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很多充滿了焦慮,緊張和不安的客戶,他們心思細膩敏感,情緒波動很大,心事重重,壓力大的時候,經常吃不好,睡不著,整個人都被情緒所淹沒,無法自拔。
除了常規的諮詢內容幫助他們瞭解情緒從哪裡來,理性分析問題的根源以及如何解決當下的困境以外,我還會給他們推薦一種特別好的自我訓練的工具,也就是正念。
那到底什麼是正念呢?
正念起源於佛教,是一種透過禪修,靜觀,冥想,瑜伽等形式修煉身心幫助自我破除執迷,獲得智慧與解脫的修行方式。
同時,正念也是一種被科學驗證過的,有實證資料支援的心理健康促進方式。
正念可以幫助我們降低壓力,改善睡眠,緩解慢性疼痛,提高工作效率,增進心理健康。
正念訓練已經廣泛運用在很多的領域,比如,牛津大學,基於正念的認知療法治療抑鬱症,也可以整合到失眠的心理治療;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曾經每天兩個小時在辦公室練習正念。
練習正念不僅可以放鬆,產生創造力,對自我更多的認識和接納,也能讓人對生命有更多的覺知,讓人覺察到生命中很多被忽視的東西。
正念是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不做評判地關注當下。
讓我們的頭腦對周遭的事物保持注意力,對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有清晰地覺察。
從動機心理學的角度,什麼樣的人最需要正念練習呢?
一般來說,主要是同時具備了高認可和高安寧的朋友。
什麼是高認可呢?顧名思義,就是渴望被認可的需求比較高。
高認可的人,對自我要求比較高,希望避免犯錯,渴望被認可,鼓勵,讚賞,所以他們通常會比較容易自我質疑,表現出來的特質就是不自信,悲觀,狀態多變。
那什麼又是高安寧呢?
主要指的是對安全感的需求比較高,高安寧的人比較膽小,容易擔心,顧慮,焦慮,表現出來的憂心忡忡,小心翼翼。
所以,高認可結合高安寧的人抗壓性比較弱,並且容易患精神疾病,建議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學會自我調節,而保持正念就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正念,我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位僧人得道了。
小和尚問他:“師父,你得道之前在做什麼?”
師父說: “吃飯、掃地、砍柴。”
小和尚又問:“那得道之後呢?”
師父說:“吃飯、掃地、砍柴。”
小和尚說:“兩者差別在哪裡?”
師父說: “以前我是吃飯的時候想著砍柴,砍柴的時候想著掃地,掃地的時候想著吃飯。現在就是吃飯的時候吃飯,砍柴的時候砍柴,掃地的時候掃地”
這種心無旁騖地專心的注意力專注的狀態就是正念。
而正念的核心強調的就是不評判的接納,“活在當下”。
再來,我們可以用吃飯為例子理解正念:
保持正念的吃,感受吃的過程,留意吃的感受,身體的反應,情緒的反應,會注意是不是在專心地吃飯,一旦發現自己走神了,就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帶回到吃的過程。
若沒有保持正念,表面上我們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但也許我們同時在思考很多件無關的事情,比如刷抖音,看微博,和朋友聊天,甚至同時在做這四件事。
所以,大家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中嘗試去練習正念,去覺知,去專注,去接納。
最後,我想給大家分享一首薩提亞的小詩: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被認可 ,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我不再防衛 ,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我不再攻擊,
我知道當我不再傷害自己,便沒有人可以傷害我 。
我放下武器,敞開心,當我的心,柔軟起來 ,
便在愛和慈悲裡 ,與你明亮而溫暖地相遇 。
原來,讓內心強大,我只需要,看到自己,
接納我還不能做的,欣賞我已經做到的。
並且相信,走過這個歷程 ,終究可以活出自己,綻放自己。
親愛的朋友們,療愈的藥方並不在別人的手裡,而在我們自己手上。
希望透過正念練習,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安放自己,讓我們以更輕鬆的姿態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