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希臘的雅典城裡,有一個阿波羅神廟,門楣的石板上刻著一行字“認識你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一輩子都在揣摩他人,卻很少去探究自己。
老子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01
認清自己的位置
主持人白巖松曾說:
雖然是句玩笑,卻值得我們深思。
生活中,許多人一朝得勢,就變得眼高於頂或者盲目自信。
但認不清自己的位置的人,只會讓自己迷失。
岳雲鵬出名後,也曾有過一段膨脹期,好在後來他意識到是德雲社成就了自己,這才及時醒悟過來。
人最大的愚蠢,就是錯把平臺當本事。
把自己捧得越高,結果只會摔得越慘。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
很多時候,自己之所以能獲得高處的榮耀,不是因為自己長得高,而是自己站的位置高。
認清自己的位置,才能遠離傲慢,減少犯錯,踏踏實實地往前走。
02
認清自己的底線
詩人歌德曾說:
“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這個做人之道,指的就是做人的底線。
底線,就是我們人品的體現。
一個人若是沒有底線,無論地位多高,也難以贏得他人的尊重。
認清、守好自己的底線,既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曾經有個經銷商想找董明珠的哥哥合作,說只要能拿到100萬的訂單就給他兩三萬的回扣。
董明珠的哥哥信心滿滿地答應下來,覺得發財的機會到了。
可是沒想到,董明珠聽完卻直截了當地拒絕了。
這件事過後,兄妹倆徹底鬧掰,很多年老死不相往來。
但董明珠對此卻從未後悔過,因為她清楚一旦答應了此事,不僅違反了公司的規定,也會讓自己失去誠信。
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底線,才是一個人,一個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林丹曾說:
“球出界了,丟掉得一分還可以拼回來,做人做事越過了底線,失去的也許永遠無法挽回!”
人生在世,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底線。
一旦突破底線,肆意妄為,最終的結果只會是傷人害己。
03
認清自己的能力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被稱為“達克效應”。
有些人在評估自己能力時,會有種高估的傾向,而且一個人能力越差,這種高估就越嚴重。
換而言之,就是越愚蠢的人,越喜歡自以為是。
但打腫臉充胖子,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真正的智者,能夠認清自己的能力邊界,懂得及時止步。
曾經有位登山運動員為了征服珠穆朗瑪峰,準備了好幾年。
但在攀登到海拔7000米時,體力尚有剩餘的他毅然選擇了後撤。
許多人表示不解,他回答說:“7000米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儘管衝頂對他來說只是一步之遙,但他清楚自己的極限,逞能只會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
俗語說:“沒有那麼大的頭,就別戴那麼大的帽子。”
一個人最怕的,不是沒有能力,而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凡事要盡力而為,更要量力而行。
唯有認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才能在這個紛繁的人世間更好地生存下去。
04
認清自己的目標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25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有一個高贊回答:“25歲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後堅定不移地朝此奮鬥。”
深以為然。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在於情商和智商的高低,而在於能否認清自己的目標。
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任正非建立華為初期,並非只有科技這一條路可選。
那時,房地產和金融投資等行業都處於紅利期,短期內就能獲得驚人的收益。
曾經有人建議他換個方向,但他毫不猶疑拒絕了,一心一意堅持最初的選擇,只走技術路線。
也正是靠著這種清醒的認知和不為外物所動的堅持,他才能帶領華為一步步走向世界。
有句話說:
“人最難走的是心路,不忘初心很難,堅持初心更難。”
人生這條路途,會有無數條岔路,一朝不慎,就有可能走偏。
唯有認清、認準自己的目標,才能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05
認清自己的價值
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有足夠了解自己,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得多。
方向錯了,再努力都沒用。
認清自己的價值,選擇正確的方向,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馬克·吐溫在文學上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這位大文豪從商的經歷卻鮮有人知。
第一次投資打字機專案,前後投了不少錢,全虧了。
第二次做出版商,但由於自己不懂財務也不懂管理,最後公司倒閉,債臺高築。
無奈之下,他只能放棄經商,專職寫作和演講。
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靠他一開始不看好的業務,他不僅還清了債務,還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選擇裡,往往也藏著他的運氣。”
你喜歡的,不一定是你擅長的。
認清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擅長的,才會事半功倍。
人有兩個眼睛,可以看世間、看萬物、看他人,但少有人看到自己。
而人這一生,最緊要的不是關注別人,而是認清自己。
不把自己看得太高,高估自己容易裹足不前,也不把自己看得太低,低估自己容易妄自菲薄。
唯有看清自己,才能逐步找準自己的定位,掌控好人生前進的方向;
唯有看清自己,才能在人生這個紅塵道場中不斷修煉自己,從而超越自己。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