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終其一生,努力奮鬥,但最後,也只能成為一個普通人。
成年之後,“優越感”是會被埋在谷底的。
小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天下最聰明的人,
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但是隨著長大,卻越來越發現小時候那些引以為傲的“聰明”不堪入眼。
你花2天背下來的課本,有人可以只花30分鐘就背好;
會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是那個被偏愛的人。
自卑是什麼?
從心理學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種對自己的能力及品質的評價偏低,而產生的不如別人的自我意識。
自卑的本質就是缺乏自信,自卑心理在個體的心理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具備自卑心理的人的心理特徵:
總是過多地看中對自己不利或是消極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的積極的一面,缺乏客觀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
因此在社會生活中,自卑者往往苦於交際,他們不敢與人說話,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或者總是低著頭,說話時面紅耳赤、磕磕巴巴,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等,
所以表現在行為上則總是會逃避別人,逃避社會。
致使其越來越輕視自己,越來越覺得不如別人,越來越自卑。
而這樣的行為帶來的反饋資訊則是失敗的消極的,
從而加深了自卑心理,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自卑情結
自卑是一種自我否定,也是對自己不認同,不接納的心理表現。
其實我們每個人天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卑,適當地自卑不但不會影響學習和生活,
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
但過分自卑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社會功能,
不能完全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甚至會造成破壞性的結果,
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這就是一種性格缺陷。
自卑的主要的表現在於對自我評價過低,同時會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
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鬱、失望等。
自卑的三種具體表現
自卑有以下三種表現:
敏感猜忌過分敏感的人自尊心極強,生活和學習中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
喜歡被關注,不願意被人忽略,過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任何負面的評價都會導致內心激烈的衝突,
甚至扭曲別人的評價,會把別人真誠得表揚,視為諷刺。
過分敏感的人,還愛猜忌,對別人不夠信任,
和別人交往時,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在其內心引起波瀾,胡亂猜疑。
自卑的人也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對於那些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朋友或是同事耿耿於懷。
心理失衡由於自卑心理,使他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體驗不到資深價值或是價值感低下。
自我價值感是一個人生活下去的內驅力,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價值感的體驗。
喪失自我價值體驗,導致他們心理失衡,
陷入不良的心境之中,甚至走不出這個心理陰影,就很難擺脫現實的困境。
別人欺負他,及時內心不服氣,也會將其合理化,
自認為是正常的,是自己應該的,非常認同自己的弱勢身份。
這種強烈的自卑心理極易導致自我攻擊,
行為上會採取極端的方式對待自我,例如:自殘或是自我虐待。
情緒化表現自卑的人表面上逆來順受,其實是在壓抑真實的自我,
然而長期的過分擠壓會積聚了大量的負效能量,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
由於他們缺乏應對能力,導致面對事業、離異、患病等生活事件很容易產生心理壓力。
當收到不公平的待遇時,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難以忍受,也會產生過激言論。
比如有些農民工受老闆欺負會選擇自殺的方式,
也會經常會為了一點小事,拳腳相向。
有時當他們無力應對危機時,有的會用自殘或是自殺,這種極端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何克服自卑
其實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都會產生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
任何人都無法做到沒有一絲缺憾,在戰勝自卑的過程中,
其實也是在磨練心態,戰勝自我的過程。
身處逆境之中,你如果一直不停的抱怨生活,
認為生命虧欠了你,那麼你就無法擺脫自卑的情結。
消除自卑,有個很重要的點就是不要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不要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
消除自卑就要以一種積極的態度進行理性的思考,
不斷把個人獨特的力量組成有效的行動。
首先我們要做到接納自己,認可自己的不足,同時肯定自己的價值;其次有意識的再簡單的工作或是社交活動中鍛鍊自己的能力,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漸培養興趣;遇到壓力等事件,事前做充分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理性認識事情的後果,你面盲目擴大失敗後果;學會放鬆,可以同選擇興趣愛好;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在專業力量的陪伴下一起成長。為心靈而治,為生命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