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親君子,遠小人”。和君子交往,你的品性會越來越好。和小人打交道,你在無形中受他影響,容易走入歧途。
道理都知道,那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呢?
對於這個問題,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年,識人閱人無數,在他看來,判斷一個人是小人或君子,看2點就夠了,多數人不知。
1、看志趣曾國藩在給好友的信中寫道:“凡人材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透過觀察一個人的志趣高低,來判斷其是君子或小人。志趣高雅的人,會不斷提升自己,追求先哲的道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反觀那些貪圖享樂、身上有許多不良習慣,自甘墮落的人,更傾向於卑鄙小人。
曾國藩這樣說不是沒有緣由,從一個人的眉宇間,能夠看出這個人的精氣神,“眉宇間大有清氣,志趣亦不庸鄙,將來或終有成就”。
曾國藩有一個“三千步識人”的小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次,李鴻章向曾國藩推薦三個人,曾國藩沒有與他們說一句話,走了三千步,透過觀察他們的神情和形態,就辨別出誰可以委以重任。
第一個人不敢和曾國藩對視,始終低著頭,估計是一個忠厚老實之人;
第二個人對曾國藩很是恭敬,但他的眼神閃躲、左顧右盼,一看就是一個陽奉陰違之人;
第三個人目光一直留在曾國藩身上,也敢於和他對視,眉宇間能看出一股正氣,此人內心坦蕩,不卑不亢,可善用。
果不其然,這第三人最後成為晚清重要名臣,對國家社稷做出突出的貢獻。
2、觀其心曾國藩曾經說過:“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懍其為獨而生一念之誠,積誠為慎,而自慊之功密”
判斷一個人是君子或小人,看這個人在無人約束的情況下,心中是否會產生一些非分的念頭。君子一般會約束好自己,“小人”則任意妄為,在做事上會有很大的差距。
一個人心裡想要什麼,在行動上會表現出來,對他人和自己都會產生一些影響。若是一個人心裡只想著自己,有了“邪念”,想追求更多的東西,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他會耍一些小手段,傷人不利己。若是一個人心無雜念,心懷天下,所做所為會有益於世人。
早年,曾國藩因為傲慢無人,初入官場時得罪了不少人。正因為如此,曾國藩透過寫日記反省,將自己識人術整理出來,後人將其寫進《曾國藩全集》中,警醒世人,避免入坑。
這本書還整合出他一生的處世經驗和為官智慧,總結了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法則,值得每一個人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