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817字,閱讀需要4分鐘。
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有感而發。我希望你們能看到,並且能夠思考和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問題,並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
成年人的世界大都不容易,然而,當親情也遭受了考驗之後,就更加讓人寒心了。某衛影片道有一檔節目專門是調節矛盾的,大多數都是夫妻反目,親子反目,兄弟反目……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
可能你會簡單說,還不是因為錢?不僅僅是因為錢。拋開“錢”,更深層次的是“禮”。
老阿姨Tina最近在讀四書五經。每讀到一段簡短的字句,就會思考一下,還真讓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大家不妨先想一個問題:哥哥(或姐姐)和弟弟(或妹妹),父母和子女,夫妻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怎樣才算是好的?
我相信百分百的人都會回答:當然是和平相處,互敬互愛啊!
沒錯!非常正確。
哥哥姐姐懂得照顧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懂得尊重哥哥姐姐,雖有爭吵但仍舊是血緣親情……
父母對子女疼愛有加,子女對父母尊重孝敬,雖有爭吵但仍舊對父母保持信任……
夫妻之間,有愛,有關係,有疼惜,相敬如賓,照顧對方,支援對方,雖有爭吵但始終知道要理解信任……這樣的模式才是好的。
在中國也有很多家庭是這樣的模式,這說明他們是懂禮教的好家庭。但也有一些是不好的,尤其是子女長大成家後,不和諧的情況會更多的在兄弟姐妹之間不斷髮生。
我們來梳理一下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在原來缺衣少食的年代,好不容易有口飯吃的,哥哥和姐姐會留給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會謙讓哥哥姐姐,這就很和諧。
但是現在,雖然我們什麼都不缺,也不少,但是,人變的卻更自私了。但凡有個好東西,大家巴不得據為己有,哪怕是親哥親弟家裡的東西,都奉行“不拿白不拿,不要白不要”的道理,長此以往導致心生怨氣,佔便宜沒夠的人還賣乖,被佔便宜的心裡有氣沒處撒...於是乎,隔閡產生了,且越來越大。
我姑姑家的兒子,算是我表弟。
他畢業的時候,找到我,想讓我們單位出具一個實習證明。那肯定是要幫忙的啊,當即跟領導說了。領導也很熱心,說可以。
後來表弟沒再聯絡我,也沒告訴我要怎麼做。還以為他要拿著資料來我公司找我。就靜等他的訊息……
大約半個月後,我收到了一個快遞,到付…我當時接受並支付了快遞費。開啟一看是表弟的學校各類資料。我收到後立刻聯絡了他。他只說了一句,我知道了!
再後來,某一天,他給我打電話說:姐,我去找你蹭飯吃啊?
我說,行,你來吧!
我在餐廳點了兩個菜,糖醋里脊和宮保雞丁,我們邊吃邊聊。他隻字不提公司給他出具證明的事情。還吐槽:姐,你們這兒飯店的菜真難吃。我說,那你請我吃一頓更好吃的唄?他一句話都沒再說。之後,拿了給他蓋章的資料就走了。
從此之後到現在已經4年多了,從來沒有再跟我說過一句話。
我自認為自己還算是比較靠譜的表姐,並且也沒有對他人有何不尊重與過錯,反倒是他,連最起碼的禮節都沒有。
很多兄弟姐妹為什麼成為相見卻被“不相識”的尷尬陌生人,就是因為,我們把謝意和感恩都給了外人卻獨獨把苛責、理所當然、無限索取給了我們本該尊重本該愛護本該相親相愛的血緣至親。
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修身就是修自己的心,修自己的禮,修自己的德行,修自己的知識和涵養…如何修?答案在《大學》中也很清晰——致知在格物。
像上面我講的故事中,類似表弟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且,他們並不以此為恥辱,還認為自己不花錢辦好了事情這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可能某種情況下還會大肆宣揚自己有能力……更有甚者,他們覺得姐姐幫忙是理所當然,姐姐請客吃飯理所當然,吐槽姐姐也理所當然,有什麼不好的話直接說出口也是理所當然,可是他們卻忽略了姐姐也是一位平凡人,也不是聖人,姐姐給他提供的幫助也是姐姐的誠心,而誠心被如此踐踏,試問,誰能不傷心呢?——這樣的人就是不懂禮。
在《論語·泰伯》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翻譯過來就是:孔子說:注重容貌態度的端莊卻不知禮,就未免勞倦;只知謹慎卻不知禮,就流於畏葸懦弱;專憑敢作敢為而不知禮,就會盲動闖禍;心直口快卻不知禮,就會尖刻刺人。恭、慎、勇、直無疑是四種好品質,但是如果“無禮”,就會變得勞、葸、亂、絞,算不上美行了;如果沒有禮來“約束”,不知禮,原本好的德行也只能見到它的不好之處了。
如今,很多人是這樣的情況,仗著“我是弟弟(妹妹)”的名義對哥哥姐姐索取無度,哥哥姐姐善良給與一次兩次後沒有被“禮待”自然心生罅隙,裂痕不斷延展開來;也有一些人仗著自己是哥哥姐姐有錢有權就對自己的弟弟妹妹頤指氣使,恨不得弟弟妹妹像臣子一樣對待自己……
這兩種態度和相處模式都是錯誤的,逼著做兄長的沒有了兄長的樣子,逼著弟弟妹妹的逾越了弟弟妹妹的位置,整個家庭倫理關係都錯亂了,沒有矛盾是不可能的。這些行為的背後,說到底都是沒有品行沒有道德不懂禮節引發的。
還有一些家庭中,越是富有的人越被捧到極高的位置,甚至可以藐視父母,輕視其他長輩,這樣的人也是不懂禮的人,自然富貴也不會與他長久。在任何時候,不管貧窮富貴,對父母,對長輩,對師長的感恩之禮,是絕對不能丟的。
我認識的一位合作伙伴,很明事理,懂禮節。她第一次來公司,也不知道公司幾個人,帶上了一些水果,分給公司的小夥伴吃;第二次來,又給大家帶來了自己做的蛋糕;每次她來,總是不失禮節,跟大家關係處的很好。大家都很喜歡她,她每次求助同事們幫忙,同事也很樂意幫她解決問題。
禮,是中國人講了千年的傳統。而且這個傳統還是非常值得推崇和繼續的。在古代,禮,多數是行謝禮,因為那個時候,物質並不富足;現在,禮,更多的是物質方面的回饋,因為鞠躬行禮這個本該傳承下來的東西已經在歷史長河中被我們丟失了。
當然,有人說,用物質(或者財物)作為“禮”的回贈,這太庸俗了。說出庸俗的人大概是“我壓根就不想感謝別人”的人吧??(或者說就是極為自私的人,佔盡便宜還賣乖的人,因為他們自己不想以禮待人。)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你的家庭中正在發生這樣的事情,那麼試試看,用“禮”的方式去對待家人,多說謝謝,多表達尊重,當親戚好友幫助你之後,及時的反饋你的謝意,堅持做幾天,你會變的不一樣,你的家人和家庭也會變的不一樣。若是遇到不懂禮節的人,儘量拒絕和他交往,並遠之。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啟發。
願您向陽而生,滿面春風,做心中那個最好的自己。
近期熱文:
養兒子像打遊戲?養女兒像養花?想要二胎的父母先看看這段對話
混得很差的二胎寶寶到底啥樣?看完影片,我笑得合不攏嘴,確實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