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本文為樊登課程《可複製溝通力文字版》

大家都覺得溝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才跑來上這個可複製的溝通力這個課。那麼我想了解的第一個問題在這,就是“你來參加這次課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相信每個人內心當中都會有一個覺得自己最難溝通的點,就是我想要解決的那個問題到底是什麼事?是我跟我孩子的溝通?我跟我愛人的溝通?還是我跟我的下屬的溝通?跟我的領導的溝通?跟供貨商的溝通?或者是跟這個自己的家裡的老人溝通?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一件事兒是寫下來,“我這次來參加這個課程的目的是想要解決,我和誰誰誰之間關於什麼事溝通的問題”。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看,說所有的這個溝通的共性到底是什麼?無論我們是做哪種溝通,咱們不可能分門別類的來講。原來我們設計這門課程的時候,想說做成跟孩子的溝通做一門課,跟父母的溝通做一門課。實際上是浪費,因為都一樣,所有的溝通要找到共性的問題來解決才是有效的。

所以我們說所有的溝通的共性在這,叫做尊重與合作。就是我們所有的溝通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尊重和合作的這個方向。那接下來我們就首先來剖析尊重與合作這兩個東西它的本質是什麼?

我門深入下去來了解,咱們先來看合作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在工作當中覺得合作特別難?就是我特別希望對方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事,但是他就是不做,對吧?為什麼特別難?原因是什麼?你們可以猜一下。

想的東西不一樣。

那你為什麼不按照他的想法做呢?

總覺得自己是對的。OK很好。很好,這就是反應。

還有什麼?為什麼合作這麼難?

會產生矛盾。產生矛盾、產生衝突以後怎麼辦?

就是說這隻要是有衝突,那這個錢是你掙,還是我掙呢?那最後就一定會產生大量的矛盾,對吧?我們馬上就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說合作是我們一起做,而不是你按照我說的做。對吧?就是如果我們認為合作,就是你按照我說的做,那你就會發現有大量的矛盾難以解決。但事實上合作的核心並不是必須得讓對方按照你說的做,而是我們大家一起把它做好。我們可以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說不定是一個跟我們兩者想的東西都不一樣的結果。所以一定要記住這句話,不是你按照我說的做,而是我們一起做。

那對我們來講,其實更大的問題在哪呢?是因為一旦對方出現了不按照你說的做的這種形式的話,你就會生氣。這才這才是重點。

那接下來我就要問大家一個更深入的問題,為什麼對方不合作我們就生氣?

“覺得不尊重。”還有呢?

“沒面子。”面子那麼重要,還有什麼?

“覺得對方沒有契約精神。”他沒跟你達成契約,我不願意跟你達成這個契約。

“會覺得自己做錯了。”

各位要知道內心深處的東西,真正深處的東西是恐懼。就是當對方不按照我們所說的想法去實現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產生恐懼。這個恐懼來自哪呢?我最近特別喜歡講榮格的話,卡爾榮格,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榮格說了一句話,對各個方面都有影響。他說,“當你的潛意識沒有能夠進入你的意識的時候,它就是你的命運。”

你們知道潛意識在哪嗎?人在大腦裡邊基本的結構,我們先了解清楚。上面有一部分叫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用來學習的,是我們學東西時候用的那個地方,然後大腦皮層的裡邊包裹著一個深深的東西,叫做基底核。然後在前面這個地方的大腦前庭,大腦前庭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地方,也就是我們的這個邏輯、語言、豐富的感情。大腦皮層裡邊也有感情,狗、馬、牛、羊都會哭,那是真的,他們會有感情。

當我們一個小孩子學習繫鞋帶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的大腦皮層是亮的。為什麼?他在學習,他大腦皮層在使勁,在不斷的學,所以他的皮層是亮的。但是當你們在繫鞋帶的時候,你的大腦皮層不會亮,為什麼?因為你根本不動腦子,你根本不動腦子,隨手就係的,甚至你連繫鞋帶這個動作都忘了,你都不記得自己系過鞋帶。如果現在要求你把繫鞋帶的過程1234寫出來,你可能寫不出來。但你一上手,就係好了,這個時候,起作用的叫基底核。就是當你把一個東西已經完全習慣,完全學會,完全熟透了的時候,它會進入到基底核當中。進入到基底核的好處是什麼?節省能量。就比如說,如果你現在每次開車都像剛剛拿到駕照一樣,你這輩子都過不去,太累了,每天開車都是巨大的壓力,對嗎?但是你現在開車根本不用動那個大腦皮層,你就可以很輕鬆地開過來,因為它已經進入到了基底核當中。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有些什麼東西會給我們帶來這種深深的恐懼呢?就是當週圍的情況出現失控,周圍人的說法、想法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泛起一種恐懼,然後要求我們必須得發作,什麼東西?這個深深的恐懼,藏在很早很早以前,你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會說,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愛你了。所以這個恐懼是對於不愛的恐懼。你說對於不愛的恐懼就有這麼恐懼嗎?你知道不愛意味著什麼?在一個原始的生命身上,不愛意味著什麼?不愛意味著死亡。如果周圍的人不愛我了,你不要我了,父母不管我了,我會死,這是最要命的一件事。所以它會引起我們對於死亡的恐懼。這就要我們說要倒回根上,我們必須得深入到根上去了解我們內心當中的反應,你才會知道,為什麼你對於別人跟你之間的合作那麼的看重。

那接下來我們就看,有的人會這麼強烈的反應,有的人不會。有嗎?比如我,我經常面臨失控的問題,我老婆從來都不聽我的,我們公司的人也從來都不聽我的。我們公司昨天我發現那個廣告播在了高鐵上,我也不知道,我就問“誰播的?”然後其他人說“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公司完全處在失控的這種狀態,大家都各自幹活,誰都不知道誰在幹什麼。這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內心當中沒有產生深深的恐懼?習慣了,我也習慣這件事。

這裡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是富足心態和匱乏心態。匱乏心態的特點是什麼?匱乏心態的特點就是認為沒得選,沒辦法。這事只有這麼多資源,不是給他就是給我,那怎麼辦,對嗎?但是富足心態的人會怎麼想呢?

比如說“沒關係,還有下次。”有嗎?

“這次我吃點虧,下次我佔點便宜不就回來了。”

還有可能說,“沒關係,這個一生還長。”對吧?

“沒關係,我換得了感情。”對吧?

“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東西來分。”

你看到嗎?他有特別多的不同的選擇。但是如果是匱乏心態的人,他就總是覺得不夠,總是覺得要糟糕,總是覺得要生氣。

那我問你,一個人為什麼會出現富足心態?為什麼會出現匱乏心態?這個是從哪來的?從什麼地方來的?原始社會的時候就來了。原始社會就來的話,那我們大家應該都差不多,對吧?

我們過去有一句話講,叫做“窮養兒,富養女”,是吧?為什麼“窮養兒富養女”,這話對嗎? 那是不是窮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匱乏心態?有錢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富足心態?不是。

你們有沒有見過有的人家裡很有錢,但他的心太急匱乏?有嗎?就是上輩子也就是上一代很有錢,富二代!富二代竟然嫉妒!富二代竟然痛苦,然後別的女孩不喜歡他,欺負人家,破壞人家家裡邊。有這樣的案件,對嗎?就是很奇怪,這是很典型的匱乏心態,到了極致的這種心態,這孩子從小到大什麼都沒有缺過。他為什麼會有極度的匱乏心態?沒被認可。

我在準備這個課的時候,我覺得這個部分是我覺得最大的一個亮點,你們過去可能沒有聽我講過這個。因為我也是剛搞明白,富足心態和匱乏心態的本質區別在於叫做對選擇的認識。

什麼叫做對選擇的認識?富足心態的本質是認為我們有什麼?我們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我們有更多的可能性,這個是富足心態的本質。而一個匱乏心態的本質是說沒得選。

那麼大家現在可以回顧一下,我們從小到大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或者我們自己是孩子的時候,我們的父母跟我們溝通的過程當中,我們有沒有被慢慢的引導到了一個匱乏心態的路徑上?還是說在富足心態的路徑上?

我舉個例子,我特別喜歡的一本書島田洋七,寫的叫做《佐賀的超級阿媽》。你們看過這本書嗎?特別好笑,島田洋七是什麼人?是一個戰爭不算戰爭孤兒了,算是戰爭時期長大的一個孩子,廣島原子彈扔下去了以後,他們家在廣島,廣島被炸,然後他被媽媽送到了這個佐賀,跟他的外婆住在一起。阿媽就是外婆的意思。然後這個外婆是一個沒有文化,但是活得特別愉快,特別幸福,特別豁達的一個人。島田洋七就跟著他從小一塊長大。

你知道這個外婆每天怎麼生活,她放一根木棍,放一根長長的木棍,攔在面前那條河上面,一條河,把一條木棍往那一搭攔在那,然後上游漂的各種垃圾他都收回來,有時候還能撿到一頭豬,這樣整個收回來。然後全家經常那個垃圾,然後賣錢、吃飯。他外婆每天走在路上,腰裡邊繫著一根鐵絲,鐵絲後邊綴著這麼大一塊磁鐵。你想多好笑,這老太太每天走在路上,背後拉著一個磁鐵在路上走,然後走一天回家,把那個磁鐵拿下來,上面就很多鐵釘拿去賣錢。就是這麼一個艱苦的環境之下,長大了這麼一個孩子。

他有一次考試,那時候日本都是五分制,考試考回來都是一分兩分,考了這麼很低的成績,拿回來說:“外婆,我考了,我只考了一分兩分。”

外婆說:“很了不起。”

然後這孩子說:“怎麼可能,只考了一分兩分,怎麼了不起?”

外婆說:“人生比的就是綜合力。

他說:“什麼叫人生比的是綜合力?”

外婆說:“加在一起有五分就夠了。” 就所有的課加在一起有五分就夠了。

所以島田洋七後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沒有好好上學,因為他真的成績很差,然後到了長大以後跑到東京去打工,打工的時候發現這個打工也不好做,他就跑去說相聲,他就在日本學著說相聲,你猜他跟誰搭檔?他跟北野武搭檔。

北野武就是那個日本老演黑社會,《花火》那個電影,臉上都沒有表情的那個那個人。北野武實際上相當於日本的郭德綱。就他本身是說相聲的,但他演起電影來演的特別狠,演那種冷血殺手特別酷的一個人,北野武是大導演,大逃殺什麼的都是他(拍攝的),所以北野武后來當然很紅了,但島田洋七就相當於謙,跟北野武一塊搭檔,成為日本最有名的相聲演員,發財了。(島田洋七)後來做脫口秀,然後等他晚年竟然成了一個作家,寫了《佐賀的超級阿媽系列》,每一本書全球銷量過千萬。

你想想看,人生比的不就是綜合力嗎?到最後這麼一個所有課的成績加在一塊只有五分的一個孩子,竟然成為了一個暢銷書作家,而我們那些拼命的削尖了腦袋,非得上北大清華不可,說考不上就完蛋的那些人,到最後真的完蛋了。為什麼呢?一個有的選,一個沒得選。

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認知,是我們對於選擇的認識。什麼叫做對於選擇的認識?你們在人生當中有沒有出現過,覺得自己是沒得選的時候?這事兒我真的沒辦法,我只能這樣。你不要逼我發飆。有嗎?有這種時候,對嗎?

我給你們舉一個例子,就是你得重新認識這件事。誰呢?有一個作家去做演講,是哪本書我忘了,然後他是一個很有名的教授,結果他去給別人做演講,那天早上,他就發現底下坐的這些高管全都悶悶不樂。就是你想上課,底下人都悶悶不樂,這很很彆扭的一件事,大家都垂頭喪氣的這樣不高興。他說:“我怎麼發現你們好像上課不太高興。”

然後那些人說:“廢話,當然不高興。今天週末,週末我們應該休息。公司總是喜歡在週末的時候逼著我們來上課,所以我們當然不高興。”

你看作為一個老師,面對著底下這麼強烈的叫做反彈的情緒,大家不願意上這個課,你有什麼辦法嗎?這時候他問了兩個問題,扭轉了這一切,第一個問題他問,“你們覺得你們是自己能夠自己選擇來這嗎?你們能不能夠自己做決定,選擇來不來上課?可以嗎?”

底下(人)說:“不能不能,公司規定的。

“好,很好,你們已經做出了選擇。”

然後底下人不明白說:“做出什麼選擇?”

“你們已經選擇了接受公司的安排,現在你們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情度過這一天? 你們可以繼續不高興,然後不聽課,坐在這坐一天。也可以嘗試著去聽一些內容,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樂趣,我們快樂的度過這一天,你們可以選。”

看到了嗎?所以你會發現說,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覺得自己是沒辦法,不得不,只能這樣。但實際上你要認識到這個背後你有著豐富的選擇空間,而且你已經做出了選擇。

有很多孩子從小到大上學,跟爸爸媽媽鬧矛盾,比如說爸爸逼著他非要上那個專業,有嗎?我就我就記得我們班有好多同學,就是不好好上課,我就問他為啥?他說我專業我爸逼的,非得讓我上不上就不行,對吧?我就討厭上這專業。好了,當你認為你沒辦法,你是被家裡逼著來上這個專業得時候,那麼上這個專業,這件事對你來講是個什麼?痛苦、不得已的事,對嗎?你知道你會怎麼做嗎?如果你這樣認為它的話,你會怎麼做?你的潛意識會發生作用,潛意識發生的作用就是:你會讓自己過得很糟糕,甚至你這一輩子都會讓自己過得很糟糕,從而證明你爸媽的選擇是錯的。

好多人就這樣,原來在北京上海工作,工作的好好的,他爸說“你必須回來,到我們這個,回桐鄉來,對吧?不回來不行,不回來,我死給你看。”這樣,然後就回來。回來以後然後開始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糟糕,因為我回來了,我按照你說的來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每一個孩子跟父母這一輩子都會有一次戰爭,在這個戰爭當中,如果孩子贏了,就是喜劇。如果父母贏了,就是悲劇。就在這兒,他的悲劇的原因就在於你內心當中的潛意識希望自己過得糟糕,過得糟糕才能夠證明我沒錯,是你錯了。

而事實上你應該怎麼重新想選專業這個問題,或者選回桐鄉這件事的問題?我在那個時候選擇了讓我的爸爸高興。那麼現在我有機會選擇我自己的人生。當你在之前有選擇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你後面充滿了選擇。

所以我們在這會說,富足心態跟匱乏心態的根本區別在於小時候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是總是威脅他,總是恐嚇他,總是嘗試剝奪他的安全感,讓他覺得說人生只能這樣,如果不上大學就徹底完蛋。如果不當公務員就根本不行。如果不跟這個人結婚,你這輩子就別想再回家,等等。我們總是用這樣逼迫的方式來跟對方溝通,就會讓對方從心底當中慢慢的認同這件事。

孩子是最聽話的,什麼叫做孩子特別聽話呢?就你從小到大跟他不停唸叨的那個事兒,最後就會進入到他的內心。然後他可能表面上不聽你的話,但他慢慢會長成你用語言所不斷描述的那個樣子,這就是我們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因此理解到對於選擇的認識這件事,我們才能夠去區分匱乏心態跟富足心態。人生當中一定有更多的選擇,當你發現說這事沒辦法,只能這樣的時候,那你就嘗試著退後一步再看看,對吧?就很有可能有另外的更大的空間。

6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67歲老人自述:幫兒子看娃3個月,我們父子之間的關係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