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同頻共振從百度百科上的解釋為:多用於思想、意識、行為等方面協同統一。在我們每個人的愛情裡面不正是需要這樣同頻共振的愛情嗎?白冰在《怦然在心動》中說過:“在一段親密關係裡,兩個人的相處就好比是兩臺調頻的對講機,只有頻率相同,才能最清楚地聽懂彼此。

人與人之間的相愛主要來源於同頻共振,共振就是一起在同一個舒適圈裡創造出更強大的力量。但是這個共振的結果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須要同頻。對於一些人水平比較高,本身綜合水平個人素養較高,原本就處在一個比較高的頻道,他有那個能力可以做到往下相容。雖然此時的被相容者舒服和開心,但是他本人卻無法處在一個比較舒適的圈裡,因為他發揮受限制,所以對於他而已可能並不是那麼高興。如果兩個人之前是出於所謂的感動等一些感性理由在一起,但是兩人本質上並沒辦法做到同頻,那麼對於那個向下相容者就是一種負擔,會越來越累。因為兩個人有了同頻的前提,做事方式一致性,想法思路一致性,才有可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因為兩人的生活節奏一致,容易找到兩人間的共鳴點。而且所謂的共振並沒有過多的距離還有語音影響,他們不一定有很多的交流,但是做事確實那麼的有默契,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會意,就像網上說過的“最美的愛情就是空氣中的默契,一切語言都是多餘的”。

同頻共振的愛情用比較熟為人知的表述就是靈魂伴侶,同頻共振和靈魂伴侶一樣是那麼的可遇不可求。當今社會有多少人都是因為合適而在一起的婚姻,而不是真正到那種同頻共振的心靈激盪。同頻共振的愛情不同於合適的愛情,它是一種特別的無師自通,不用像合適的愛情,從一開始的磨腳磨合到最後的舒適,他是打從一開看上的那一刻就合適,床上之後更覺得舒適。他們之間有著一種一見如故的感情,明明第一次見面,卻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源自於他們本質上精神層面的契合而產生的適應感,很是微妙,一切盡在不言中。

同頻共振有時候很容易被誤解,就是認為同頻,那就是一樣咯,不一樣就沒辦法共振。其實不是這麼理解的,我們應該把這種同頻視為是振幅、振頻一致的同頻,有可能兩者存在不一樣的位移。就相當於兩個長得一樣的鋸齒,你不可能是頭對頭的契合,而是一個的頭對著一個的底,才能實現兩者的契合,合二為一。總而言之,就是因為一個人的存在,讓你有了放置的位置。兩者有各自的舒適區,對方幫助自己探索了從未見識過的舒適區,你喜歡上了這種新奇的探索,由此你們開始聯絡上了,然後同頻共振地相愛了。

所以,同頻共振的愛情是一種契合,一起擁有共同的舒適圈。所謂的契合,就是可以一起到達舒適區。愛情是兩個人的相濡以沫,如果不能同頻,只能是兩座鼓勵的島。你欣賞他的美,你欣賞他的才華,彼此尊重欣賞,在人生路上有著一致的步調,即使存在差異,也能一起掃平前方的艱難。人生路漫漫,尋尋覓覓只為找到那個可以與你同頻共振的人,懂你的悲歡,懂你的喜樂,珍惜身邊那個與你同頻共振的人。

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至今找不到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