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愛情自然的發生,我是文帥,今天要講的內容是“光環效應”,關於這點之前也零零散散的講過一些,但是好像從來沒有完整的講過。
今天我來詳細地講解一下,到底什麼是光環效應,以及我們在戀愛當中,如何巧妙地運用光環效應來製造吸引,讓女生見到你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你。
我們先說一下光環效應的概念,在心理學當中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散、擴充套件。
所以人們就非常形象的,把這種心理現象叫做光環效應。
我們現在去查這個概念的時候,尤其是在網上,你會發現很多資料裡,都會用愛屋及烏這個詞,來形容光環效應,但其實這是不對的。
愛屋及烏說的是,我們喜歡一座房子的時候,會連帶著喜歡上這座房子裡面的烏鴉。
我們都知道,在傳統的神話裡面,烏鴉一直都是不祥之物,但是因為我太喜歡這個房子,所以連帶著也接受了房子裡面的烏鴉。
而用到人身上的時候,就是因為我太喜歡這個人,所以接受了他身上的一些小缺點。
但是光環效應,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
光環效應指的是: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者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那麼人們就會對這個人的其它品質,或者對這個物品的其它特性,也會給予比較好的評價。
這才是光環效應的實際含義。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學會運用光環效應來製造吸引,同時也要學會避免,陷入到光環效應的陷阱中去。
比如我見過的很多情侶,尤其是異地戀的,因為剛見面一兩次,就被對方身上的某個閃光點吸引到了,就決定在一起,但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兩個人的異地戀就開始了。
這個時候,彼此就會在異地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去設想對方的好,會自動的腦補出對她的整體形象,把她想象成一個完美的伴侶。
等到再見面的時候,就差不多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但是結婚之後真正地生活在一起,才發現彼此身上有很多,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於是矛盾不斷出現。
如果我們按照心理學家,Murstein的愛情階段理論來講,實際上是戀愛階段還沒有結束,雙方就提前進入到了婚姻裡面,結果發現不合適。
如果是要離婚的話,那可就比分手麻煩多了。
所以戀愛中的同學,沒有必要太著急進入婚姻,尤其是那些想要閃婚的,完全沒有必要。
兩個人只要相愛,就可以在一起,沒有必要為了向世人證明或者宣佈,而草率地進入婚姻的殿堂。
舉個例子給大家講:
俄國的文學之父普希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當他遇到他的妻子,當時號稱俄國第一美女“岡察洛娃”的時候,也是被對方的美貌所吸引了。
普希金當時心裡就想,這麼漂亮的一個美女,那麼她的其它方面也肯定不錯,肯定是一個勤勞賢惠、聰明好學的女人。
於是兩個人就結了婚,等到結婚之後才發現,岡察洛娃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她根本就不喜歡看書,對於普希金的詩作、小說,一點興趣都沒有。
她只喜歡玩兒、只喜歡出入高檔的社交活動,到了最後普希金還因為她,跟一個叫做丹特士的人,決鬥而死。
這就是典型的一個,掉進光環效應陷阱的例子,因為被她身上的一個閃光點吸引,就推測她的其它方面也很不錯,而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
說到這兒,我們就要仔細地講一講,在戀愛當中我們應該怎樣應用,光環效應來製造吸引。
其實剛才所說的兩個例子,就已經給了我們兩點提示:
1、約會展示高價值之後,可以暫停一下和她的接觸,給她留下充足的時間,去腦補你的其它方面,這有助於加強你對她的吸引力。
而且這個過程是不由自主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就是說只要你這樣做,就一定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對她的吸引力一定會加強。
當然,要達成這種效果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在約會中展現的高價值,成功地吸引到了對方。
2、如果要在第一次見面,就吸引到對方,那吸引對方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呢?
很多人習慣性地認為,吸引一個人的關鍵因素是因為高學歷、或者是一份收入頗豐的工作,或者因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等等。
但是我們透過大量嚴密的,心理學社交實驗才發現,真正的決定因素是因為一個人的外形,也就是人的外部形象。
不管我們現在多麼推崇理智和理性,但是我們要知道,人,只是一種比較高階的生物而已,人的生理性,才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基礎,最直接的本能還是感受性的。
兩個人初次見面之後,大概在15秒鐘以內,就會給對方形成第一印象,這個第一印象的構造成分,大部分都是從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中感受而來的。
從你的髮型、面板、身材、穿著打扮、行為舉止、談吐當中感受到的。
透過這些直觀的感受,判斷你是不是一個有趣的、有生活品質的人,所以平常多注重一下自己的外在形象,就能夠讓你在戀愛當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活的其它方面也一樣,比如面試,如果是很重要的面試,建議你可以穿一身新衣服,因為一身新衣服,能夠加強你在面試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