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也就意味著人生已經行至中途,這是一個褪去浮躁,逐漸成熟的年齡段。當我們閱盡千帆,最重要的就是守好自己的心。
明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王陽明,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學說和理論,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被譽為“聖人”。
王陽明一生坎坷,幼年喪母,兩次科舉落第,34歲得罪專政的宦官劉瑾,被貶到當時尚未開化的貴州龍場。雖然命途多舛,但王陽明卻在困境中對心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因此有了被後人傳頌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認為人到中年,想要過好後半生,需儘量守好這3個字,往後餘生方能順風順水。
一、容常言道,宰相肚裡能撐船,王陽明雖然沒有當過宰相,但他的度量卻也非同一般。
王陽明曾有一位弟子,常到他家裡來求學。但這位弟子比較怪異,不僅喜歡穿一些奇裝異服,行為舉止也比較無禮。甚至常常打著王陽明的名號在外辦事講學。
王陽明對於這位弟子“重名”的特徵非常清楚,對於這位無心向學的弟子,王陽明並沒有計較,依然傳授知識給他。時間一長,這位弟子就明白了王陽明的良苦用心,此後一心向學。
這也正是王陽明的處世之道:上善若水,為而不爭,故而無憂。
二、真王陽明交友遵循一個“真”字,他常說:“真,吾之好也。”
人生漫長,若是一生都戴著面具,以假面孔示人,說著自己不認同的話去討好別人,這樣的人生未免太累。
人到五十已經經歷過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內心不再有年輕時那樣強烈的勝負欲。那麼不妨卸下人前的偽裝,恢復自己本來的面目,活出自我。
當你付出一顆真心給別人的時候,才能收穫別人的真心,以心換心,才能收穫最真誠的友誼。真正的君子,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問心無愧,行事坦蕩。
三、磨正德年間,朝中各個勢力錯綜複雜,王陽明不願與之同流合汙,因此屢遭排擠。而他的父親卻也在這段時間因病去世,一時之間,王陽明遭受了巨大的壓力。但他依舊咬牙堅持了下來。
他說:“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須痛加刮磨一番,盡去其裂蝕,然後才纖塵即見。才拂便去,亦自不消費力。到此已是識得仁體矣。”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身上的擔子只多不少。在遇到困難時,也只能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方能找到有機會東山再起。
人到五十要學會為自己考慮,放下執念,少一些擔憂,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安安穩穩度過餘生,其實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王陽明的思想即使過了百年,對於當下仍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如果你想學習王陽明的智慧,推薦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有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
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