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缺愛的人,越不能把愛捆綁到別人身上,越不能指望別人帶給你安全感。
普通人獲取安全感的閾值較低,而且沒有硬性標準,對方給什麼,她們收什麼,全當意外收穫的驚喜對待,得到的一定是樂大於苦。
但缺愛的人,本質是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從一開始就帶著無數標準和期待,來勢洶洶地試探和等待對方的救贖,但通常得到的結果都是不如人願,於是安全感的缺口更大,對愛的渴求更為強烈,卻也不斷消耗著自己對他人的信任感,最終結果一定是死路一條。
所以,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在何時需要什麼,你只能自我救贖。
根據馬斯洛的安全感需求理論,一個人安全感的主要獲得渠道從低到高分別是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3、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
4、尊重(Esteem)
5、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
顯然,缺愛的人之所以缺乏安全感,是因為童年時期來自原生家庭的打擊,導致其缺乏至少前三層的安全感基礎。
甚至有的人童年連生理需求都難以實現,爹不疼娘不愛,吃了上頓沒下頓,穿衣用品全靠撿別人剩下的。
一旦出現達到這種境遇,會導致孩子的內心對安全感的極大空缺與渴求,且自尊心嚴重下滑。
長大後,她們帶著過低的自我認知和過高的求愛期待,形成一個常人無法填補的巨大落差。
在遇到感情時,她們終於以為又捉住了一個救命稻草,可以彌補曾經那些本應得到的愛,就很容易就把安全感捆綁到某個人身上。
於是,她會要求對方即扮演其本身的角色,又彌補曾經虧欠她安全感的原生家庭;要求對方事無鉅細,細節滿滿,處處彰顯著“父愛、母愛、同伴的愛、伴侶的愛”等各類情感源頭,需要他們既有愛情的激情,又有家庭的溫暖,還要有長輩的心疼和寵愛... ...
如此,才能讓她們感覺到安全感。
然而,這種期待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不現實的,得到的必然是失望。
那麼,該如何改變?
首先,你要先清楚一點:他人的確能帶給你安全感,但這種安全感永遠只是情調,不是你的救命稻草。
沒了情調還能活,但沒了救命稻草可就活不了了。
越缺乏安全感,就越不要給自己依賴別人的機會——因為這種依賴是賭注,稍有不慎,就易沉溺,變成焦慮型的戀愛腦。
二、如何才能給自己安全感?具體應該怎麼做?
缺愛的人,在安全感的獲取方面必然是從低到高、由淺入深的全面成長。
在生活水平搖搖欲墜的時候,先不要大肆談論精神需求和人格需求。
先保證自己吃飽穿暖、兜裡有錢,永遠是安全感的前提。
1、保證自己走在路上
在情感上越是缺愛的人,其實越難在平穩安定中找到安全感。
她們總是要看到自己在進步,眼前的美好在擴充套件,身邊的人越來越愛自己。只有被滿足的野心,才能讓她們搖搖欲墜的心得以安寧。
所以,自我滿足安全感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保證自己走在路上: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進步一點,哪怕是心態上的進步;以知識來填補自己空虛;不要做“無效工作”,儘量在工作中獲取經驗和成就感。
總之,不要虛度時間。高效利用時間並提升自我,要麼看著自己越來越有內涵有底氣,要麼看著自己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多。
肉眼可見的進步和深切感知的提升,製造自己和自己的默契。
2、把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記住,無論何時,你自己才是最值錢的。
身邊其他的一切,都不如你自己的感受重要。誰都不值得你委曲求全,掏心掏肺,更不值得你浪費自己的時間和機會。
別怕自負,缺愛的人缺少的就是自負。你大可以自戀,在心裡使勁抬高自己的位置,甚至蔑視眾人——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獲得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和安全感。
3、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很難,但這是你必須要建立的能力。
缺愛的人從小缺乏關注和偏愛,本就自以為“被討厭”——但因為是被身邊的至親好友討厭,是被本應該愛他的人討厭,所以,才會建立起“討厭我=錯誤”的思維模式。
然而,回到龐大的社會群體中,面對與你無親無故甚至針鋒相對的人,被討厭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且必然會發生的事。
就像人活著總是要生病感冒,總是會遇到不順——這些可能的確會因為你的小心翼翼而降低可能,但仍舊會必然發生。
這不是你的問題,是生而為人逃不過的鐵律。
所以,一定要區分開“他人的情緒”和“自我的價值”:別人討厭你也好,不愛你也好,不是因為你不值得被愛,而是你身上存在的某些特質與對方的某些特質相撞。
你倆磁場不合,像四十碼的腳穿不了三十七碼的鞋,誰都沒錯,只是不合。
4、找事做,不要過度自省
可以留出時間休息,但千萬不要把休息時間都用在敏感多疑,過度自省上面。
你要知道,缺愛的人由於從小形成固有的思維模式,更容易消極悲觀,特別是一涉及到自我價值的問題,總會給自己挖坑跳,想盡辦法讓自己相信自己是個“廢物”。
所以焦慮,患得患失,認為自己配不上一切美好。
不是你配不上美好,是你將自己推入了死角,給自己製造了恐慌,僅此而已
深刻,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書籍《非暴力溝通 · 兩性篇》譯者,大連市心理協會會員,34歲, 已婚已育,願意分享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