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玲玲在單位忙了一天,回到家。兒子拿來做好的作業讓她檢查,許多低階的錯誤,頓時讓玲玲怒不可遏,火冒三丈。
“你是豬嗎?這麼簡單的題你都能做錯!”.......
“我是造了什麼孽,怎麼生出你這麼蠢的兒子,真是丟人現眼!”
七歲的兒子侷促不安地站在她身邊,耷拉著腦袋默默聽著玲玲的數落,眼淚大顆大顆地滴下來。
身邊的老公看不過眼了,勸了玲玲兩句,教育孩子要講求方式方法。
玲玲扭頭衝著老公又是一頓劈頭蓋臉,“難怪孩子學習不好,學習態度也不端正,還不都是隨你!你有本事,你來教!”
氣的老公氣鼓鼓地起身甩上門回了屋。孩子一看爸媽為他吵架,哭得更兇了。
孩子作業沒做好,老公來勸,本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卻因為玲玲不能好好說話,老公心裡滿是怒氣,孩子驚恐不安,整個家庭氛圍都變得緊張不安。
可能玲玲也很委屈,她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這個家,為什麼卻落得個老公不理解,孩子不親近?為什麼呢?
明明是小事一樁,也是好意,卻非要用尖酸刻薄的語氣說出來,讓本該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變得冰冷。
可見,好好說話,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更是多少成年人值得一生追求的好教養。你嘴上所說的人生,就你一生的運勢。
二.
《嚮往的生活》之所以為人嚮往,就因為節目旨在打造現代人缺乏而又嚮往的那份恬淡,安靜,和諧的生活方式與氛圍。請來宋丹丹和巴圖自然是給這對母子久違的歡聚時光,那一期節目卻因為宋丹丹對兒子不斷地吐槽而顯得格外不和諧-------
看到別人的孩子為大家準備早餐,宋丹丹說“我生了個廢物,什麼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
當兒子巴圖為她手忙腳亂的生火煮雞蛋時,她卻一邊嫌棄兒子笨手笨腳,一邊埋怨揚起的灰塵弄髒了自己的臉。
她還把巴圖小時候的糗事當笑話說給大家聽,看到巴圖腳趾發炎,她竟然說“不會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時候就最喜歡啃自己的腳,還喜歡啃別人的腳.......哈哈哈”
你身邊肯定也有這樣的例子,這樣的父母。
有沒有發現宋丹丹就屬於最典型最傳統的中國家長,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笑,挖苦,打擊,是他們教育孩子的慣用手法。即使孩子已經做得足夠好,也永遠是警告,打壓。
這樣的場景,你一定經歷過或者見過。
幹活的時候不小心弄傷自己----
好好說話應是這樣:怎麼把自己弄傷了,小心點啊。這樣媽媽會心疼。
可是媽媽偏偏這麼說“這點活都幹不好,你能幹什麼!”
考試前緊張,擔心自己考不好----
好好說話應是這樣:沒問題,相信自己,你肯定可以做的很好。
可是父母偏偏這樣說“平時不好好學習,這下抓瞎了吧,活該!”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屢見不鮮。
父母永遠是操著最多的心,抱著一顆最愛孩子的心,對著孩子卻說著最狠的話,我們把這種教育方式稱之為“打壓式教育”。
長大以後的我們,瞭解到父母的一片苦心後,常常會很疑惑,為什麼好的話不能好好的說,卻非要用一種別人根本無法接受的方式去說?
你以為只是一兩句話,對於孩子根本沒什麼影響,但無形中造成了多少傷害。
都說“暖言一句三冬暖,冷語傷人六月寒”,這個道理人人皆知。
但往往,我們把最好的脾氣,最穩定的情緒,最溫暖的話語留給了別人,卻把惡言惡語留給了自己家人。總以為,只要心是好的,態度和言語有什麼要緊。
其實,最親近的人,更需要好好說話。
三.
美國著名作家,心理學家,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小時候是遠近聞名的淘氣鬼。
在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再婚了,他把卡耐基領到新妻子面前,這樣介紹卡耐基。
“親愛的,這是我的兒子卡耐基,他是全社群最壞的孩子,說不定明天早晨他會拿石頭砸你,甚至做出更壞的事情,讓人防不勝防。請你一定做好心理準備”
出乎人意外的是,這位繼母微笑地看著卡耐基,輕輕地撫摸他的頭,並對丈夫說到。
“不,你錯了,他一點都不壞,他是全社群最聰明的孩子,只是他還沒有找到發現熱忱的地方而已”
繼母的話,讓小卡耐基感動不已,他也真的開始尋找能夠發揮自己熱忱的地方。
後來,他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學者,相繼出版了《人性的弱點》《溝通的藝術》《影響力》等很多膾炙人口的書籍。並且成為成功學大師,創造了“28項黃金法則”幫助更多人走出陰霾,走向幸福。
這就是語言的力量,好好說話的力量 ,竟然成就了一位偉人。
不能想象,如果當初卡耐基的繼母順著他父親的話接下去,然後把卡耐基當成一個“壞孩子”看待,那麼極有可能這個社會就少了一位偉人,多了一個“小混混”。
所以說,有時候,一句話真的能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了一個人。
看過一本關於說話的書《好好說話》,裡面有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
“說話雖然簡單,但卻不是一件小事。說什麼話,如何說,很重要。用簡單的話去傷害別人,可能造成的後果很大。用簡單的語言去溫暖這個世界,可能給人帶來的是一時,一天乃至一生的幫助”。
語言的力量可見一斑。
而這世界上50%的矛盾都來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窮極一輩子都永遠學不會好好說話這件事。
好好說話,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很難。其實就是,如果可以,不要質問,不要一味指責,不要批判負能量,學著多去信任對方,肯定對方,多去體會對方的喜怒哀樂。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點,那這世界上得少多少矛盾,得多多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