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與投胎相比,婚姻是門有選擇的技術活。遇到好男人,是緣份;遇到好婆婆,則是福分。

《婆婆和媽媽2》正在熱播,其中,有兩個家庭的表演,很有代表意義。一個是婆媳摩擦的生活劇本 ;一個是美滿幸福,成功相處的和諧典範。

第一個是張鐸的家庭。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如今,這兩個最愛張鐸的女人,共同上演了婆媳相處最真實的小衝突。

陳松伶雖然50歲了,但看起來像個20出頭的小媳婦,純真沒有心機。

婆婆打電話給張鐸,說自己快到家了。陳松伶立馬接過老公手機,與婆婆打招呼,“媽媽,我是鬆鬆啊!”婆婆無視,仍是一個勁兒喊著寶貝兒子“鐸鐸,鐸鐸”。

進門之後,婆婆見到愛子,歡心相擁,對一旁的兒媳不怎麼搭理。

陳松伶給婆婆送上買的新衣,跪地給婆婆穿鞋。

三個人一起去買東西,一件大衣2800,陳松伶覺得好看想給買,婆婆拒絕,無論媳婦怎麼說……

網友替鬆鬆叫屈 ,張鐸給老媽上政治課,還拿出了老爸的“言教”,讓媽媽溫習。

鬆鬆也對張鐸直言不諱:與你媽媽相處了10年,真的是隔著山,隔層紗。

我也喜歡鬆鬆善良熱情的模樣,但我也認為她婆婆不是壞人。

鬆鬆之所以覺得難受,是因為婆婆沒有以熱情回報她的熱情,甚至有時是不領情的。

她像是個缺愛的孩子,渴望像張鐸一樣,擁有媽媽給予的愛。

當然,這可能與她經歷有關。

陳松伶的媽媽逼迫她放棄學業,去娛樂圈賺錢養家,經常暴力相向。

遇到張鐸,她覺得很幸運。她真心地愛著這個男人,這個男人的父母,這個家。

她做到了“把婆婆當媽”。但是,她沒有真正領會到“婆婆不是媽”。

作為兒媳來說,儘自己的努力愛對方父母,是真誠,是人品;但不要奢望別人將自己當做女兒,像丈夫一樣享受濃郁的親子之愛,這是理智,也是現實。

人性是自私的,感情是講緣份的。你人再好,再賣力,也不一定能換來同樣的用心與關愛。

用討好的姿態,去努力,則更沒有必要。

過於討好別人,本身就是對自己的傷害。

呂中是有名的老戲骨,她與何琳關係很好,被人贊為“母女婆媳”。楊瀾在採訪何琳時,曾問到相處問題。何琳回答:媽媽從沒教我怎樣去討好別人。

再說婆婆,張媽媽年過70,看她裝束,言談舉止,也是有主見,有思想的人。

在拒絕陳松伶給她買衣服的情節中,有網友抨擊她,說她對陳松伶有嫌棄之意,我覺得這看法有失偏頗。

首先,兩人年齡輩分有差距,一個50歲的人和一個70歲的人,對衣服款式的認同是有差別的。陳松伶眼裡的合適,不是她心裡的合適。

其次,她也有解釋,2800一件大衣,太貴,她認為不值得。這恰是上了年紀的人的心理,很正常。

換個身份試試,假設是嫡親的女兒,陪親媽買衣服呢!女兒喜歡的款式,媽不一定認可;女兒願意花大價錢表示孝心,媽可能覺得是浪費折福。

其實,是陳松伶的愛太滿了。

張鐸怕老婆不開心,說教了媽媽。媽媽怕兒子不開心,順從兒子的心意,買了衣服 ,這也是愛啊。

她愛兒子,給兒子帶來了滿滿一箱子好吃的東北土特產,給兒媳帶的是陳松伶並不愛吃的大蒜。

難怪許多人都指責她“雙標”。

其實,既然愛兒子,為了成全他的幸福,就應試著愛屋及烏,接納他愛的那個女人。

學學伊能靜的婆婆。人家特地大老遠從瀋陽帶來一箱山竹,只因兒媳愛吃。

程莉莎的婆婆更是情商高。程莉莎曾公開爆料,他們兩口子有矛盾時,婆婆就教育兒子:程莉莎都是對的,你得讓著她!

聰明的婆婆不摻和小夫妻的矛盾, 懂得維護兒媳。所以程莉莎認為,這也是他們婚姻走到現在的原因。

談到兒子的優點,婆婆很開心,滔滔不絕。談到鬆鬆的優點時,則有點犯難,說得不自然。

人是感性動物,好語待人,真心誇讚,能和諧感情,拉近距離。

2,婆婆的委屈與內心深處的遺憾

張媽媽是個勤快人 ,不過,給小兩口帶來了不適。

清早,人家小夫妻還在睡覺,她就直接闖入,取出髒衣服,幫他們清洗;將家裡的沙發和餐椅鋪上大白毛巾。

小兩口並不領情啊!

陳松伶給家中的物品貼上“松”字的標籤,實際上就是明確的警示,這些地方不能亂動;得知婆婆私闖臥室,驚訝反感;張鐸看見家裡滿是白毛巾,直接不滿……

張媽媽這是給自個找彆扭委屈。

雖然兒子兒媳有宣言:這是你的家,在這裡你可以自由自在。但是自由是有邊界的!

年輕人有自己的喜好與生活方式,說到底,這是他們的小家,要適應和遵從

臥室是私密地方,尤其是人家還沒起床時。隨便闖入,當然讓人反感。

還有些尷尬,來自陳松伶直白的表達:

婆媳買食材,張媽要買牛腩,不買牛肚。陳松伶指著牛腩說,“我最喜歡吃這個,你不知道?”“你就是嫌貴了,不買是吧?”“40塊牛腩可以買,加個15塊就不買牛肚”“因為張鐸喜歡吃牛腩”。

其實,要吃什麼可以自己買啊。

婆婆已經不好意思,自己找臺階,“不是嫌貴,是牛肚是生的,回家不好處理”,但陳松伶還是喋喋不休。

付款時,婆婆嘴裡說“我來付”,但陳松伶搶著掃碼了。然後特地湊上去,發現婆婆在用手機看訊息,馬上取笑她在裝,沒想著真付款。

回家路上,陳松伶想和婆婆一起拍照,親吻婆婆,婆婆直躲閃。陳松伶直呼,“你躲什麼躲”。

雖然這是個人畜無害的女子,但很多時候,含蓄比直白要好。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不挑明,是一種智慧。

其實,張媽媽是遺憾的。

陳松伶大張鐸8歲,由於身體原因,雖然做了種種努力,但還是不能擁有自己的孩子。張鐸是獨子,對於婆婆來說,這是最大的遺憾。

在婆媳的一次聊天中,婆婆終於吐露了心聲。

陳松伶問婆婆,媽,人家的小寶寶,你會喜歡嗎?

鬆鬆這是在試探性地問婆婆願不願意領養,直接戳到了婆婆的痛處。婆婆說,人家能享受到天倫之樂,我享受不到。

渴望的東西,越是得不到,越痛苦。

婆婆渴望孫子,這不是簡單的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孩子是家族的延續,是生命的象徵,是希望,是未來。正是有這種延續,才有了“人生代代無窮已”的長久與豁達。

《佛陀》裡,佛陀的父親淨飯王臨終之前,懷有對塵世深深地眷念,對死亡深深地恐懼,對未竟事業深深地遺憾。

佛陀給他開示:您並不會消失,您的生命還在。在您的兒子身上,在您的孫子羅侯羅身上 ,流著您的血,留有您的影子。

淨飯王聽後,終於安詳合上了雙眼。

現實裡,一些“丁克”夫妻,年齡大了時,婚姻不穩,男方再娶,女方悔不當初。

如果陳松伶在身體最適合生育之時,遇上張鐸,那該多好。

人世間,總有些無能為力的遺憾,張媽媽有落寞,也是人之常情。

小夫妻也在努力地彌補,有領孩子的意向,張媽媽該豁達點了。孩子越養越親,養個孫兒在眼前,含飴弄孫,是快樂,是寄託。

3,張鐸“中間人”的調和能力,還可以做得更好

無疑,網友對張鐸是大肆讚譽,力挺他的“護妻”行為。

媽媽和妻子,是最愛張鐸,也是張鐸最愛的女人。其實,他還可以做得更好。

張鐸爸爸給張媽媽寫了信,提醒她到了張鐸家,應該注意的問題:做事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要自以為是;多做自我批評,從自身找原因;心口如一;先肯定而不是先批評……

當著陳松伶的面,張鐸竟讓媽媽大聲念出來。

陳松伶是一臉笑意;媽媽是一臉尷尬,像個未來隨時都可能犯錯,家長在提前督促她立規矩的孩子。

私下與媽媽交流探討就好 ,何必這麼大張旗鼓地讓老人難堪呢!

還有,媽媽邊界不清,處理事有失距離感,也可以私下交流,敦促。

與其老婆在家貼個“松”字的警示牌,還不如自己當個惡人。

再就是與老婆及時交流。比如買衣服情節,媽媽年齡大了,覺花2800買一件衣服,不值。強行買下,她並不開心。

給媽媽買衣服的這類事,讓媽媽自己去做主,小兩口開心陪著就好。

第二個是楊子的家。

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這個家庭婆媳相處和諧,夫妻恩愛,孩子健康伶俐,物質優渥,事業興旺。

婆婆一到家,就向兒子打聽“聖依呢?”;婆媳聊天時,黃聖依說自己拍浪姐2時很辛苦,常常從早上8點鐘要跳到晚上3點。

婆婆心疼,勸她退圈,說回徐水給她安排一個好工作。

婆婆表示,希望他們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這就是母親的形象,質樸無華;這就是母親的心理,祝福與擔憂。

楊子家族可是超級有錢,中國巨力集團就是其家族企業,麾下擁有索具、新能源、影視文化、劉伶醉酒、地產商貿、金融投資六大產業。

人們常說,侯門媳婦不好做啊!但黃聖依依然幸福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業,豪門婆婆還幫她把娃照顧得好好的。為了寵愛孫子,老人特意在老家建了遊樂設施和滑雪設施。

面對婆婆“回徐水”的建議,黃聖依表示自己想幹點事,也是在追求價值。婆婆聽後,又表示理解。

給出建議,但不強勢,是寬厚與修養。

老人八十六歲,家族100多號人,光叫她奶奶的孫輩就不少。工作人員問她最喜歡哪一個孫子時,老人表示,她都喜歡。工作人員繼續問,最喜歡的兒媳婦是誰時,老人說都喜歡。

《菜根譚》說: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老人極具智慧,深諳其道。

黃聖依知道婆婆的好,表示自己是個新手媳婦,與婆婆沒單獨相處過。看來,婆媳之間,距離產生美也是有道理。

她還表示,會學著去陪伴老人,理解老人,做個好媳婦。

沒有浮誇的語言,一份本真的願望。

節目裡,婆婆喜歡剪紙,黃聖依十分支援,並且對婆婆作品讚賞有加,還主張要將剪紙貼在門上。

這也是孝順的一種表現。

對於孩子的教育,楊子夫妻持有不同理念。難得的是,他們認真探討,誠意交流溝通,尋求解決方案。

在曾經的一次接受採訪裡,談到與楊子的感情,黃聖依說他們是靈魂伴侶。

如今看來,這個家庭真是人間的幸福典範。

理解,家庭和睦的源泉;溝通,家庭幸福的良藥;彼此尊重,互敬互愛,家庭興盛的根本。

婆媳相處,需要誠意,更要技巧。

#婆婆和媽媽#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全網最詳細的戀愛相處“依戀型別”自測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