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有一個切身感受,生活裡,那些讓人焦慮、猶豫、拖延等產生煩躁情緒的,往往是這些事情讓人有一種無法確定的結果和預測,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們的情緒上接受不了這種不確定性,但這個世界很大程度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社會的發展也不是一直連續性的。
你想想,那些曾經給我們帶來很大轉變或者運氣的事情,往往不是努力,而是走上了另一個不一樣的路子或者機遇,僅僅靠努力帶來的大跨越微乎其微。
人類的進化中,形成的本能是喜歡確定性,喜歡舒適性,討厭改變和不確定,但這個社會是逆熵的過程,想要成長,人就得消耗能量,需要突破這種舒適區,任何物種的進化都是如此。
確定的結果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因為可以預測,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和自身能力進行控制,但是事情失去了確定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控制範圍,人的情緒天然的會產恆一種厭惡。
極端的觀點,就是滿足了人的這種心理需求。極端代表著極大的確定性和自信,而這種表現出來的自信,對大多數人就是有一定的吸引力,這也是為什麼那些自信的人能吸引一批跟著他做事情的干將,在別人內心產生波動,左右搖擺時,一個人表現出的極大的自信,對其他人無疑是一種精神領袖。
劉瑜談到為什麼到處都是極端的觀點時說:
「極端太有誘惑力了,它的確定性、以及確定性帶來的自信,它的簡單,以及簡單帶來的省心,它的易辨識,以及因辨識度所迅速集結的情感群體,真的是太有誘惑力了。
從此不用在不同的觀念之間顛沛流離,不用根據路況不斷調整方向,不用經受自我懷疑的折磨……」
我觀察過一些自媒體大V,其中有一類這樣的大v,成功學大師居多。觀點極端,但擁戴者眾多,因為在這樣極端的觀點下,人們不需要在不同觀點之下來回思考對比。
極端的聲音,它更有戰鬥力。因為聲音越極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觀念的同伴群體,而一旦形成群體,其力量就是幾何基數增長的。10個相互配合、並肩作戰的人,力量可能足以壓倒100個、1000個一盤散沙的人。
所以極端觀點是危險的,因為他們可以四兩撥千斤,綁架整個社會,尤其是利用人們當前的不需要過度思考,簡單歸隱的謬誤,完全憑著這種極端觀點,形成一股力量,充斥網路,形成非黑即白的思維。卻忘記了我們這個世界,黑與白之間是大量的灰色地帶。
相比之下,那些模糊的聲音、遲疑的聲音、中間的聲音因為多元化,觀點之間完全對與錯,黑與白的成分很少,難以形成清晰明確的線條,比較難以形成觀念共同體。
生活中,寬容的人肯定是多數,但是充滿激情地扞衛寬容,這聽上去就像是悖論,因為寬容本身就是極端的反面。因為理性的聲音是一道光譜,光譜包含很多條光線,但極端是一條光線。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溫和而理性的人一定是多數,所以,這個世界上並不缺乏溫和的人,缺的是溫和而意志堅定的人,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我不想把這個世界拱手讓給那些令人討厭的人。
說到了這裡,與極端觀點類似的認知漏洞---成功或失敗後的歸因謬誤,歸因偏差。
我們在追溯一個原因的時候,常常會犯一個我們自己不知道的錯誤。那就是把一個結果在一個巨大的原因包,或者叫原因,黑箱裡挑出某個單一原因,作為這個結果的原因。
原因不是一條光線,而是一道光譜,你看到的是一道光,其實引發這個結果的不是某個原因,而是幾個原因的組合。
這裡面有我們覺得不重要卻對事件本身非常重要的原因,有時候我們沒發現,或者好幾個原因的錯綜複雜的組合,但因為我們喜歡簡單,喜歡成功和失敗合理化的理由,失敗了,給失敗安上一個看起來合理的理由,這樣既說服了自己,也好似說服了別人。
極端的觀點,能給人帶來激情,讓人覺得確定無比,讓人省心,非黑即白的觀點能迅速籠絡一批人,形成更大的力量,讓那些理性派有些懷疑。
它猶如人的思維的簡單歸因一樣,把某個原因當成了直接的結果,卻無法從原因包裡面尋找線索,但是簡單,易辨析,能給人的心理上帶來確定性,讓人的心理上產生一種柔軟的撫摸,但對人的思維卻是一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