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養兒防老,是很多人心裡的傳統思維。
有的父母認為,在自己年紀大後,兒子才是值得依靠的人,他有給自己養老的義務。
這也造成一些家庭裡,父母對兒子比較偏愛,如果有一兒一女,甚至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有的還會要求女兒幫扶兒子,可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兒子好嗎?
下面是一位68歲老太的悔恨,對兒子好30年,是我這輩子後悔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也許會在她的故事中獲得警醒。
68歲老太的自述我跟老公都是普通工人,結婚後育有2個女兒1個兒子,生兒子那年,我都35歲了,身體不是很好,但看到兒子那一刻,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為平時要上班,我2個女兒出生後就送回老家,大女兒送給姥姥帶,小女兒送給奶奶帶,但兒子我不想送回老家,從小都是自己帶。
為了給兒子好的照顧,我把工資省下來,給他買奶粉,他從小就長得白白胖胖,跟營養充足也有關係,到了讀書的年紀,我把2個女兒接回來,讓她們平時多照顧弟弟。
2個女兒也聽話,放學回家會洗自己的衣服,還會做簡單的飯菜,幫照顧弟弟,看著女兒的乖巧,我很欣慰,總是跟女兒說,要讓著弟弟,弟弟小,需要姐姐的保護。
3個孩子一起讀書,對家庭經濟壓力還是很大的,思來想去,我讓大女兒高中畢業就不要讀書了,讓她跟著小姨去學手藝。
那一次,大女兒跟我第一次發生衝突,哭著說我偏心,可我也是沒辦法啊,家裡的錢確實緊張,而且女兒讀到高中畢業,在同齡人中也算是不錯的了。
二女兒高中沒畢業,因為早戀被我批評一頓,她索性輟學,去了外地打工,我心裡痛過一段時間,就把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兒子嘴甜,會說好聽話來哄我,我覺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兒子大學畢業後,找了幾個工作都不滿意,後來就在家呆了一年,關在房間打遊戲,吃飯也等我下班回家做,為了讓他能有工作,我託了好幾個朋友,後來總算給他找了一個當倉庫管理的工作,兒子的工作穩定下來。
他25歲那年,我託媒人幫他介紹物件,看了好幾個不錯的姑娘,都提出要買一套房,不想跟我們住在老房子裡,我咬咬牙,把所有積蓄拿出來,讓2個女兒各拿10萬,在市裡買了一套89平的小三房。
兒子結婚後,我也退休了,有更多的精力照顧他們,把兒媳當女兒養,給她洗衣服,每天去買好菜,做好飯,把家裡打掃好衛生才回來,認為我只要對兒媳好,他們的小家庭就會過得好。
兒媳懷孕後,我就搬去跟他們一起住,早上把飯端到兒媳床頭,晚上給她打好洗腳水,等她洗簌後,我再把地拖乾淨才休息,女兒酸溜溜地說:“我們都沒有享受過你這樣的照顧。”
那能一樣嗎?女兒是婆家人,自然由婆婆來照顧,我照顧好兒媳,也是希望兒子生活過得好,小孫子出生後,也是一直我帶,我更忙碌了,早起買菜回來,再做一家人的早飯,然後照顧小孫子起床,身體有時感覺力不從心,但咬咬牙還是堅持下來了。
孫子上小學後,因為學校就在小區隔壁,他放學後可以自己回家,我的生活稍微輕鬆一些,兒子卻暗示我,說家裡地方小,老房子空著,長時間不住也不好。
我聽出言外之意,看著兒媳在一旁默不作聲,知道他們已經商量好了,我心裡一陣難過,老伴因病去世後,我早已把兒子家當成自己的家,以為好好照顧他們,以後他們也會對我好,沒想到,兒子會讓我回老家。
回老家後,我一個人感到很孤獨,家裡淨得針掉下來都聽得到聲音,我只有給女兒打電話,訴說心裡的寂寞。
有天早上,我下樓時崴了腳,一下子從臺階摔倒在地上,醫生說小腿骨折,在醫院住了半個月,正是需要兒子照顧的時候,他卻說工作忙,沒有時間過來,兒媳來過一趟,站了一會就匆匆走了,說要接孩子放學。
沒辦法,我只能讓女兒回家照顧我,2個女兒二話沒說,輪流著來醫院給我送飯,幫我按摩,我到現在才明白,養兒養女真的不一樣,對兒子偏愛,是我做的最愚蠢的事,他習慣了你的照顧,卻不習慣照顧你。
子莘微語: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對他溺愛。”
被父母溺愛長大的孩子,享受著家庭的特殊待遇,在兄弟姐妹中自認高人一等,他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認為父母為他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也養成了自私、冷漠的習慣。
就如這位阿姨的兒子,從小被母親特殊照顧,母親為他付出從不喊苦,將他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他習慣了接受,卻不會換位思考,母親也有老的一天,當母親身體不好時,也需要他的照顧。
他的思維裡卻沒有這個設定,在孩子上學後,還要求母親回老家,嫌棄母親在身邊多餘,不得不說,把兒子培養成這樣,也是母親的悲哀。
家有兒女,父母最好一視同仁,給予每個孩子平等的愛,這樣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也能學會體諒到別人的感受,避免做只知道索取的巨嬰。
如果父母重男輕女,女兒還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不配得到父母的愛,兒子則容易有驕縱心理,覺得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學不會感恩。
心理學家派克曾提出,父母養育孩子,除了要給他們穩定的生活環境,還要給予更多的東西,包含合理的拒絕和要求。
溺愛是母性的本能,也是一種權利的剝奪,是對孩子成長的隨意扭曲,一旦父母對孩子溺愛,就把孩子放在比父母還高的位置,讓孩子養成了依賴且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這樣的孩子很難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凡事都有因果,當你對孩子無限驕縱和溺愛,就不要指望他會體貼你的感受,因為是你的溺愛,讓孩子變得自私而冷漠。
生活中,如這位老太的人還很多,也希望她的經歷可以警醒一些人,對孩子要愛而有度,才能讓兒子養成健全的人格,在你晚年時期,懂得經常回家照顧你。