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01

靜水剛剛簽完租房協議,來到這裡打算要第二次搬家了,一上午忙得馬不停蹄,這不,剛踏入家門,開始這一天的忙碌。

我坐在電腦前,開啟樹洞,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封封求助信,有人因為錢困惑,有人因為愛傷心,其中的共性是迷茫又焦慮,不少姐妹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抑鬱了,問我該怎麼辦?

講真,靜水也曾是那個焦慮的中年女人,每個月的房租,孩子的補課費,房貸、保費……想想都頭大,時不時還有粉絲和我開玩笑說,張先生那麼好,你們兩地婚姻,一定小心點哈。

每到此時,這些年我經歷的一個人一支團隊的征戰殺伐,一路迷茫一路成長,作為一個重度焦慮症患者,我想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談談中年女人的焦慮話題。

現實裡有太多太多心有不甘的中年女性,一邊感慨懷才不遇,一邊含冤忍辱負重,一邊嚮往美好婚姻,一邊忍受背叛折磨,焦慮到停不下來,自我折磨得無法正常的吃飯睡覺。

問世間焦慮為何物?它是一種複雜的綜合性、負性的情緒,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過分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

如果說抑鬱的本質是對過去的悔恨,那焦慮的本質就是對未來的恐懼,對現實的對抗。世界對焦慮者而言像一個深淵,TA們彼此凝視,彼此較量。

02

在靜水接到的諮詢案例裡,9成來訪者的年齡集中在35-49歲,大部分人的諮詢目標是挽回修復婚姻。

在做婚姻挽回修復時,我吃驚地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姐妹,是刷的信用卡還有某唄之類的透支產品。女人在婚姻裡有多消耗就有多痛苦。

這部分少錢缺愛的姐妹,在我看來有一部分是相當優秀,但她們卻活在親手挖掘的泥坑裡打轉。

一邊自我懷疑,自我否認,一邊渴望男人對她關注,同時又對自己和這個世界都充滿了不信任,進一步探索,她們更多的是害怕自己搞砸了自己的人生。

我帶著她們做探索的過程中,很多人遲遲無法進入學習的狀態,所以,解決不了她們的心情就無法解決事情,有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在帶著她們做情緒梳理。

她們一遍一遍問我,靜水老師,憑什麼受傷的是我呢?受害者思維讓她們卑微又憤怒,委屈又不甘,在“憑什麼為什麼”中消耗了大半諮詢費,相當費勁,你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去點撥她們。

每每這時,我就告訴她們,當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就先把身邊的事做好;不知道自己會遇到誰,就先學會善待身邊的人;不知道現在做的有沒有意義,至少先確定自己不是什麼都沒做。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產生的焦慮,療愈和修復的第一步,一定是先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再言其它。

03

如果你當下出現了我上述所言的焦慮困惑,靜水給到你一套自我探索的方法,或許能為你省去不少諮詢費。

1.找到自我焦慮的源頭,然後嘗試著去和內心的小孩和解。

我曾是一名重度焦慮症患者,對金錢莫名的焦慮並天然敏感,我會給自己留足後路,不在我的安全線範圍內,我就焦慮恐慌。

後來,我接到了一個類似案例,在帶領這個學員進行深度探索時,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原來,我所有的不安,都源於童年時期的經歷。

記憶裡,我爸每天都在拼命掙錢,他10歲喪母,作為家裡長子,13歲就挑起了家裡的大梁,在沒有能力承擔這一切時,愣生生被生活逼成了小大人,他對金錢的匱乏是恐慌的。

在長期的家庭生活裡,他的言談舉止在影響著我,他不願意我們花一分多餘的錢。

比如,穿裙子的季節,小夥伴們都有自己的花裙子,我也想要,他就說讓媽媽給你做,做的質量又好又實惠,但我心裡厭惡極了,因為做的著實沒有買的好看啊。

原來這種投射我到現在才弄明白,這種金錢觀我不自覺地甚至傳遞給了我的女兒,想想都覺得可怕。

當我透過不斷學習,我終於明白了月入2000時焦慮是因為養不了家,月入20000時焦慮是因為心裡有病。

當找到那個源頭後,我再一次和父親的對話中,我告訴他,這麼多年我過得很辛苦,因為這個金錢焦慮,父親給到了我對應的解釋,我發現,慢慢的我好起來了。

2.覺察和接納自己的當下,提醒自己意願與能力的差距是可以慢慢縮短的。

焦慮是對未來的恐懼,對自己當下的意願與能力不匹配的一種無助和失落感,當一個人的身心不在一起時,會出現認知失調。

比如,我想孩子這次考試一定進班級前三,但當下孩子的程度暫時達不到;我想自己多賺點錢,但當下自己儲備的能力和機會還都不夠,你要知道這些未來都會實現,但是事實就是現在沒有。

你只有接納了這個現實,才能安心活在當下。才能充分體驗到當下的快樂和幸福,才能更好地實現未來。

04

3.理解並接納自己的一切。

我曾有個鐵粉,因為跳槽後,錯失了公司400萬分紅,這一度成了她的心病,把她折磨得死去活來。

三年的時間,她無法放過她自己,也無法原諒老公,因為此事,把自己折磨成重度抑鬱症患者,曾無數次想過一走了之。

作為朋友和一名心理學愛好者,這麼多年,我在自我療愈的道路上,也經常和大家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以及學習心理學的收穫。

我也不斷分享給這個鐵粉妹子,她和我一起加入了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療愈的道路,三年了,她慢慢的走出來了,後來,她告訴我,因為我建議她接納自己,和自己的關係理順,這個思路極大的幫助了她。

每個人活著都很不容易,如果因為一件事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模式,要懂得自救。

我們對自己的不接納,還和童年時的心理營養有關係,比如父母對我們的否定、情感表達的欠缺,都讓我們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不接納。

我們會總是在潛意識裡懷疑自己、挑剔自己、自我攻擊。

這是會導致我們對自我不接納眾多情況中的一個。造成的結果都讓我們感覺是: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

所以這個世界會讓我們覺得深深的恐懼,一有點挫折,我們就會退縮。總是處在焦慮之中,很少體會平靜和放鬆是什麼感覺。

4.跟自己和命運握手言和。

路易斯海在《生命的重建》這本書中,有套配套練習,叫鏡子練習,也叫找回自我練習。

這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讓自己的變得更好,而是找到自己為什麼不好的原因。那是骨子裡自我不夠認同,認為自己不夠好。

如果只是本著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向,只顧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無疑於戴著鐐銬和枷鎖奔跑。

就像往一個有漏洞的池子里加水,你並未積蓄出能量,更多的是疲於奔命,力不從心,怎麼努力都沒有用。

就像我找到了金錢焦慮的根源一樣,我的枷鎖去掉了,感覺到生命前所未有的輕鬆。

我們需要的是“迴歸”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變成”更好的自己。

和自己握手言和,是成年人的必修課。

05

5.停止毫無可比性的比較。

不能不說這本不是一個焦慮的時代,但卻是一個販賣焦慮的時代,我們從一出生到現在,就活在比較中。

上學時拼成績,踏入社會後又開始拼比收入地位甚至孩子老公,都可以拿來比。但你會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你好,你永遠都不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人。

很多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比如應該怎麼溝通,應該怎麼擇偶,應該怎麼找工作,但沒有人告訴我們,你問問自己能做什麼,喜歡做什麼,所以,前提歪了,怎麼比較,就不存在輸贏。

可是我們永遠都實現不了“更好”,就像我們永遠無法活在明天。我們在追求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不管你活在什麼樣的階層,有什麼樣的成就,只要你在比較,都一樣會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一樣都會為自己尚未實現的未來焦慮。

從現在開始,請停下這個沒有止境的死迴圈。“比較”是人類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陷阱。

3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她說的都對卻讓人感覺她蠻橫無理,只因她指出錯誤的方式太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