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學不會拒絕別人,雖然心裡很不願意做這件事。
為什麼在朋友相聚時,你總是那個存在感最低的人?被忽視的感覺一定很難受。
無論是家庭生活,還是在工作崗位,你為什麼總愛一個人扛著壓力,總是不想麻煩別人。
可當別人需要你的時候,你卻總是那個最熱心相助的人。
即便我們總感覺力不從心,卻也喜歡微笑面對。久而久之,你是不是感覺自己的快樂、智慧將被掏空。
其實,我們卻不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最基本的性格表現。
在外人眼裡,我們總會落得一個“老好人”的稱謂,卻不知道,這個稱謂後面,讓討好型人格的人,受盡精神折磨。
為了更明確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吧。看看你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如果讓你自己為你的性格貼如下標籤,你會選擇哪些標籤為你貼上:好人、體貼、善良、態度好、脾氣好、溫柔、暖男、親切和善、樂於助人、賢妻良母、找他幫忙一定OK等等。
如果這些標籤,你中了百分之七十以上,那麼,我只好對您說,基本可以確定您就是討好型人格了。
1.自測生活狀態,重新審視工作、伴侶、家人、時代與自己的關係在這裡,我們要首先宣告一點,討好型人格,並不是一種性格障礙,主要是這型別的人,太喜歡無原則、無條件地付出,這種付出往往會讓身邊的人慢慢養成習慣接收,而忽略了他的感受。
所以當我們確定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後,就要學會重新自測自己的生活狀態,審視工作、伴侶、家人、時代與自己的關係。
自測生活狀態的目的,就是要改變自己現有的狀態,對自己打心眼裡不想做的事情,學會說“不”。
當你把這個“不”字說出口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生活壓力突然變小了許多,那種如負釋重的感覺,會讓你快樂、輕鬆許多。那些你生怕失去的人,反倒對你多了關懷與注意。
工作中,更應該學會說不。當你正在忙自己工作的時候,有同事習慣性要求你端茶、倒水、幫值日的時候,你埋頭處理自己工作的方式,便是拒絕他最直接的理由。
家庭是我們避風的港灣,身心放鬆的自由空間。可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家庭生活中,依然不會感覺輕鬆,他們習慣把所有家務包攬,習慣聽從另一伴的安排與支配,即便身體不舒服,也想去把另一半的安排做好。
這樣的生活狀態任誰不累?所以,家庭生活中,如果我們一味無底線地付出與忍讓,對方也會時時觸碰你的底線。
當自己的婚姻分崩離析的時候,你往往會自問,我一直在為家庭付出,為什麼對方看不到我的好呢?是啊,為什麼呢?答案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他把你的付出早已當成了習慣。
2.與內心的批評家和解,重塑信心和秩序不要怕異樣的目光,不要總是去做違背自己心願的事情,不要怕別人的誤解與批評,不要怕因為拒絕別人,而讓別人遠離,因為那些習慣你的付出,你只拒絕一次,便遠離你的人,並不是你真正的朋友、愛侶或者親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讓自己活得太自卑、太渺小、太卑微,所以才會讓自己活得透不過氣來,才會讓自己沒有安全感。
深信,這個現實故事,大多數人都聽說過。
一對老夫妻有兩個兒子,大兒媳每月給公婆生活費,公婆生病的時候,會照顧有加,逢年過節會主動來陪伴公婆,大兜、小兜地往家提禮物。
二兒媳卻只喜歡空手回家,吃公婆的、拿公婆的。日子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向前行走著。有一個月,大兒媳因為兒子交學費,手頭緊張,沒有給及時給公婆生活費。
可巧的是,二兒媳那個月發獎金,一高興給了公婆五百塊錢的生活費。這麼多年來,二兒媳第一次給公婆生活費。
結果公婆在整個小區說開了,說大兒媳就有給他們生活費,二兒媳給他們生活費了。
這件事情傳進大兒媳的耳朵後,她極為苦惱,明明是自己每月都給公婆生活費,為什麼最後落好的還是二兒媳呢?
大兒媳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公婆和弟媳之間的關係,並分析自己這個討好型性格做的事情,自己所有付出,真的成了別人接收的習慣,偶爾一次沒有達到到別人的滿意,自己一切的好,都將會被否定。
從此,她開始給自己重新規劃和制訂生活準則,並且從來不去觸碰這個底線,不看別人的眼色做事,不以別人的喜樂來主導自己的喜樂。久而久之,她反倒感覺自己活得輕鬆自在起來。
3.相信直覺,取悅自己,活出自主人生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摘自《墨子·32章 非樂(上)》,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依靠自己的力量人才能生存,不依靠自己的力量人就不能生存。”
討好型人格的人,並不是心理疾病,只是因為這些人太過於善良,太過於喜歡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總是喜歡向外求,依別人的眼色行事,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忽視了對自己情緒的打理。
所以,討好型人格的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習慣性思緒。學會不要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雖然我們是生活在群體之中,但一定要記住,是一個又一個的個體才組成群體的,我們也是個體的一部分。
我們也有自己的思想與活法,也有自己的情緒需要有宣洩口。不壓抑自己,善待自己,敢於展現真實的自己。並學會在負能量中修復自己,從心出發,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而又快樂的個體。這樣,我們在群體中才會活得快樂而又得心應手。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而世人卻往往把“反求諸已”這個詞語的含意曲解。
尤其是討好型人格的人,喜歡把這句話曲解為,別人有了錯,要從我自身找原因。這樣的人生,我們怎能不累。
一定要記住,我的人生我做主,正如德國作家莫妮卡·A·波爾在她的一書《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所說:“相信自己的直覺,終過上自主的生活。”
是的,你自信而又從容淡定的笑容,你靈快而又輕盈的步伐,讓我看到了幸福一直在與你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