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情感點評大賞#

因為首播小品時候,本人就有幸看過,當時就已經哭過了。但出於對演員們的喜愛,我和我家先生一起,把兩個月大的女兒交給奶奶照看,趁著3歲兒子還在幼兒園上學,兩個人時隔一年之久再次約會,去電影院觀看此片。

不是假期,電影院人並不多,一共四個人。看著看著,我們兩個不再偶爾小聲交流,也不對視,也許都在想著自己的小時候和自己的親爸媽吧!

出了影院,我們迫不及待的交流,忍不住倒吸一口氣:印象中,我們的父母一直是忙碌的中年人;我們的爺爺奶奶一直是老年人。

我打了個寒顫,這倒春寒來得太突然!我不禁哽咽著聲音問先生:子陽和粒粒根本記不住現在,會忘記我們。

先生握住我的手說:那我們必須多拍點影片給他們,那樣就不會忘記。

真的嗎?也許是真的,但也要以後驗證了。

一、瓦房子

因為產假,我有幸今年回農村老家過年。回家過年,對於醫務工作者來說,何其有幸。

為了多玩一天,到達時已經是凌晨兩點。

大年初四的凌晨,我們家燈火通明,忙裡忙外是滿臉歲月溝壑,滿臉團聚喜悅的爺爺奶奶:他們忙著拿出爸媽準備好的零食,開啟電爐子烤火,燒開水,準備大洗腳盆,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電爐子,那時候烤柴火。

以前,每年冬天,我和我姐還沾沾自喜,沒有柴火烤的冬日是沒有靈魂的,哪怕雙腿烤出火斑。

天公作美,回去的那幾天,陽光充足,村道路連小路都修好了,田地看起來十分整齊,孩子們在田間奔跑打鬧,親近著大自然。看了一圈,周圍都是新修的平房,大大的面積,樓上樓下。

我媽說:看嘛!這樣被他們一顯,我們的房子又舊了不少。

我們的房子,像一件衣服,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又。

關於房子,我可能有我唯一一個兩三歲的記憶:也許那時的我走路還不算太穩,依稀記得媽媽在地壩對面,還有幾個他們說朋友都在喊我走過去,我手裡提著一個鏡子,走到一半摔了一跤,鏡子碎了,我想著大哭媽媽就不會怪我,我猜得沒錯,她抱了我。

應是鏡子破碎的印象太深,我甚至記得鏡子的樣子,心裡的想法,以及媽媽的擁抱,卻怎麼也想不起媽媽年輕的樣子。

也許,越是習以為常的越容易模糊吧!偏偏媽媽最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是愛孩子,而孩子最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是被媽媽愛。

後來,地壩成了我們的新房子。建房子,並沒有印象。

之後,多年的時間,我們的瓦房子經歷了漏雨補瓦,牆黑刷牆。一會兒老鼠,一會兒貓咪。春天的春聯,夏天的蚊子,秋天的幹樹枝冬天的火爐子。當然,房子的下面有個底層,那是豬和牛的居所,現在,家裡沒有人力供養,都改成雞舍了,豬豬和牛牛還是沒有趕上它們的時代,終究錯付。

我天生怕狗,其實應該說是天生膽小,怕的東西很多,比如,打針。當然,被打針和給別人打針是兩個概念。去年醫務工作者因疫情,我沒有回家過年,之後不能出省,也沒能回去過一次。這次回去,發現,家裡的貓狗我都不認識了。其實,上大學起,家裡的貓狗便經歷了生離死別,那隻漂亮的黑毛白肚皮的貓咪,因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經常離家出走,偶爾回來一次,也只是回來看看家裡的狗狗阿黃。

暑假回家,聽說貓貓被人用火槍打死了,大家都說為民除害。唉,你偷吃別人房樑上的臘肉就算了嘛,抓雞幹什麼。我們農家的臘肉不怎麼賣,雞是能賣的。所以,第二條命當個好貓吧!

實習期間,聽說阿黃死了,我瞬間沉默了,發了空間心情,感覺童年真的結束了。呵呵,原諒現代人都晚熟壓力大。

我怕今年的狗狗與我不熟悉,誤傷了我,還是選擇讓爸爸送我過走廊。就像小時候的我去別家吃酒席,怕狗狗在桌子下咬腿,就把腿放到爸爸腿上一樣。(走廊一條狗,簡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呀!)

還記得高中時我曾對我的同學描述過,我的房子沒有樓,但面積大,各個房間也是極好的。整得他們都以為我家是某府,也就是古代的官邸一樣,現在想想,臉紅呀。

我給媽媽說,其實修不修倒也不重要,可以重新裝修,規劃一下房間,東西放置,東西太多,太亂了。其實,中有太多我們幾個小時候的東西。姑且允許我將大學之前都稱著“小時候”吧。

至於何時行動呢!九零後的我年過三十,突然成了壓力巨大的中年人,那個我小時候印象中忙得停不下來的中年人。突然不,從小時候一下成為中年人!

哪怕,讓我一時半會拿出兩三萬的份子來裝修,我也感覺囊中羞澀,光鮮亮麗的城裡人。

之前也有和姐姐提過此事,後來沒在提及,不敢碰觸。

和李煥英一樣,愛我們,也愛面子。爸爸說:無論如何,大家都知道他培養出來的全是大學生,固定工作的,村裡的人大部分都是嫉妒的,更多的,也許是你們過得不好,他們才開心。

以前的我,一定會說爸爸狹隘,但是,現在不會了。

人們通常不會嫉妒一直比他們好太多或者差太多的人,但是,一定會嫉妒和他們差不多的人。

想想而已,我的小孩依然睡著我小時候的床,吃著我小時候的柴火飯,跨過我小時候跨過的門檻,撿著我小時候撿過的雞蛋,挖著我小時候挖著的澤耳根。

但是,快一週的時候,老大咳嗽得厲害,老二也很小,先生的假期結束,我們依然得離開了。

孩子問我,這是山裡嗎?

是的。

山裡好玩!

你在哪個幼兒園?

我直接上小學,村小學。

媽媽的學校是村小學,我的是幼兒園。

喜歡媽媽以前的房子嗎?

我想回重慶!

二、留守老人的溺愛

爺爺奶奶照例趴在車窗外。

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仍然是帶好娃娃!

其實,自己生的孩子,自己肯定會帶好,他們為什麼總會這樣說,因為他們深知,娃娃不好,媽媽也不會好。

我總是老老實實的點點頭。

先生讓我檢查自己有沒有忘記東西,他這般小心謹慎是有原因的,有次我連自己的挎包都忘記了,車都開出去一個小時了才發現,立即返回,竟在幾公里之外的路上看到爺爺來送包,只為了讓我少耽擱一點時間,其實那段距離開車不過十分鐘,他卻走了大半個小時,我的爺。

帶他第一年回家,回去時車剛開出去沒多久,我就哭:我從小膽小懦弱,他們怕我吃虧,怕你欺負我! (膽小懦弱那只是表象,我爺爺奶奶多年堅定的這麼認為,其實,我可以思維清楚的哭)

第二年回家,回去路上又哭,爸媽城裡沒房子,諸多不便,我的假期不夠我跑長途,如果折中,我們可以經常見面。

第三年回家,回去路上又哭,小時候總覺得自己長大了就可以讓他們不再辛勞,結果,他們更辛苦了!

第四年疫情,沒回家。

今年,我不哭了。因為他並沒欺負我,而且爸媽自己出錢買了房子。我因為成熟,想通了爺爺奶奶習慣生活在這裡,這裡他們安心自在,我們的小時候都在這裡,有許多事他們都記得,他們不需要住城裡,我們來看他們。

我甚至對著背後的一片大山,對先生說,我的祖墳全在這裡,山石裡有我的名字,也有你的名字,你欺負我,你不怕嗎!先生一怔:有點怕!

我對爺爺奶奶說:放心,他不敢欺負我。

從小到大的印象,爺爺奶奶從來不兇我們,抱怨我們,眼神都是寵溺。

他們任勞任怨,一直幹活,從不喊累,卻也從不喊我們幹活。當然,我們也不是無法無天的那種,畢竟,父母經常號召我們幫忙幹活。隨著經濟的發展,農忙只是他們的副業,主業是其他,比如教書,小賣部賣東西。

因為慣性,就算沒有父母的監督,我依然無法心安理得的遊手好閒,週末常常想要幫幫爺爺奶奶。但是,奶奶說,你以後唸書去大城市,總是幹活會不好看的。

只能說沒上過學的奶奶高見呀!

的確是,學習多了,就不幹活了。

後來,還好,在奶奶的保護下,我沒有變得更好看,但也沒變醜。奶奶可是說過,她怎麼看都是我們最好看吶!

我也就養成了不怎麼做家務的狀態,還好這位先生學會了。我那善於工作的積極性還沒丟,僅限於小小家庭。

三、“我的孩子,健康快樂就行”

像我們小時候一樣,爸媽總是每逢節假日弄很多零食在家裡,物質是極大的豐富。現在依然悉數拿出來,給我們的小孩吃,當然,我們是不會給小孩吃多了的,飲料更是不能喝。

很多時候, 比如,我想喝水,我媽主動去買,但是她總不會買礦泉水,買的飲料,花了錢,我都喝了,就不給孩子喝!

嘖嘖,我們還不是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們喂大。

這個

這個年代零食太多了,那個年代又不能天天吃。

以前小賣部家中有,坐零食中間,忍耐力也是不錯的。但我依然比較愛吃,屬於偏旁的。

高中時候,我還吹過那種牛:我爸以前文藝青年,彈風琴,拉二胡,吹笛子無所不能!我媽,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後來進廠當工人,現在自己做生意呢!我姐,雙商高,在哪裡都是佼佼者,從來不吃虧,總幫我出頭,沒人敢欺負她!我弟,智商比我高,學得沒我吃力,中考比我考得好!

他們無比羨慕我。

可我當時真的不認為我在吹牛。

哪知,後來家庭矛盾凸顯,我也不再是那個十八歲之前的我了!(家庭矛盾不再敘述,以免八卦)

我爸我媽忙碌得不可開交,難以想象我們三個上大學的費用他們是怎麼省著的,我們也是大學裡節省的那個學生。

他們幾乎都沒怎麼出過遠門,沒有面對過發展了的現代化。

有時候,他們在我們面前,他別是出門在外,找話題,無所適從的焦慮感。有時候甚至問我是不是九零年的。當時,我還大聲說你還不記得我哪年出生的!

怎麼會不記得,感覺其實是沒事找話題,他們面對我們為何變得如此小心翼翼,家長的威嚴去哪裡了!

因為一點矛盾,爸和我姐鬧得不愉快,我讓他們不要理踩了,冷處理,總要知道錯。誰知他們第二天又和好如初。

我爸說,小時候你們兩個打架,你不理她,她是會自己來找你,你有這個權利。但是,你姐姐,唉,怎麼可能我跟她真的計較。

我姐姐才應該是你們最親的那個,她是老大,你們給了她獨一無二最寵愛的那三年,後來她又在家裡付出很多,我到像極了蘇明哲!

看了電影之後,感到一個道理: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是孤獨!

我可能永遠都記得,去年疫情,武漢一位姑娘喊出:我沒有爸爸了!我沒有爸爸了!那個哀痛的聲音,不敢聽第二遍。

外公外婆都離開了,如果只有我媽媽一個人,她得多害怕呀!

但是,她的悲痛緩解過來了!因為有了我們,她不是孤獨的,外公外婆對她沒得太多牽掛,知道她的生活狀態。

才生二胎兩個月的我,嚇得趕緊對先生說,以後注意身體,開車小心。

生完二胎壓力很大,分分鐘後悔,但是,看完電影,我不後悔了:如果沒有妹妹,我們老了,哥哥多孤單。

有人會說,放心,哥哥有媳婦疼。

誠然,兩情相悅的愛情,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完全的同理心,僅給了妹妹。

我們的矛盾點,讓我們歇斯底里,無從疏通。在於,他們培養了我們,卻沒能造福給原生家庭,像賠本生意一樣造福了別人。

當初想不通,後來徹底想通了,我們只是去培養自己的孩子了。

爸媽透過這幾年,早已經全球化了,洋氣。

今年過年期間,拿他們的紅包拿到手軟,哎喲!

以前以為要賺許多錢,讓他們不幹活那麼累才行,後來才知道:薑還是老的辣。他們自有生財之道,我們倒各種貸月光。

他們的總總吃虧感,並非看不上我們的小家,而且如李煥英所說:

我的女兒,我希望她健康快樂就行!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34歲男人哭訴:結婚7年,妻子卻和男閨蜜一起9年,我選擇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