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古希臘有個神話,說宙斯給一個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個盒子,告訴她絕對不能開啟。

潘多拉就想: “為什麼不能開啟?還要‘絕對’?裡面該不是稀世珍寶吧

潘多拉越想越好奇,就想揭開真相。糾結了好長時間,她終於把盒子打開了。可是誰知盒子裡裝的是人類的全部罪惡,結果讓它們都跑到人間了。

心理學把這種“不禁不為、重禁重為”的現象,叫“潘多拉效應”,又叫“禁果效應”。

人們會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有著非常強的探求欲、渴望親自揭開謎底。這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人們首先會好奇:為什麼“被禁”?是否會產生危害?如果這種好奇得不到解決。人們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有非常強的慾望去開啟這個魔盒。

因此“絕密”“僅供內部傳閱”“內部絕密,不能外傳!”這樣反而引起了更多的傳閱。這就是人性的潘多拉效應在起作用。

那麼,如何運用“潘多拉效應”,激發客戶的興趣呢,僅僅是寫上“絕密檔案”這樣的字樣麼?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相關的方法。

一、製造神秘感,激發好奇心。

我這個人就有著很強的好奇心,總喜歡追求點新奇的東西,後來發現好像很多人都和我一樣,都喜歡追求一些未知的東西,越神秘越能激發慾望,就像探索太空一樣。

在營銷過程中,如果能適當保持神秘感,會一步刺激使用者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這樣更能提高使用者關注與轉化率。

還記得近兩年火起來的泡泡瑪特盲盒,消費者買了個盒子,只有開啟後才知道里面真正的東西。正是這種神秘和未知,盲盒一經推出,便一舉贏得了成年人的喜愛。

所以,在營銷中,刻意地製造一些神秘感,比如在新產品釋出的時候,把最重磅的功能,隱藏起來,讓客戶主動去尋找,第一個找到的,給予大獎勵。

同樣的,在活動中增加神秘嘉賓、神秘禮物,在促銷的過程中加入神秘大獎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激發客戶的好奇心、興趣,提高客戶的參與度。

二、製造懸念,吊足胃口。

我小時候總喜歡聽單田芳老師的評書,每每說到說道精彩之處,就戛然而止,拍一下驚堂木說:“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樣,我和小夥伴們的胃口就被吊了起來,第二天提前5分鐘就搬出小板凳、開啟收音機豎起耳朵,生怕錯過,比上課不知道要精神多少倍。

如果能夠像說書先生一樣製造懸念,就能讓客戶有一種“慾求不滿”的飢渴感,客戶會集中注意力去尋找答案,從而勾起客戶的興趣。

所以,在寫文案或做宣傳的過程中,可以嘗試著用“提問”、“驚訝質疑”等吊胃口的方式,給客戶設定一些疑點,製造一些懸念,然後再逐步抖包袱,解開其中的懸念。這樣能夠一步步引導客戶的注意力,勾起客戶的興趣,加深客戶的印象。

其實不光是文案,很多軟體其實就是在用相關的方法和套路,採取免費試用、少付費使用部分功能,逐步解鎖這樣的方式。

三、欲擒故縱、假意禁止

越是禁止,越是吸引人關注。就拿大家熟知的《紅樓夢》來說,因為不符合統治者的利益,清政府就把《紅樓夢》列為禁書之後,不但沒有起到正向的效果,反而還起到了反作用。

這是為什麼呢?你想想一下,老百姓知道了這是禁書,本來不想看,但現在卻想親自品鑑一下了。

通常情況下,某種慾望越是被禁止,那麼在心裡產生的抗拒就會越大。也就是說: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

那麼在營銷中如何做到假意禁止呢?

這就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故意加上“絕密”或者“內部資料,嚴禁外傳”等字眼,這樣反而會激起人們的窺私慾,獲得更大的傳播。不信你看很多蹭華為熱點的文章在宣發手段多是運用了同樣的策略“任正非的內部講話”“華為內部訓誡”等等。

同樣的,之前社交軟體陌陌曾經推出的一支廣告,上面寫著:“別和陌生人說話,別做新鮮事,繼續過平常的生活。膽小一點,別好奇,就玩你會的,離冒險遠遠的,有些事想想就好,沒必要改變。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關於感情,從來不會因為你付出夠多就一定能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