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為什麼很多人會越來越固執?

是什麼左右了我們的立場,導致我們看待事物有了偏見?

其實我們是透過動機過程和結果來形成認知的。很多人之所以固執己見,是因為只相信了動機、過程和結果中的一個,陷入了認知偏差。

什麼是動機、過程和結果?

有一個段子,可以很好的說明什麼是動機、過程和結果,並且能夠很好的說明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三個人乘坐電梯上10樓。一個人在電梯內做俯臥撐,一個人在電梯裡打坐,另外一個人在電梯裡原地踏步。

有人問這三個人你們是怎麼到達10樓的?他們分別說,是做俯臥撐上來的, 是打坐上來的,是原地踏步上來的。

他們說得對嗎?他們每一個都覺得自己是對的。但我們站在事件之外,當然知道他們是錯的,他們明明是坐電梯上來的。

迴歸主題,動機是什麼?是做一件事情的初衷,也就是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比如想上10樓,這是動機。

什麼是結果?最後到達了10樓是結果。那麼什麼是過程?透過坐電梯上10樓是過程。他們在電梯裡做俯臥撐、跑步、打坐是過程嗎?不是。因為和動機沒有關係,而且也不能影響到結果。

這三者可以分開嗎?不可以,一旦分開很可能出現上面的問題,會認為自己是做俯臥撐上到了10樓,靜坐到了10樓,原地踏步上了10樓。

只關注動機,會陷入思維的圈套

如果只關注動機,那麼很可能會陷入到德雷福斯事件當中。

1894年,法軍總參謀部的軍官在廢紙簍裡發現了一份檔案,透過檔案知道有人正在向德國出賣機密。

很快,他們將懷疑集中在了一個叫做德雷福斯的軍官身上,儘管德雷福斯在歷史生涯中沒有任何不光彩的記錄。之所以懷疑他,是因為他是所在軍隊中的唯一猶太軍官。

他們將德雷福斯的筆記和廢紙簍裡的檔案中的筆記拿來對照,認為筆記一致。但外部的筆記鑑定專家認為兩者截然不同,但專家的意見被無視。

軍隊搜查了德雷福斯的住所,想要尋找他從事間諜的蛛絲馬跡。但他們搜尋之後,什麼都沒有發現。不過這更加讓他們確信一件事,就是德雷福斯一定是間諜,因為他很明顯在搜查之前就銷燬了所有的證據。

接下來他們還對他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德雷福斯曾經學過外語,他們便認為德雷福斯有著想要和外國政府勾結的願望。同學曾稱讚德雷福斯記憶力好,這又成為了新的證據,記憶力好不是更可疑嗎?因為間諜需要記住很多東西。

因此德雷福斯被判處終身監禁。在德雷福斯的事件中,這些人並非是故意的,而是他們真正認為德雷福斯有罪。

正如上文,大家希望德雷福斯是間諜,這是內在的動機。因為動機的驅動,用盡一切方法去尋找他是間諜的證據,任何無關的因素都可能成為他的罪證。

但這時候,如果看看結果呢?

結果就是德雷福斯被關起來後,德國間諜的活動還在進行,另外一個軍官的筆記和檔案的筆記完全吻合。

所以只依靠動機,會一手釀造冤假錯案。

只關注結果,會形成倖存者偏差

同樣不能只關注結果,如果只關注結果,往往也會形成認知缺陷,比如倖存者偏差。

二戰期間,美軍空軍對作戰飛機做了一次統計,統計發現,飛回來的飛機翅膀中彈特別多,機艙彈孔反而沒多少。大多數工程師按照直覺推測,要做的是加固機翼。

但有一個工程師站出來反對,他認為“飛回來的飛機”翅膀彈孔多,正說明打中翅膀了飛機還能回來,可打中機艙飛機就沒救了,會直接墜毀,根本不給你機會數彈孔。

最後高層聽從了這位工程師的建議,選擇加固機艙,結果飛機墜毀率降低了很多。

倖存者偏差在生活中也極為常見,比如我們總覺得自己愛丟一隻襪子。

事實上不是,因為丟了一雙襪子,你根本想不起來,一雙襪子丟失,你忽視了它,這就是沉默的證據,對隱性樣本的忽視,導致我們得出了假答案。

創業也是,非常多的人都願意向成功者學習,但往往大家只看到了別人的成功,而忽略了非常多的人的失敗,因為看不見別人的失敗。所以最值得學習的不是別人是如何成功的,而是看看他們是怎麼失敗的,這一部分的經驗更為重要。

透過上述,我們不能只看到結果,還要推導過程。在呈現的這個結果面前,過程中間被我們忽視了什麼?

所以在判斷事物上,假若只相信你看到的,那麼就會吞沒真相。

動機過程和結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因此,我們在判斷一件事,或者做不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動機過程和結果,這三者缺一不可。

就像蓋樓一樣,想蓋樓是動機,但有了動機還不行,你還要有過程,也就是設計的圖紙,施工的方案,透過這樣的過程最終將藍圖變成實物,房子蓋成了,就是結果。

有了動機,發生了過程,導致了最後的結果,才蓋出漂亮的房子。當然也可以反向推演,要蓋出設計稿上的房子,需要怎樣的材料,有沒有詳細的圖紙,當然最後實施的過程和計劃有一些差異,但大機率會在可控的範圍內,最後滿足你的動機。

所以你會發現,既可以透過動機→過程→結果,又可以從結果→過程→動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這就是以終為始。

綜上,我們在看待一件事物時,一定不能忽視三者中的任何一環,或者只關注區域性。因為“眼見的不一定為實”,“想的不一定對”,“過程再好,方向不對也沒有結果”。

當然在業務上,我們定了目標之後,也要追員工的過程,也要有好的結果。如果只有結果沒有過程,那麼不可複製,只有過程沒有結果,那麼扒開看過程極有可能是虛假的。

因此,在看待事物時,我們都可以關注動機、過程和結果。有利於我們洞察事物的本質,開啟思維,去掉心中的偏見和歧視,儘可能嘗試客觀地找出事實和證據。

1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請安心做一個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