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生是一篇文章,我想愛情便是文章中那行雋永的小詩,哪怕篇幅不大,卻依然奪目。
說起愛情,每一個人閉上眼睛,都可以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理想的愛情拓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文學史因為愛情而燦爛。
不論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失落,還是“才上眉頭,又上心頭”的牽掛,抑或“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這些關於愛情的詩句,都讓文字變得蕩氣迴腸。
但若說起質量,西方概念深刻,但對於傳承儒文化的中國來說,卻略顯生硬和生疏。
一組固有特性被滿足要求的程度,是什麼東西?對於ISO對於質量的描述讓絕大多數人 一頭霧水。
即使是從學校出來以後,一直從事質量方面的工作的我,哪怕已經從事質量工作10多年,我對質量的理解更多的依然停留在“術”的層面,換句話說,是停留在知其然的工具運用層面。
最近公司推行零缺陷,前兩天更是聘請了兩位資深質量大師來公司授課,工作這麼多年,各種培訓也參加了不少,但收穫一般,所以雖然做為課程的主辦單位和主要負責人,我卻並未抱有太多的期望。
但恰恰是這兩天的課程,兩位老師的點撥讓我對於質量的理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略有從從“術”上升為“道”的趨勢,當然目前的我僅僅只是剛剛看到了道的一角天空。其實做質量就是做人,做質量就是做態度,產品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人品。
做質量,先有態度,再談技術。先談質再談量。但習慣了“和光同塵”的我們最習慣的是將問題進行轉化。我們總是喜歡將身邊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以不了了之的方式來處理。
而這些恰恰都是做質量的忌諱,因為在我們習慣性地去容忍小錯誤的時候已經導致了我們態度的放鬆,生產現場的問題就在從小變大,所以到現在為止中國的產品在世界上仍然是低品質的代名詞。
透過這兩天的學習,我最大的後悔是我和克勞斯比的零缺陷接觸的質量太晚,真正明白質量管理的內涵更晚,否則今天的我可能面對的是另一翻人生,包括我的愛情。
克勞士比說,質量是符合需求,誰的需求,客戶的需求,而有幾個人在愛情產生的時候分析了自己心儀的人的喜好?分析了自己的喜好呢?
簡單的來說,質量就是給的與要的對等,甚至是超出要的。
當年的我沒根本就沒有分析她需要什麼,我固執地以為,我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最真的心都袒露在她的面前,而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些是不是她想要的,所以那段初戀以眼淚了斷。
“零缺陷”告訴我,量變引發質變,只有系統性的預防才能產生質量,換句話說只有預防才能得到愛情,在戀愛之前分析她的需要,在戀愛當中緊張她的變化,但我但當年的我在電話變少的時候,在電話聽到語氣變得淡然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任何原因分析自然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結果便是量變引起質變,最終從朋友的口中知道了她和他的訊息。
想想我的人生,不期然間已然走完了三分之一,年輕人的風花雪月已不再屬於我的人生,在這本該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夜,僅以此文祭奠青春歲月裡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同時寄望未來的人生,系統分析,提前預防,打造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