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當一個人走出喧囂繁雜的角落時,眼前一覽無餘的大地便是你一直想要的風景,與其活在掙扎的內心世界,不如勇敢地走出來,去放飛自己最渴望最想要的風箏。

如果一個人在人性的抉擇上走上了偏離航道的旅途,那麼以後的日子便是陷入內心的掙扎,惶恐不可終日。有這樣一本書,它描述的故事使我感觸頗深,它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最終歸宿還是善良,還是人與人之間永恆存在的愛,這故事裡面含有的人間大愛讓我感動不已,《追風箏的人》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起初我看到《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時,便是因為它的題目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追風箏有什麼好寫的呢?於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讀下去,細細品讀卻發現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情節跌宕的故事本身,而且還有故事背後隱藏的真善美。這本書的故事大概從主人公阿米爾說起。幼年的阿米爾始終都渴望著得到冰山般父親的關注以及肯定,他從小到大每天都在思考著怎麼做才能博得父親的稱讚,他看不慣父親過度關注僕人阿里的兒子哈桑的成長,但阿米爾殊不知,長大之後自己卻得知哈桑竟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自己當初所做的一切彷彿沾滿了罪惡感,在命運地安排下,自己與哈桑兒子索拉博產生了不小的緣分,開啟了一段贖罪之旅……

先從矛盾的源頭主人公阿米爾的父親說起,生平光明磊落、腰纏萬貫,到處受人尊敬的他,卻在年輕時幹了一件與道德相悖的醜事——與僕人阿里老婆莎芭娜偷情,哈桑就是隨著這件被埋沒多年的醜事誕下的生命,這也註定了哈桑一定會有一段悲傷的命運和一個令人淚目的結局,阿米爾的父親懷著一份自責,在自己的生活中時刻關注哈桑的成長,並且原本善良正直的他變得更加慷慨,他到處行善事,幫助窮人、建立恤孤院……為了贖罪而在內心種下愧疚的種子終在哈桑以及更多阿富汗孤兒的身上得到綻放;莎芭娜這個風流成性的女人早年種下的惡果晚年得到應有的報應,晚年的她悽慘無比,在偶然機遇下她找到哈桑,早年的哈桑從小不僅因為她失去母愛而且還要揹負母親的惡名被無情嘲笑甚至慘遭毆打,原本誰都不會認為哈桑會原諒這個不配為人母的莎巴娜,但偏偏就是哈桑——這個無比忠誠、純良正直的人沒有記恨他聲名狼藉、拋家棄子的母親,反而以愛回報,莎芭娜的罪行得到哈桑的寬恕,在晚年的最後一刻終於能盡到為人母的責任,安詳地閉上眼離開了人間;阿里,這個整個故事中最為讓人可憐的人,明知自己沒有生育能力,仍然懷著人性的善與美對待哈桑視如己出,對待老爺忠誠無二,他寬恕了身邊所有人對他犯下的罪——老爺的傷害、妻子的背叛、周圍人的奚落、小孩子的嘲笑……他把這些罪行硬生生地澆灌成善良的花瓣、寬恕的花朵,把一縷人性真善美的清香留給自己與看到他的人們。

至於故事主人公阿米爾,幼年的他膽小怕事,卻始終在哈桑面前擺著少爺的架勢,他瞧不起哈桑的無知,就連書上的故事也不肯將真實的快樂傳遞給他,也從不考慮教哈桑讀書識字,從而保持自己在哈桑面前的高貴形象。但在阿米爾遭到同齡紈絝子弟的欺負時哈桑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矮小的身板為阿米爾擋下所有,不讓阿米爾受到一絲傷害;當哈桑遭到歧視而飽受欺辱的時候,阿米爾卻總想著逃避。在許許多多這樣類似的事發生中,有一件事讓阿米爾一生都不會忘記,始終都在他的腦海中縈繞形成一段不堪的回憶。那是在一次風箏比賽後哈桑為阿米爾少爺拿到屬於勝利者的戰果,“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阿米爾的承諾,哈桑的確做到了,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哈桑一生都抹不去的陰影——為守護少爺的勝利品而遭到阿塞夫等幾個惡棍少年的性虐待。在那一刻阿米爾本可以阻止這件事的發生,但是他沒有,就是因為他害怕阿塞夫對他的報復,害怕同齡人對他拿僕人當朋友的無情嘲笑,害怕哈桑得到勝於自己的父親的關心與疼愛。人性的冷酷與扭曲便都在阿米爾做出視若無睹的選擇的那一刻顯露出爪牙,他放棄了與哈桑從小到大的友誼,放棄了人間的善良與正義,放棄了挽回他與哈桑之間美好回憶的最後機會。後來回到家後他害怕面對父親,面對阿里,面對哈桑,甚至為趕走哈桑不惜用栽贓陷害的手段以便在父親面前保留人性最後的遮羞布。一個人的命運不過就是從一個抉擇上悄然發生轉變,在善與惡的選擇中,阿米爾選擇了後者,這也不可避免地為以後的贖罪埋下一段伏筆。在成年的阿米爾與拉辛汗的一次談話中,真相便晴天霹靂似的朝阿米爾的腦海裡撞去——哈桑竟然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往昔的罪惡感再一次湧上阿米爾的心頭,噩夢伸著爪牙重新捲土重來,往事的一幕幕在阿米爾的腦海裡一遍又一遍地閃現,心底裡留存的最後一絲善良最終驅使他去尋找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把他從水深火熱的生活裡救出來,伴隨著中間過程的緊張不安、愧疚自責、勇敢搏鬥……諸多苦難與曲折在故事的最後一刻幻化為泡影,匯成美國加州一大片草坪上、幾隻風箏下,一大一小的兩個背影的相視一笑……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每個人都屬於追風箏的人,他們都在追逐著同一只風箏——代表人性真善美的風箏。這個作品直擊人心的不是裡面恩典與救贖並存的故事情節,而是作品表達出的人間大愛,這種愛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不分年齡,這個作品裡值得一提的人物便是拉辛汗,其實文章裡描寫他的文字並不多,但是寥寥數筆的拉辛汗展示出的便是人性的真善美。作為一個同樣善良正直的人,他支援恤孤院的建設,積極幫助勞苦大眾;作為生意夥伴,他始終以誠信為先,本著做人的原則收穫了阿米爾父親以及眾多生意人的信任;作為一名成年人,他跨越年齡的鴻溝與阿米爾成為好朋友,傾聽阿米爾內心的想法,享受阿米爾認真寫出卻不被父親理會的詩;作為阿米爾一家兩代的朋友,不僅生前儘自己最大努力守護他們充滿回憶溫馨的家園,而且幫助阿米爾一家維護與阿里哈桑的友誼,堅守住阿米爾內心埋著善良與正義的家園……

最後我想引用作品裡的一句話作為我的結尾,“是否寬恕就這樣廕生?它並非隨著神靈顯身的玄妙而來,而是痛苦在經歷一番收拾之後,終於打點完畢,在深夜悄然退去,催生了它”。人世間的罪行,希望都能得到善果,學會寬恕,恆為大境。

獻給所有把愛藏在內心深處並且一直都想要挖出來的人們。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人對你動情了,是“剋制”不住有這些行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