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走的過往
天下有無數個的李煥英,亦有無數個的賈玲。
記得我的多年前,在爹孃的苦累與支援,自身的努力下,考上那個年代被我們農村普遍嚮往的中專。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個夏天,有一天,嬸子大娘們都在樹蔭下歇涼、 拉呱,有個出嫁回孃家的鄰居大姐對我娘說:“嬸子,二妹妹畢業以後,上級(國家)就發工資,以後嬸子就享福了。”娘說:“只要她不愁吃不愁穿,我沒指望享她的福,也就圖個名聲罷了。” 當時我就在一邊,那情那景,歷歷在目,已經注入血液與靈魂,每每想起,淚溼眼眶。我知道那個年代,我們農村誰家的兒女考上箇中專,三村五里的都羨慕。後來的歲月裡,我時常想,孃的閨女——我,當時是給孃的內心充了一份小自豪,讓娘享受了嬸子大娘們的羨慕,可除了這點,我又為娘做什麼了?記得上學期間,和同學們互聊,畢業後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大多都是說第一先給爹孃買,我說給娘買一個老花鏡,當時五十多歲的娘眼已花,帶著一副掉了一條腿的眼鏡,用線綁著。如今我也帶花鏡了[尷尬]。
上中專時,盼著畢業上班,有了錢就可以回報爹孃,回報了多少呢?
曾有個人對娘說,在外面工作的姑娘,出嫁不用女方陪送嫁妝,都是男方家花。我結婚時,我娘一邊出錢買東西,一邊說:“誰誰不是說在外面有工作的,不用孃家花錢買嫁妝的嗎?你,怎還得都是咱買?”我回說“娘呀,你知道的,他不是沒有爹嗎,這幾年他的錢貼補家了”)(我那位先生十五歲時,失去父親這個家庭頂樑柱。他剛工作時,一個月幾十元的工資,借錢結的婚)該買的東西我娘一樣也沒少買,還覺得我是在外面工作的,得買的要好一些,要有面兒。我和姐出嫁相隔不到兩個月,娘陪嫁兩個閨女,爹孃的累,可想而知!我和姐的夫家都屬於現在說的困難家庭,巧的是婚後的外債都是一千一,我娘給我說,我爹曾嘆過一口氣,但說只要不歪不斜的,還能過不好?
當年的我結婚比較早,記得就給過娘兩個月的工資,十元一張的票子,兩次也就二十來張,娘說給攢著,結果時間不長,我自己又需要,又問娘要回了,記得娘說過:死丫頭,就讓娘熱了熱手,一毛也沒花。當時的我,心裡也是很過意不去的,後來每每想起,鼻酸眼溼。上學時和同學們的相互海口,我也就給娘買了個兩三塊錢的老花鏡。
猶記得,生孩子坐月子期間,吃過四次肉,我娘給買了三次。娘曾在家殺了一隻老母雞,煮好,連湯帶肉的,讓哥給捎到我家,喝了一次,覺得油膩,不想再喝,又怕變味浪費,那時候可沒有冰箱這玩意兒,就給了鄰居家。後來聽娘說她一口也沒捨得喝,我的心呀,針扎針刺,以至於現在有機會喝雞湯,腦子總會想起娘給我熬的雞湯,娘自己沒捨得喝雞湯
那時候我們那個鄉鎮集市,一年逢兩次會(八零後的估計不知道),只要逢會,周邊縣城的商店都提前一天去佔攤位,很盛大,人擠人,如果不是週末,學校都放半天的假。記得有一次,我給娘說:“逢會那天我們發工資,娘去趕會,娘想買什麼買什麼。”娘說什麼也不要,人多,擠得慌,不去了。但娘那天還是和爹去了,我高興的去財務室領工資。一輩子忘不了的數字,興沖沖的我領了一塊四毛錢回來,那時候,學校給家屬院的各家打自來水井,安裝電錶,住戶要交押金,以後調走的話,學校再退還給住戶,那幾年國家不富裕,我們的工資經常是發國債。兩個人二百左右的工資,還剩1.4元。最後是不但沒給娘買什麼,娘還又給了我她省吃儉用攢的零用錢,讓我們當生活費。常常想起,一邊溫馨一邊淚流……
記得有一次回家,娘說誰誰帶了個帽子,看起來怪好,我裝沒聽見,也沒接話。回去後到集市買了毛線,向一個同事請教,下一個週末回家,娘當時的喜悅,讓我每每想起溫暖於心。
我工作的第四年,娘生病,週末回去照顧娘,看著受病痛折磨的我娘,有一次我不明原因的肚子疼痛,可憐臥床的我娘,急得讓爹和哥趕快帶我去村衛生室,醫生把脈,問詢的,一會好了,說我沒有什麼,應該是就是過於難過,發急才這樣的。回家後,知道我沒事,病痛中我孃的臉上露出欣慰的表情,一直看著我、看著我,兒女愛爹孃十分,爹孃愛兒女無上限分。
工作僅四年,六十歲的我娘就走了。剛工作的四年,工資低,還得攢錢還債,娘知道我經濟條件有限,多次囑咐不讓給她買東西,我也就真的不給買,想著還完人家的錢,再孝敬娘,我娘是一輩子只有付出沒有享兒女福的命吧。留在我記憶裡的是給娘買了一副花鏡一頂帽子。
娘離世後的歲月裡,無數次的,吃著娘沒吃過的東西,會心塞、 感慨。貴一些的衣服,就如今的工資,是能夠買得起,但不想買,那怕同事同學開玩笑說我小氣,我亦是一笑了之,再好的衣服也沒娘看,心裡對娘說,我沒穿昂貴的衣服也並沒有破履爛衫,我輩們處在了一個物質豐盈的時代,不是娘在時的那個物質貧乏的時代了,和孃的時代比,已是天囊之別,所以知足眼前,感恩當下是我的內心。
娘走爹在的那些年,回家,碰巧遇見大街上坐著聊天的嬸子大娘們的時候,我會立馬去村裡的商店買些東西,抽菸的給買幾盒煙,不抽的給買點吃的,她們是孃的老姊妹,多年後,她們也會離開去見我娘,告訴我娘,孃的二閨女過的挺好的如今那些嬸子大娘都已離開,天堂的她們聊嗎?我知道我對嬸子大娘的這點小小的孝敬其實是對孃的思念與自我安慰。
遠走的娘想不想我,不知道,我想娘我深深知道。
抒發這份內心的想法,有幾天了,很希望可以和身邊的同事好友共鳴一下,希望現在有父母圍繞的大家:父母在時多多給父母溫情,莫等父母走後留下深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