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結了婚成了家,和孃家的關係就比較微妙了。特別是非獨生子女家庭,想回到出嫁前的狀態,很難。
對於離婚的女人來說,更是如此。
可是婚姻一定是有著不穩定性、不可控因素的,婚姻裡的雞毛蒜皮催生著大大小小的矛盾。正如張小嫻所說:“無論你有多好,總會有不珍惜你的人。幸好,到了最後,所有不珍惜的人,都會成為過去。”
孃家對結婚後的女人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給力的孃家就是女人的“根”,如果“根”沒有了,自己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一種飄零的、無依無靠的感覺。
可事實是,並不是所有的孃家都能接得住女兒的“歸來”,甚至由於種種原因,離婚的女人們自己,也是避諱完全依靠孃家的。
那麼嫁出去的女兒,就成了潑出去的水了嗎?
鄭雪和老公剛離婚的時候,度過了一段極其糾結黑暗的時光。首先她無法接受婚姻破碎的事實,其次,她柔弱的性格也沒有為她爭取到婚姻中的一點利益,再次由於自己依賴性過強,生活中很多常識、生存能力都不過關。
好在鄭雪和前夫還沒有孩子,但當她提著行李箱回到孃家的時候,家裡人也著實愣住了。鄭雪並不是獨生子女,她還有一個弟弟鄭宇,弟弟婚後是和父母同住的。
雖然鄭雪的爸媽還算比較開明,但每次有鄰居和親戚來家裡做客的時候,問到鄭雪怎麼在家裡住,父母還是很尷尬。
特別是鄭雪如今每天經常進出孃家,鄰居們閒言碎語的時候,鄭雪的父母壓力也很大。
鄭雪的爸媽和弟弟雖然說著願意支援和幫襯她,但實際生活在一起之後,依舊產生了不少矛盾。和弟媳的關係實際上只能算是“陌生人”一般,每日朝夕相處也的確是很尷尬。
這使得鄭雪本就抑鬱的情緒,更加消極。
以前鄭雪生活能力差,父母總是遷就著她,可是現在家裡人口變多了,母親也會看弟媳的臉色,也會更多的為弟弟一家人考慮。
鄭雪的母親是這樣對女兒說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庭,對於你弟弟兩口子來說,你的到來是計劃之外的。既然離了婚,你終歸是要為自己做打算才是,你永遠躲在我們這裡,也不是辦法。”
鄭雪聽了這一番話以後思考了很久,這時她才意識到,後半生能夠真正依靠的,只有自己。母親的話雖然無奈又絕情,但終是點醒了她。
一個女人離婚後,孃家人就怕你狼狽且悽慘地回到孃家,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訴說自己的痛苦,罵前夫是多麼的不堪,數落自己的過去的命苦。
生活已經夠艱辛了,誰,也不再需要更多的負能量。
女人離婚後,為什麼寧願租房也不願回孃家住?其實,原因離不開這兩點。
第一:寄人籬下的悲涼有一類女人在婚姻中會過度依賴自己的丈夫,她需要的是嬌滴滴地尋找一種被保護的感覺。
也許男人會一時享受這種狀態,但如果落在生活中後,他們往往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柔弱女子,更需要一個可以幫助他分擔家事、有主見的女人。
換言之,就是女人過度的依賴會讓自己成為一個不思進取,承受不了打擊的人,離婚對於這類女人來說無疑是一種隱患。
女人不管單身還是結婚還是離婚,任何時候都要懂得居安思危,給自己一項生存能力。
女人在出嫁以後,回到孃家就是客人,特別是非獨生子女還有兄弟姐妹的時候,出嫁的女人更容易被當做是“外人”。
所以當女人把這種婚姻中的依賴,習慣性地嫁接到孃家的時候,就很容易產生一種“寄人籬下”的悲涼。
綜上所述,經歷了世事的變遷之後,女人的歸宿只能靠自己,而過著依靠的自己能力帶來的穩定的生活,才更有底氣。
第二:不想影響原生家庭和諧越親的關係越要保持“界限感”,保持自己獨立的空間,也不打擾別人的自由,只有這樣才能互相尊重,換來家庭的和睦。
女人離婚之後,無論是單身還是帶著孩子,回到孃家之後都會有些許摩擦。特別是當孩子還小或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很多矛盾就更難解開。
就算兒女跟自己的親生父母,也會有舌頭碰牙齒的時候,更何況如果有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在成家有了另一半之後,人際關係就更加複雜了。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也都是會保護自己既得利益的,當某個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時,一定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和諧氣氛。
所以很多離婚女人,寧可自己在外面租房住,也不想回到原生家庭給自己的父母添堵,和兄弟姐妹產生摩擦。
未出嫁前,姑娘們都認定孃家永遠是女人遮風避雨的港灣,在婆家受了委屈,孃家人都總是最好的依靠。
可是經歷了婚姻的磨礪之後早晚會明白,婚姻中、家庭裡有太多的牽扯和糾葛,並不是能像小時候看影視劇那樣,輕易的來劃分“好人、壞人”的。
孃家的確可以作為女人的保護盾,但這並不是女人的退路,也不會承擔一個女人全部的依賴。
如此看來,女人離婚後最重要的還是要活出自我,只有當你足夠自立的時候,才不會活成為別人的“累贅”,才可以活成家人的驕傲、子女的榜樣。
-END-
世界那麼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