包含了上面提到的放鬆習慣,但也包含了更多的東西。

如果把身體比喻成一臺機器的話,它就需要有相應的能源(動力)才能運轉起來。雖然經過休息,我們可以恢復一些動力,但這樣的自然恢復,往往經不起“自我完善”過程中的高強度消耗。

所以,在保障睡眠、與持續消耗我們的人和事保持合適距離、兼顧日常生活秩序的基礎上,我們也需要去嘗試進行諸如“看到生活中更多積極方面”、“抓住生活中細碎的收穫”、“弱化期待與要求”、“增加對自己的接納”、“情緒管理”等多方向的嘗試,來讓自己能夠獲得更多支援、自己給自己更多支援。

〇戒斷“相關內容”

當某種習慣在我們人生中已經存在很長時間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中就會存在很多與之相關的痕跡。

就比如,我們在努力滿足自己虛榮心的過程中,會不斷與一些售賣高奢產品的人保持聯絡、會購置大量產品,甚至很多東西最終閒置、會加入有相關愛好的小團體。

這些因素在我們進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散發出吸引力,誘惑我們重新回到曾經的生活狀態。

那在這個時候,是保持合適的距離,還是斷掉聯絡、是處理掉多餘的東西,還是統統送人,就需要根據“我們有多容易受其影響”來決定。

〇增加意志行為

當我們被慾望驅使的時候,我們只是活在“我以為自己在控制自己”的假象裡。

而為了更好地改善這種狀況呢,在減少對慾望滿足的基礎上,也需要增加意志行為。所謂的意志行為呢,就是“經過思考後我們的選擇和努力”。比如,200多斤的我,在面對是跟朋友一起去吃好吃的,還是去健身時,經過對實際狀況的分析選擇了去健身。

當然了,每一種行為都可以是意志行為,所以,側重點不在於“做了什麼”與“怎麼做”,而在於“真的是由我自己決定的,而不是由慾望或他人替我決定的”。

慾望在我們的人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讓這些價值和意義逐漸趨向於負面的原因,並不在於慾望本身,而在於該進行成長的時候,我們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所以,如果你現在正準備嘗試走出慾望對自己的束縛、嘗試把自己的人生抓在自己手裡,那請一定要相信,這是可以做到的,不過也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母親生病懇求小叔歸還陪嫁房,拿出3萬就當買房錢,怒趕小叔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