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異地戀是最難熬的一種感情,雙方不在同一個空間裡,看不著,摸不到也吻不了,只能透過手機上的螢幕敲打,來聯絡彼此的感情。
距離之所以會讓異地戀的情侶分手,是因為那種恐慌感讓彼此不知道對方是否如自己一樣愛著,還是早已經忘記。
愛情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本來說好要一直到最後,結果卻是愛著愛著就淡了,走著走著就散了。
由此,好好地經營愛情就顯得至關重要。
對於女人來說,愛情是她生命中的全部,而對於男人來說,愛情不過是生命中的一部分罷了。
所以,愛情產生的炙熱感會讓女人更快、更深地投入進去,而這樣也會讓女人更大程度地遭受愛情失敗帶來的傷害。
我們愛一個人,但也要注意愛的尺度,請記住,永遠不要和男人每天都聯絡,就算你真的很愛和很想他。
情感中,你需要知道的——“博弈論”01)、在數學領域中,速度、時間和路程是成一定的數量關係的,當路程一定的時候,那麼時間和速度就會成反比,一個越大,另一個就越小。
同理,在戀愛關係中,同樣也存在著一個殊途同歸的“3.7定律”。
通常情況下,戀愛關係裡面的每個人都應該是愛10分,但是有的人多愛了七分,那麼為了維持感情的一致性,那麼另外一個人就只愛三分。
愛得越多的那個人往往是投入越多的,但是愛情這件事向來都是講究平衡的,一個愛得多另一個人自然就愛得淺。
而愛得多的人對於感情太過於執著,愛得少的那個人就會有恃無恐。
02)、因為,愛得少的那個人已經吃定了愛得多的那個人不會離開,所以,他不會太過於在意,也不會花費心思。
愛情其實是一種博弈,它最應該出現的狀態是兩個人都是以十分的樣子去愛著彼此,誰都不會太多,誰都不會太少,這樣才公平。
《簡愛》這本書裡有這樣一句話:“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
女人過於主動頻繁地找男人聊天,其實就是一種愛得過多的體現,這樣對於感情地經營是不利的,是會讓自己陷入情感博弈的一個悲觀趨勢。
不怕有智慧的博弈,就怕無意義的互相消耗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中的陳可談了一個比她小的男友,或許是年紀大了,想要重溫一下年輕時的那種刺激感,又或許是空窗期太久,想要愛情滋潤一下,所以,一開始她對這段感情也是全身心投入。
可是後來她才發現,對方可以做到訊息秒回,可以做到事事迴應,但是,這些對於陳可自己沒有任何實質性地幫助。
說工作上的事情,他不懂;說晉升的事情,他說女人沒必要那麼拼命;說到經濟問題的時候,對方又說錢夠花就好。
陳可不明白,一個只能用來排解寂寞的愛情到底有什麼意義?
是,聊天很重要,可是愛情最本質的意義更應該是共同成長,而不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另一半不僅無法給自己提供任何幫助,甚至還要讓自己變得平庸。
這樣的愛情不是陳可想要的,它的存在會讓自己變得優秀的路上舉步維艱,她不想愛情只通過聊天來體現它存在的意義,她也不想繼續在無聊的事情上去互相消耗。
於是,陳可結束了這段感情。
勢均力敵很重要,志同道合也很重要,它可以讓我們在體驗美好愛情的同時,也能夠共同成長。
倘若愛情體現的價值僅僅是聊天可以排解寂寞,那麼這樣的愛情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繼而在時間的長河裡逐漸被泯滅。
愛情就是一場博弈,每一寸領土都要自爭取的太過於主動,會讓一個女人的付出價值變得廉價,從而讓她困在一道枷鎖裡,只能任由別人拿捏自己。
愛情地經營方式從來都不是主動,也不是頻繁地聊天,而是自身的一個價值,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就是建立在一個價值互換的基礎上的,一個人的價值越高,感情發展就越穩定。
麥家曾經說過:“我們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們最壞的習慣,是苟安於當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
不計成本地主動會讓愛情變得失衡,而女人在愛情中所獲得的幸福都是自己爭取的,只有不過分主動,才能夠擁有最大的愛情利益。
總之,我們要學會用一種智慧的方式和男人相處,不管自己的愛有多麼的濃烈,不管是多麼的喜歡對方,都要學會給彼此一點空間,給愛一點時間,給雙方一個成長的方向。
The End -
戀愛婚姻心理主筆團 |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婚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