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過得好不好,與別人什麼關係?別人過得了再好,踩著你了嗎?把自己的不幸福怪罪於別人,這樣的人恐怕難得幸福。很多人的不幸,是拿別人的優勢,比自己的不足。要知道自己的價值,別在較低的層次,輸給自己。
很多人的不幸,是拿別人的優勢,比自己的不足曾經在某一個知名文摘刊物上看到一篇名家隨筆,說人的幸福感來自於周邊的環境,比如親戚、鄰居、同事等。
乍一看他的文章,好像很有道理,比如鄰居有錢自己沒錢、同事升職自己被炒、親戚發達自己落魄等,這就是典型的“人比人氣死人”。
但是稍動腦子,你過得好不好,與別人什麼關係?別人過得了再好,踩著你了嗎?把自己的不幸福怪罪於別人,這樣的人恐怕難得幸福。
因為人只要在社會中存在,就必然會有比較,就必然有優勢和不足,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不可能一無是處。
不必要拿“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種同類不同參考物件的方式來自我安慰,人的多面性就決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
但是很多人的不幸,是拿別人的優勢和自己的不足比較,想擁有別人所擁有的,而不去讓自己的優勢發揮出效果,獲得自己的成功。
要知道自己的價值,別在較低的層次,輸給自己我們從小都在各種比較中成長,比如比成績,分數決定了一切,這彷彿是大多數人無法擺脫的局面。
曾遇到一個畫家,他中學時就喜歡畫畫,但是數學一塌糊塗,他的數學老師鼓勵他,讓他努一點力,能達到上大學的最低標準就行,結果他真的行了。
但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看見學校的藝術生、體育生,才發現我的初中同學中很多人比他們強,但是卻止步於初中了。
因為我們那個落後的山區,只知道考上高中只有分數一條路,而分數恰好是我們那個地方的短板,沒有家長知道子女可以在特長上發展。
近幾年在世界女足賽場上,有兩個青少年隊員,來自我們這山區,比賽成績非常出色,想想如果她們和人拼語數外會怎樣。
成功或者幸福是需要和人比較,但應知道自己的特長和價值,需求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但是大多數人在社交和尊重層次就輸給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