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溝,是個普遍現象
一早刷微博,看到網友們吐槽與父母之間的交流,狀況百出,差點笑岔氣:
家庭群裡發紅包,我爸搶到一分錢,我笑著說他人品不行,結果我爸很生氣,竟然幾天都不理我;月末生活費用完,發朋友圈“求包養”,很快老媽來電說:“我和你爸都沒想明白,怎麼女兒現在變成這樣”,並表示自己被氣哭了;商場門口栓只羊駝做活動,我媽問我那是什麼動物,我說草泥馬,話音剛落,一大嘴巴子直接就上來了。
原本是一些網路流行語或者新生事物的表達,可是被不懂其意的父母聽了,就產生誤會,鬧出笑話。
和父母相處的過程中,你們是否也有遭遇過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場面呢?這背後隱藏著的問題,今天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與孩子的隔閡也越來越嚴重,即所謂的代溝。主要是指子女成長過程中,背棄父母原有的觀點,有了新的見解而造成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差異。
曾有學校做過一次調查報告:90%的人認為,在兩代人的交往中存在著隔閡。
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無論在思想觀念與意識、生活方式與習慣、個人喜好與興趣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的。
比如“”
喜歡染髮,父母就覺得好好的頭髮非得折騰成人模鬼樣的,簡直就是異類;愛美,少穿點,父母就非得讓你裹得厚厚的出門才放心。
每個人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跟父母理不清的時候。
鄰居大姐最近跟我抱怨,女兒敏敏平時總是把自己反鎖在房間,也不知道一個人在裡面做什麼,母女間的交流不知不覺演變為媽媽問一句,女兒答一句,或者乾脆都懶得回答。
一天晚邊我剛到家門口,就聽到大姐的吼聲:“我都為你操碎了心,現在都不知道怎麼管你了,你到底是怎麼想的?成天話也不說一句!”
敏敏哭著說:“你總是看不慣我這個,聽不懂我那個,跟你有什麼話好說!”
女兒認為媽媽不懂她,媽媽認為女兒不聽話。
當孩子們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時,父母們常常是以自己作為家長的絕對控制權,去壓制子女的各種想法,強制性的要求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
既然代溝無法避免,那就只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它,才能真正的解決它。
2.錯誤的溝通,滋長矛盾
張愛玲說過這麼一句話:小孩子不像大人這麼糊塗,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點,時健忘,才使我們流過了兒童時代,便把兒童時代的心裡忘得乾乾淨淨。
是啊,沒有比時過境遷更適合解釋代溝的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代溝的產生也不是一瞬間的事。
(1)拒絕與孩子溝通,拒絕多了就會讓孩子漸漸放棄和父母交流。
知乎上看到一名初中生抱怨,每次回家跟爸媽談學校發生的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時,爸媽就顯得很不耐煩,特別是媽媽。
她總是揮揮手說:“趕快吃飯,一會兒還要去上學呢!”或者就說:“不要想太多與學習無關的事。”久了,他就不願意向爸媽傾吐心聲了。
每當媽媽談到他學習上的事情時,總是激情萬丈:“你必須好好學習,一定要多看書,不然就很難考出好成績”...
每當這時他就裝出很認真聽的樣子,其實內心非常反感。
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從未真正去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
心裡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曾說:家庭關係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
相關心理研究表明:對孩子表示拒絕和敵意的父母會導致少年在學習、智力、同伴關係、與成年人的關係等方面的困難,會導致身心疾病,甚至犯罪。
(2)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以家長絕對的權威去控制孩子的想法。
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劇中喬英子跟媽媽宋倩兩人之間矛盾就比較深。
其中有一幕是英子要去天文館當講解員,可是宋倩不答應,說:“你看高三了,就靠著媽媽每天給你這麼耳提面命的,沒用的,還是得你自己心裡有那根弦,得自覺,知道嗎?英子,聽話啊,媽是和你最親的人了,還能害你啊!”
顯然宋倩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覺得高考才是首要,其餘所有的能免則免。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說過:好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宋倩的教育問題就是常常以愛之名,事無鉅細的管控著孩子,孩子體驗到的只有扭曲的痛苦。
一種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對孩子人生最好的負責。
親子間的矛盾其實不是主要問題,最重要的是溝通!
3.掌握這三點,遠離代溝
因為代溝,讓愛產生距離,距離遠了,心靈便有了裂痕,裂痕一旦產生,便很難彌補。
只有學會正確的親子相處之道,才能增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近感,若想真正與子女保持愉快有效的溝通,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學會換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昨晚,閨蜜跟我講了她與上小學的兒子浩浩之間的一番對話,好扎心。
放學回家,浩浩慢吞吞拿出今天剛發的試卷,讓我簽名,我一看,急了:
“什麼,語文92分?數學93分?沒有一個滿分的,你表哥門門考試都是全班第一。”
“那你為什麼連個工作都沒有?別人的媽媽還一個月掙幾萬呢!”
閨蜜頓時啞口無言。
現在的孩子跟我們當年不一樣了,時代不同。
我們光嫌孩子不爭氣,考得不好,卻不知道在孩子眼裡,同樣看不起我們。
有人說:父母要求孩子只能考第一,孩子憑什麼不能要求父母年薪百萬。
換位思考,說不定自己當時還不如孩子呢。
將心比心,孩子才會信任父母,父母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
(2)定期開家庭會議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每個家庭成員可以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尹建莉說,在她女兒還小的時候,她們每到週末,全家人開一次提意見會,互相說說各自有什麼需要改正的缺點。
開啟心扉,向孩子檢討自己,不足之處對孩子表達歉意,了解孩子的想法,此種情境之下指出孩子的不足,也更容易被接納。
孔子說: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三千年前就提醒過我們的教育箴言,在今天仍然受用。
(3)把孩子當朋友,讓心走得更近
放下長者之尊,以誠相待,更好的傾聽孩子的心聲。
把自己和孩子置於一個平等的對話平臺上,友好地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心裡放鬆。
美國教育專家史蒂芬說:“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長捨得拿出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以一種平等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
Family是由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中每個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家之所以為家,是因為裡面有我們至親至愛的人。
世上再美的風景都不及回家的路,學會溝通,讓鴻溝變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