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文章摘要:

1、在所有的關係中,我們都在追求兩樣東西,一樣叫做親密感,一樣叫做疏離感,即在任何關係中,我們一方面想與人親近,一方面又怕失去自己。

2、在一段關係中,當我們失去自己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感到不舒服,這時候不要抱怨自己做得不好,而是要意識到,這可能是對方在有意無意地傷害你。

3、以愛的名義,以為你好的名義行傷害的實質,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而我們去主動識別這種傷害,阻止這種傷害,這是對自己的保護,更是對關係的尊重。

無論是和朋友相處,還是和家人相處,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因為追求親密,而放棄做自己,從而妥協或者同意他們提出的需求。

殊不知這時候,你是在配合他們傷害你自己,也傷害關係,比如對你有這 3種需求的人,無論是朋友還是家人,他都是在傷害你:

1、對你有過分的期待

被人期望是好的,但是當這種期待帶來的是壓力時,這可能就會有問題,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對別人有過高的期待是一種“施虐”。

這是因為對別人有過高的期待,潛意識裡這是對別人的不滿意,這是向別人在傳遞焦慮,這是在推卸屬於自己的責任。

在家庭關係中,很常見的一種現象是父母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郭德綱曾經說過一段話:“那些望著兒女成龍成鳳的人,自己肯定不是龍也不是鳳,自己不成功,憑什麼擠兌孩子”。

不可否認這樣的現象很多,只是程度不一,比如下面這個心理諮詢中的例子:

來訪者王強(化名),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來自一個西北的農村家庭,家庭情況不是很好,他的父母對他期望特別高,希望他能出人頭地,在大城市買房定居。

他也一直很努力,考埋頭苦學,考上了一所大學,但是進入大學之後他就遇到了各種問題,他不喜歡現在的專業,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還掛了科。

想到自己可能不能畢業,找不到好的工作,會讓父母失望,他覺得自己特別對不起父母,自己不配活在這個世上。

一個商人在哭

而王強一直以來,都在承接父母對生活的壓力,以及對未來的焦慮,當他是一個很小的孩子時,這樣的承接就發生了,這些壓力和焦慮正是以父母對王強的高期待的方式在傳遞。

我們經常說父母做好大人,讓孩子當好他的孩子,不要讓孩子去焦慮大人的焦慮,因為這對孩子是一種傷害,那麼就不要對孩子有太過的期待。

期待可以有,但是不要讓期待成為阻礙孩子發展的力量,同樣的在普通的朋友關係中,也不要對朋友在某一方面,在某件事情上,有過分的期待,這容易讓他不安,容易傷害到他。

2、對你有過高的道德要求

對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進行評判,這是最容易的一件事,但是我們忽略了一點,道德是來要求自己的,是拿來約束自己的,不是拿來要求別人的。

凡是拿道德去要求別人,就成了道德綁架,而在我們的關係中,被有意無意地進行道德綁架是常有的事。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被道德綁架的時候,他會不舒服,這時候他不會去反抗,他反而會自責、內疚,他會覺得是自己有問題。

這裡我要說的是,在我們比較親近的關係裡,往往存在道德綁架,比如朋友或者家人,他們會有意無意地發出這樣的資訊: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要以我想要的方式回報我,你要聽我的,否則你就是不道德的,你就應該被譴責,你就應該被憎恨,你就應該被拋棄。

在一些朋友關係中,有人會拿自己的道德規範去要求別人,去評判別人,說某個人的人品怎麼樣,素質怎麼樣,如果你和這樣的人關係比較好,就容易被他道德綁架。

在家庭關係中,很多時候,父母會對子女有自己的要求,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把孩子養大,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話,否則這個孩子就是不孝,就是道德有問題。

那面對上面的狀況,我們不需要先懷疑自己,認為這是自己有問題,而是要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意見和態度。

3、對你的選擇和決定有太多參與

能不能自己做選擇,這是衡量一個人自我發展很好的外在標準,有的人從小到大,都沒有自己獨立做選擇,總是被大人以各種名義代替。

那麼長大後他可能就會性格軟弱,無法乾脆利落地做決定,也無法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和自我發展。

比如下面的心理諮詢中的例子:

來訪者永軍(化名),他的父親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母親強勢、控制,說一不二,對於永軍,他母親管得很嚴,規定他必須幹什麼,不允許他幹什麼,上什麼興趣班,學什麼專業,都是母親決定。

成年之後的永軍,沒有像母親一樣獨立果斷,而是唯唯諾諾,經常壓抑自己,不喜歡和別人交往。

永軍的問題,就是從小到大,對於選擇和決定母親參與得太多,甚至不叫參與,是替代,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對的。

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哪怕他是一個孩子,我們都應該尊重他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個體,尊重他的想法和選擇,唯有這樣他才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當有一天別人過度參與他的選擇,甚至強迫他選擇,代替他選擇的時候,他才會去反抗,也唯有這樣,他的自我才會變得強大,在將來有一天,他才能自己獨當一面,乾脆利落地做決定。

那現在也不晚,此刻你意識到你的朋友或者家人,正以各種名義直接參與,甚至代替你做選擇和決定的時候,你要說“不”,因為那是你的人生。

你可以傾聽他們的意見,但是你不能讓他們反客為主,替代你選擇,那樣的人生不屬於你,況且自我是在選擇中一步一步成長和強大起來的,你不做選擇,是因為你虛弱,你懼怕。

但是如果一直不自己做選擇,那麼你什麼時候才能變得強大,你什麼時候才能不壓抑自己,你什麼時候才能去享受屬於你自己的人生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論述的“對你有這 3種需求的人,無論是朋友還是家人,他都是在傷害你”的內容,下面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對你有這 3種需求的人,無論是朋友還是家人,他都是在傷害你:

1、能傷害我們的人,恰巧可能是和我們親密的人,因為我們在他們跟前放下了防禦,敞開了心扉,我們對他們有需求,他們對我們的付出有條件,為了滿足他們的條件,我們就會受到傷害。

無論是朋友還是家人,都不要對把過分的期待加諸到對方的身上,因為高期待會給對方巨大的壓力,這是一種轉嫁自己焦慮的方式,這是一種推卸自己責任的方式。

2、道德是拿來自律的,不是拿來要求別人的,如果以道德的名義要求別人,很容易成為道德綁架,所以朋友之間,家人之間,不要總是用道德的名義去要求對方。

3、人和人之間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就是不要隨意去參與、代替、強迫對方的選擇,哪怕你是為了對方,你可以建議,但是要把選擇權交給對方,如果你是愛對方的話。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心理學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本節課的內容,下一節再見!

溫馨提示:本節內容可看作心理學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的112節,由於內容設定,現在在這裡免費展示。如果你想進一步認識自己,改變自己,請檢視專欄《活出自己的心理學大課100講》,如下可檢視!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多面的男人系列—風流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